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祖神崇拜的意义及历史背景

祖神崇拜的意义及历史背景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祖神崇拜是中国民间信仰的一种类型,它介于祖先崇拜与神明崇拜之间。因此,研究祖神崇拜具有以下的意义:首先,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神明产生的途径。而我们在前面谈到的那些祖神崇拜的例子,萧瑀显然属于有功于国家的大人物,至于那些民间道士,在老百姓的心目中也是能够捍患御灾的,尽管地位不高,但与《礼记》的规定有某种程度的一致性。

祖神崇拜的意义及历史背景

祖神崇拜是中国民间信仰的一种类型,它介于祖先崇拜与神明崇拜之间。对某个宗族而言,他既是祖先,又是神明,两者的功能兼而有之。然而换一个角度,从普通民众的角度而言,人们对他的崇拜是由于他是神明,而非祖先,尽管这个神明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离他们并不遥远。因此,研究祖神崇拜具有以下的意义:

首先,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神明产生的途径。以往,我们知道神明的来源或是出于神话传说、精灵鬼怪,或是来自著名的历史人物,很少考虑到有的神明是可以从祖先演变而来的。特别是在华南民间社会里,普通百姓信奉的神明多种多样,史籍未载,民间有一种内在的造神机制,这就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并加以研究。

其次,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考虑中国民间信仰的分类。一提起中国的民间信仰,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两大类:一是祖先崇拜,另一是神明崇拜。而现在我们提出了另外一种类型,即介于两者之间的祖神崇拜。尽管这方面的研究刚刚开始,但它的价值显而易见。同时还须附带说明一点:“祖神”这个概念以往已经有人提及,意思把它等同于祖先,在这里我们把它们分开了,赋予“祖神”新的含义。

再次,通过祖神崇拜研究也可以使我们再次看到上层文化与底层民间文化的互动关系。民间信仰与普通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属于地方性的民间文化。底层民间文化与上层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历来是学术界关心的问题。老百姓如何选择崇拜对象,什么样的祖先才有可能被视为神明,表面上看似杂乱无章,完全是地方性的无组织行为,实际上它的背后仍有儒家上层文化的深刻影响。《礼记·祭法》说:“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也就是说,凡是有功于民族国家、能够捍患御灾的著名人物,均属于应该祭祀的对象。而我们在前面谈到的那些祖神崇拜的例子,萧瑀显然属于有功于国家的大人物,至于那些民间道士,在老百姓的心目中也是能够捍患御灾的,尽管地位不高,但与《礼记》的规定有某种程度的一致性。因此,民间底层文化虽然具有地方性的特征,但它的背后仍然深受儒家上层文化的影响。当然,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积累,反过来也会对上层文化产生作用,很多民间崇拜的神明后来被载入官修史志之中,即是其例。民间底层文化与上层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正是形成中国传统文化既有统一性又有多样性的基本因素。(www.xing528.com)

【注释】

[1]本文是笔者1997年10月至1998年8月在香港中文大学宗教系做访问研究期间的一次演讲,刊于《法国汉学》第五辑,中华书局2000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