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汽车车身结构设计及声学分析

汽车车身结构设计及声学分析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车内空腔共鸣的特征由空腔的声学模态决定。原因之一是车厢内的声学模态对低频噪声频率起到了加强作用。针对某型轿车,利用声学边界元方法进行车内声学模态的分析,所得到的计算结果如图8-15所示。图8-15 某型轿车空腔声学模态通常3600 r/min左右的轰鸣声最为恼人。风振幅度取决于车身特性和涡流与窗框冲击的强度。

汽车车身结构设计及声学分析

汽车车身形成一定形状的封闭空腔,因此会发生与封闭管道类似的共振现象,这称为空腔共鸣。它具有增强车内噪声的效果。车内空腔共鸣的特征由空腔的声学模态决定。

所谓声学模态,是指用波动声学方法处理封闭声场时引入的概念,即用“模态叠加法”分析封闭空间声场。封闭空间声场的计算方法有统计声学法和波动声学法。

当外界振动激励频率或声激励频率与车身声腔固有频率相等时,车身内部将产生空腔共鸣,使得车内噪声增强。

车辆车厢形成的封闭空腔尺寸一般都不大,在低频段可以采用波动声学法。车厢的结构、形状、大小、材料等决定了声学模态。

由于实际车身内部形状复杂,声学模态的计算只能采用数值法,如有限元法、差分法等。

1.封闭空腔声学模态

对车身内部噪声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可知,车厢内部噪声级中有强烈的低频成分。尽管车身结构所使用的钢板属于差的声辐射体,对低频有滤波效应,但是在汽车的实际使用中,车厢内部的低频成分仍然表现突出。原因之一是车厢内的声学模态对低频噪声频率起到了加强作用。根据声学理论,对于立方体空间,其声学模态的固有频率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c为空气中的声音传播速度(m/s);A,B,C为整数,等于1,2,3,…;x,y,z为空间声学尺寸(m)。

对于现代乘用车,车厢的最大声学尺寸就是驾驶人的搁脚点与后风窗之间的距离。这个尺寸一般要略长于汽车轴距,约为2.5 m。因此,车厢最低频率处的声学模态[(1,0,0)模态,即A=1,B=0,C=0]在驾驶人放脚的搁脚点和后风窗处有声压最大值(反节点),并在轴距的中间位置有声压最小值。假设x=2.5m,最低频率出现在69Hz。值得注意的是,驾驶人头部位置通常位于轴距中点之后,因此其很少能够享受到恰在节点位置的好处。(1,0,0)模态通常期望出现在65~75Hz的频率范围内。69Hz的估计值等于四缸四冲程发动机工作在2070r/min转速时的点火频率。欧洲四缸汽车通常在2000~2500r/min转速范围内激起(1,0,0)模态,表现出低频噪声峰值(称作内部轰鸣声或车体轰鸣声)。

第二阶纵向模态(2,0,0)出现在约138Hz处。对于道路车辆,该模态经常出现在较低频率处。

如果假设横向声学尺寸等于典型的乘用车轮距(1.4m),则第一阶横向模态(0,1,0)出现在约123Hz处,(0,2,0)模态出现在约246Hz处。

如果假设垂向声学尺寸等于典型的乘用车高度(1.2m),则第一阶垂直模态(0,0,1)出现在约143Hz处,(0,0,2)模态出现在约286Hz处。

四缸四冲程发动机的点火频率位于33~200Hz,对应的转速范围为1000~6000r/min。在这个范围内,用以上相当简化的计算式(8—39),可合理估计以下车身轰鸣声

·(1,0,0)约出现在70 Hz/2100(r/min)。

·(0,1,0)约出现在120 Hz/3600(r/min)。(www.xing528.com)

·(2,0,0)约出现在140 Hz/4200(r/min)。

·(0,0,1)约出现在140 Hz/4200(r/min)。

·(1,1,0)约出现在140 Hz/4200(r/min)。

·(2,1,0)约出现在185 Hz/5550(r/rain)。

针对某型轿车,利用声学边界元方法进行车内声学模态的分析,所得到的计算结果如图8-15所示。根据计算得到的车身空腔声模态及振型调整动力总成、悬架、车身等各系统的频率,避免在这些系统的激励下产生空腔共鸣,引起让人不适的轰鸣声。

图8-15 某型轿车空腔声学模态

通常3600 r/min左右的轰鸣声最为恼人。不过低速轰鸣声只是瞬时的,汽车会很快通过。由于驾驶人不会使发动机长时间运行在4000 r/min以上的转速,因此高速轰鸣声很少会成为问题。一般来说,当驾驶人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轰鸣声后,会选择较高的挡位行驶。但是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由于不得不在高挡位的3600r/min转速下行驶,因此必须承受恼人的轰鸣声。当乘客习惯坐在车厢的两侧时,他们将处于(0,1,0)模态反节点的轰鸣声中,并且承受声压的最大值。

对于大多数模态,纵向、侧向和垂直(即其他非对角模态)相对于前排乘员,大多数汽车的后排乘员承受声压最大值。因此,与驾驶位置的噪声级和质量相比,后排噪声质量通常是一个更为重要的需考虑的因素。

2.风振现象

高速行驶时打开一车窗,车室相当于一个亥姆霍兹共振腔。该共振腔共振频率(Hz)为

式中,t为窗框厚度(m);A为窗开启面积(m2);V为车室容积(m3);c0为空气中的声速(m/s)。

当汽车行驶所产生的涡流和窗框相冲击所产生的压力波动频率与f w相等时,车室内就会产生空气共振,称为风振。风振的产生与汽车的外形尺寸、车窗大小、车窗开启面积以及车速等有关。风振幅度取决于车身特性和涡流与窗框冲击的强度。当车速增加时,这种冲击强度及频率上升。由上述计算公式可知,增加开窗面积,则共振频率增大。在一个车窗开启的条件下,小客车风振车速为80~100 km/h,风振频率为15~20 Hz,这是令驾乘人员感到不适的声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