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础工程学:桩基设计步骤及计算实例

基础工程学:桩基设计步骤及计算实例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设计步骤当工程项目的勘察资料,场地、环境、施工技术等资料收集齐全后,就可依设计原则及上部结构要求对桩基进行设计。一般情况下,设计计算工作按以下步骤进行:依勘察报告结合上部结构的荷载要求及其功能特点确定桩基持力层。按上部结构各部位荷载分布情况,初步确定各荷载单元承台形式、桩数及其平面布置。对承台中各部位基桩进行荷载效应及承载力验算。

基础工程学:桩基设计步骤及计算实例

(一)设计步骤

当工程项目的勘察资料,场地、环境、施工技术等资料收集齐全后,就可依设计原则及上部结构要求对桩基进行设计。一般情况下,设计计算工作按以下步骤进行:

(1)依勘察报告结合上部结构的荷载要求及其功能特点确定桩基持力层。

(2)确定桩型、桩几何尺寸,并满足桩构造要求。

(3)依试桩资料、土的原位测试资料及当地经验确定单桩及基桩承载力特征值。

(4)按上部结构各部位荷载分布情况,初步确定各荷载单元承台形式、桩数及其平面布置。

(5)在满足承台构造要求的前提下初步确定承台几何尺寸和埋深。

(6)对承台中各部位基桩进行荷载效应及承载力验算。若不满足要求则返回至步骤(4),重新调整桩数及平面布置。

(7)对承台进行受冲切、受剪、受弯配筋及局部受压计算。当不满足要求时,则需对承台的几何尺寸及配筋进行调整直至满足要求。

(8)对桩数不少于9根且不少于2排的群桩,应按实体基础验算桩基承载力;当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验算下卧层承载力;按规范要求对桩基进行沉降计算。当不满足要求时,则需返回至步骤(1)或步骤(4),重新选择持力层或调整桩数及平面布置,再按步骤往下进行设计直至满足要求。

(9)绘制桩基结构图。对某一项具体工程而言,其持力层、桩型及成桩工艺往往有可供选择的多种方案,此时,应对几种方案进行技术经济的综合分析与比较,选出最优者。有时经过对已有的几种方案进行比较后还不能满足要求,而新的方案所需勘察资料不足时,还应进行补充勘察工作,之后才可进行设计。

(二)设计计算实例

建筑桩基设计等级为乙级,场地附近无建筑物,地面标高为±0.00m,场地土层分布如图4-49所示,根据上部结构要求,桩基承台顶标高为-0.85m,桩基承台顶面竖向荷载值Fk=2200kN,弯矩M1k=640kN·m,水平力Hk=86.3kN。柱截面尺寸为800mm×400mm,承台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不考虑地震作用,试设计柱下独立桩基。

图4-49 工程地质剖面及桩埋深图

1.持力层选择

因桩基荷载较大,选择硬塑黏土层为持力层较理想。

2.桩型选择

考虑到该工程施工对周围无不良影响,采用300mm×300mm预制桩,施工方便,且桩承载力易得到保证。按承台顶控制标高(-0.85m),先初步确定承台厚度800mm,即承台埋深-1.65m,按桩端需进入持力层的最小深度不小于2d的要求,确定桩端进入硬塑土层0.85m(若进入太深可能引起沉桩困难),因桩顶需嵌入承台0.10m,故有效桩长为8.9m,桩身先按构造要求配筋,即主筋为HRB335级4φ16,箍筋:中段为φ6@200,两端为φ6@50,其他部分为φ6@100,预制桩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如图4-50所示。桩顶钢筋网片布置参见图4-33。

图4-50 桩基结构图

(a)、(b)承台结构图;(c)预制桩结构图

3.确定单桩承载力

因无试桩资料,且土层分布情况单一,暂按经验参数法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

填土层(承台下新填土区段换填夯实,采用老填土区段摩阻力)qsk=22kPa,可塑粉质黏土层qsk=65kPa,硬塑黏土层qsk=90kPa,得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为:

Qsk=0.3×4[22×(0.35+1.2)+65×6.5+90×0.85]=640(kN)

持力层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pk=3000kPa

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为:Qpk=qpkAp=3000×0.3×0.3=270(kN)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uk=640+270=910(kN)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910/2=455(kN)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与地质条件类似的邻近工程试桩资料较接近。

4.初步确定桩数

因桩基承受弯矩及水平力作用,属偏心受压状态,在未考虑承台效应的情况下,暂按式(4-43b)采用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估算桩数,系数μ取1.1。因此时需考虑承台及承台上填土重,暂设承台平面尺寸为3300mm×2300mm,填土及承台平均重度取20kN/m3,因承台埋深为-1.65m,估算承台及承台上填土重为:

Gk=3.3×2.3×1.65×20=250.47(kN)

按式(4-43b)估算所需桩数:

5.桩平面布置

由于采用挤土桩,其间距不宜过密,按表4-30,桩最小中心桩距应不小于3.5d(非饱和土中的挤土桩),先暂按已假设的承台尺寸布桩,即桩纵向中心距为1250mm,横向中心距为1700mm,桩外缘承台挑出部分纵向为250mm,横向为150mm,以上均符合承台构造要求。

6.桩顶作用效应计算

先将承台顶面荷载换算成作用于承台底面的荷载,承台厚度暂取h=800mm,桩头锚入承台100mm,则承台有效高度h0=700mm。

承台底面总弯矩Myk=M1k+Hk×0.8=640+86.3×0.8=709(kN·m)

按偏心竖向力作用下的公式(4-44b)计算各桩竖向力:

各桩桩顶竖向力:最大值N1k=550.21kN,平均值N2k=408.41kN,最小值N3k=266.61kN

7.复合基桩承载力计算

按式(4-20)计算复合基桩承载力特征值R:

由承台宽Bc=2.3m,有效桩长l=8.9m,得Bc/l=0.258

需要按sa/d查表,按方形截面与圆形截面周长相等的原则,近似取桩边宽bp=0.8d,得d=0.375m。

sa/d=1.12/0.375≈3.0

由表4-15得:ηc=0.07

复合基桩所对应的承台底净面积:Ac=(A-nAps)/n

=(3.3×2.3-6×0.32)/6=1.175(m2)

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RacfakAc=455+0.07×85×1.175=462(kN)(不考虑地震作用)。

8.桩基竖向承载力验算

按式(4-46)、式(4-47)验算桩基承载力。

平均竖向力N2k=408.41kN,R=462kN,N2k<R,满足要求。

最大竖向力N1k=550.21kN,1.2R=554.4kN,N1k<1.2R,满足要求。

9.承台计算

首先确定承台底面在荷载效应基本组合下的设计值,综合荷载分项系数取1.35。

由承台底面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值Fk=2200kN(不计承台及其上土重),Myk=709kN·m,得荷载效应基本组合下的设计值F=2970kN,My=957.15kN·m。(www.xing528.com)

(1)求复合基桩竖向反力设计值(净反力)。

(2)柱对承台冲切计算[按式(4-50)、式(4-51)]。

冲切力: Fl=F-∑Qi=2970-0=2970(kN)

式(4-51)左边: Fl=2970(kN)

柱边至桩边水平距离分别为:

a0x=1250-400-300/2=700(mm) a0y=1700/2-200-300/2=500(mm)

h0=800-100=700(mm)

求算冲跨比:λ0x=a0x/h0=700/700=1.0  λ0y=a0y/h0=500/700=0.71

因承台高度h=800mm,截面高度影响系数βhp取1.0。

查表,混凝土强度为C25时ft值为1.27N/mm2,即1270kN/m2

式(4-51)右边:2[β0x(bc+a0y)+β0y(hc+a0x)]βhpfth0

=2[0.7(0.4+0.5)+0.92(0.8+0.7)]×1×1270×0.7

=3573.8(kN)

式左边Fl<3573.8kN,承台受柱冲切的承载力满足要求。

(3)角桩对承台的冲切计算[按式(4-53)]。

式(4-53a)左边:Nl=686.43(kN)

求算角桩冲跨比:由a1x=700mm a1y=500mm

λ1x=a1x/h0=700/700=1.0  λ1y=a1y/h0=500/700=0.71

c1=0.3+0.25=0.55 c2=0.3+0.15=0.45

式(4-53a)右边:[β1x(c2+a1y/2)+β1y(c1+a1x/2)]βhpfth0

=[0.47(0.45+0.5/2)+0.62(0.55+0.7/2)]×1×1270×0.7

=788.54(kN)

式(4-53a)左边Nl=686.43kN<788.54kN,承台边缘厚度满足要求。

(4)承台抗剪计算[按式(4-57)]。

求算斜截面最大剪力设计值V:

由图4-43及图4-50可知,承台长边方向所受最大剪力为三桩(1#、2#、3#桩)净反力,短边方向最大剪力为二桩(2根1#桩)净反力。

长边三桩净反力为:V3=686.43+495+303.57=1485(kN)

短边二桩净反力为:V2=686.43×2=1373(kN)

剪跨比:λx=ax/h0=700/700=1.0  λy=ay/h0=500/700=0.71

求剪切系数[按式(4-57c)]:

因h0<800mm,截面高度影响系数βhs取1.0。

计算截面处的计算宽度:b0x=3.3m,b0y=2.3m

承台短边:βhsαxftb0yh0=1×0.875×1270×2.3×0.7=1789(kN)>V2=1373(kN)

承台短边满足抗剪要求。

承台长边:βhsαyftb0xh0=1×1.02×1270×3.3×0.7=2992(kN)>V3=1485(kN)

承台长边满足抗剪要求。

经以上柱对承台的冲切计算、角桩对承台的冲切计算及承台抗剪切计算,h0=700mm均满足要求,即可确定承台厚度h=800mm,桩头锚入承台100mm。

(5)承台受弯及配筋计算[按式(4-61)]。

由图4-46及图4-50可知:

X方向:最大净反力桩N1的轴线至控制截面的距离xi=0.7+0.3/2=0.85(m)

Y方向:桩的轴线至控制截面距离yi=0.5+0.3/2=0.65(m)

绕Y轴方向计算截面处弯矩设计值:

绕X轴方向计算截面处弯矩设计值:

采用HRB335级钢筋,fy=300N/mm2,承台侧面钢筋保护层厚35mm。

平行于长边配筋:因绕Y轴方向弯矩较大,钢筋放底层,h0=700mm,采用直径φ20钢筋。

平行于短边配筋:因绕X轴方向弯矩较小,钢筋放上层,h0=(700-20)mm,采用直径φ16钢筋。

至此,桩基设计完毕(桩基水平承载力计算省略),并绘制桩基结构图(图4-50)。设计结果偏安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