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仑大陆滩涂特点-北仑滩涂概况

北仑大陆滩涂特点-北仑滩涂概况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滩涂,亦被称作潮间带,一般分为岩滩、海滩、潮滩。北仑区的大陆滩涂基本上都是潮滩,顾名思义,这种泥涂是以黏土、粉砂滩为主的。滩涂纯系泥质,微向南倾。除大榭岛小田湾、穿鼻岛东、凉帽山西、长腰剑岛南分布小面积沙砾滩外,其余均为泥质涂,俗称泥涂。大榭岛涂分布于大榭岛周边,为泥涂群。梅山岛涂围分布于岛周,为泥质海涂,总面积12.196平方千米。

北仑大陆滩涂特点-北仑滩涂概况

滩涂,亦被称作潮间带,一般分为岩滩、海滩、潮滩。北仑区岩滩、海滩极少,其面积基本可忽略。春晓街道洋沙山景区沙滩及宁波滨海万人沙滩都是人工堆积的。北仑区的大陆滩涂基本上都是潮滩(泥涂或海涂),顾名思义,这种泥涂是以黏土、粉砂滩为主的。

北仑地处宁波市东部,三面环海。远古时代,这里是一片汪洋。北仑大部分地方属斥卤之区、海濡之地。大约7000年前,由于地壳上升,海水渐退,陆地始露。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始筑海塘,随着海涂淤涨,海塘不断增筑,陆岸不断外延,沧桑之变显著。至2016年主要海涂仅存数处。

黄家湾涂 东起长跳嘴,西至浃水大闸,处原黄家湾村外,故名。面积0.83平方千米。系淤泥、细沙组成。已围地450亩。

沙头下涂 东起杨公山,西至外雉山,处沙头村与蒋家村间沙塘下,故名。面积0.65平方千米。系淤泥、细沙组成。已围地400亩。

高新涂 西起算山,东至北仑山,属原高塘乡与新碶镇共有,故名。面积4.13平方千米。系淤泥、细沙、铁板沙组成。20世纪80年代起因建北仑港区一期、二期,绝大部分围垦,海涂基本消失。

郭巨涂 处郭巨南面沿海。西起官山,东至盛岙嘴,由郭巨涂和双岙涂组成。面积1.723平方千米。系淤泥组成。涂产有弹涂鱼、虾、毛蚶、青蟹泥螺等,人工养殖有蛏子、毛蚶。已围地2800亩。

昆亭涂 由干岙涂、猛风山嘴、李家善涂、胡家涂、上刘涂、燕湾涂、桂花墙门涂、下刘涂等组成,面积3.58平方千米。涂产资源丰富,有泥螺、弹涂鱼、青蟹、虾等,人工养殖有毛蚶、蛏子等。1966年至1978年,围筑盐田8000余亩和粮地300亩,1999年盐田改为水产养殖区。(www.xing528.com)

七姓涂 处梅山岛七姓塘南面。面积9.785平方千米,系淤泥组成。涂产有泥螺、青蟹、弹涂鱼、蛤蜊等,人工养殖有蛏子、毛蚶等。2008年7月至2014年6月,筑西大堤和南大堤,海堤总长10.503千米,围垦面积9.04平方千米。设计防潮标准为50年一遇,总投资7.2亿元,是北仑区历史上最大的围涂项目。

洋嵩涂 东北起洋沙山,西南至大嵩江。面积19.6平方千米。属北仑区原三山乡和鄞州区瞻岐镇共有。1998年12月31日,北仑区与鄞县(现鄞州区)本着尊重历史,兼顾现状,互让互利原则,双方确认浅海分界点为北纬29°44′28″,东经121°53′01″,并以此界点与联胜塘上陆界点的连接直线为北仑区与鄞县的浅海滩涂分界线。滩涂纯系泥质,微向南倾。三山盐场已围地2460亩,部分围地养殖蛏子、毛蚶、对虾等。

除大榭岛小田湾、穿鼻岛东、凉帽山西、长腰剑岛南分布小面积沙砾滩外,其余均为泥质涂,俗称泥涂。分布于大榭岛、外神马岛、穿鼻岛等8个岛周边。

大榭岛涂 分布于大榭岛周边,为泥涂群。原有小峙涂、龙山涂、北岙涂、田湾涂、关外涂、下岙涂、榭南涂等大小泥涂10余处,盛产泥螺、小鱼虾。旧时滩涂面积10余平方千米,后大部分泥涂被围垦填埋,2008年底仅存约16万平方米。

梅山岛涂围 分布于岛周,为泥质海涂,总面积12.196平方千米。2014年6月1日,完成梅山七姓涂围涂工程。七姓涂围涂工程总围涂面积9.04平方千米,岛周围尚有泥涂3.156平方千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