首页 理论教育 环境偶的另一方:环境友好学的革命性创新

环境偶的另一方:环境友好学的革命性创新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能补充环境偶的另一方,环境科学研究进行革命性创新,精准反映大自然,则有关环境研究的科学将走向根本性完美。关注环境偶,则环境友好内涵更加丰富。人与环境合一研究,关于环境的科学理论、研究方法如此地“革命”,人类环境科技文化将跃上新台阶。

环境偶的另一方:环境友好学的革命性创新

1.环境概念再析

人们将人类生存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称为环境。

人类是不是就是所有个体人的总和?人类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剔除人的个性后,所有人的共性又怎样?人类生存空间多大范围,一个村落?一个国家?人类生活和发展中从自然界吸纳又排向自然界,再吸纳、再排放;动物植物也通过吸纳、排放与自然界交互,人与动、植物交互中有没有吸纳人的排放?人是不是自然界的一分子,纯自然因素还存在吗?

以人为本,把人类生活和发展的空间、自然因素定义为环境,没有包括完整的人,是对人的割裂。强调环境,没有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只是以人的形体为本,应提“环境偶”,把人的形体与环境视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

2.关注环境偶(www.xing528.com)

“环境”是有所属的,这就是“人”。这是公理,所以研究环境的人很少涉及自己——即环境主人——我,仅研究了环境偶的一方,从系统论系统科学高度讲,欠完整。如能补充环境偶的另一方,环境科学研究进行革命性创新,精准反映大自然,则有关环境研究的科学将走向根本性完美。

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有思想。人类的物质代谢、能量代谢与动物的物质、能量代谢没有区别,精神变化、意识变化、信息代谢是人类与动物的区别所在,尽管一些高等动物也有精神世界,如海豚大象等。精神世界是物质世界的数字孪生。人有这样、那样的心理,对其本人而言,这些心理是真实的、存在的,这些心理影响甚至决定了对各种自然因素的接纳、评判、应对。如果研究“自然因素”时,不研究其被研究者心理因素的影响,则对“自然因素”研究的结果很可能欠“精准”或“不正确”。

关注环境偶,则环境友好内涵更加丰富。人与环境合一研究,关于环境的科学理论、研究方法如此地“革命”,人类环境科技文化将跃上新台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