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平整土地并围垦滩涂?

如何平整土地并围垦滩涂?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59]这项“宏伟的计划”就是大规模、持续不断地平整土地。这原是一片高低不平的土地,小路错杂,8只小浜散布,高岗与低田落差超过1.5米。各个生产队根据各自直接涉及的土地确认挑土的位置与任务。平整土地把荒岗、小浜都建设成良田,围垦滩涂则把沿海的荒滩改造成可以种植的土地。联民大队直接参与了围垦滩涂的工作,分三次派全体农民赴盐仓劳动。围垦工作基本结束以后,联民大队共获得土地80多亩。

如何平整土地并围垦滩涂?

1960年代初期,毛主席号召“农业学大寨”。2001年7月25日,联民大队的老会计胡少祥回忆说:“我们领会早期的学大寨精神是平整土地,扩大种植面积。大寨的七沟八渠一面坡,层层梯田变良田。在极其荒芜的条件下,通过人的因素,改造大自然创造了奇迹。我们大队原来没有大片的田漾,虽然没有山,也七高八低,溇潭、高墩、火箱田,地形极其复杂,能灌程度很差。在‘大跃进’时建了机站,修筑了渠道之后,还有很多水田不能引灌,面对这种情况,需要经过长时期艰苦工作才能逐步改变。于是就开始了一种宏伟的计划。”[59]

这项“宏伟的计划”就是大规模、持续不断地平整土地。

联民大队的居住史无从考据,但是,大队范围内大量的无主荒坟却昭示了历史的悠远。坟是祖宗的居所,通常都选择地势高、排水良好的土地。“坟是宗族的脸面”,联民大队一带的农民们采取两种措施来护坟。一是“梆坟”。新坟堆成,坟土容易流失,到当年秋冬时节,水稻收获了,农民们从田里挑出黏性较好的“稻秆泥”[60],整块整块地“砌”到新坟上。联民大队一带的农民们把这一过程叫作“梆坟”。二是种茅草。新坟被“梆”过以后,坟土结实,即使如此,如逢大雨,坟土仍可能流失。于是,农民们在坟上种植茅草。茅草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野草,根系发达,可固定坟土。茅草叶如锯齿,羊不吃,就不会有人割羊草松坟土。如此做坟地,时间一长,就形成了坟地连片、杂草丛生的高岗荒地。“削平荒坟岗”成了联民大队一带平整土地的最初口号。胡少祥记录了联民大队最初平坟地的情况。

张家坟就是一块坟地,以前是由于坟多、坟大,不种作物,像专用的坟地一样。张家坟到底是哪里的张家,无人知晓,也无人认可,也实为无主坟。合作社之后,生产队决定投入人工,开发这片地土,开始时多次把坟挖掉,再把坟挑平。当时对这块地曾专搞半个月,勉强整平能种旱地作物,种过山芋和络麻。

安居浜在这块坟地下面呈一个L形,绕这块坟地,东边坟地,西边靠近油车港,南边是水田,安居浜是一条废浜,荒浜。几年之后,生产队决定把张家坟的这块坟地和浜东的桑地,联通小溇2块田一并平整为田,把张家坟的高地和浜东的桑地,全部填入安居浜,全队劳力曾用了一整个冬季,把它平整为高低2层各4块水田,浜东和小溇河平整为4块水田。南边和出港一大块旱地平整为8块水田,使其能灌能排,能种水稻又能种桑和半旱作物。[61]

削平高岗,填满小浜,联民大队各个生产队都各自开展了平整土地的工作。但是,生产队各自为政,平出的土地面积较小,与周边的土地高低不一,虽然土地平整了,仍难以做到统一排灌。

1975年,联民大队决定统一平整土地,建设一片100多亩的大田漾。这原是一片高低不平的土地,小路错杂,8只小浜散布,高岗与低田落差超过1.5米。联民大队请公社水机站来帮助测量,确定整个田漾的高程,计算出每一块土地的去土或者填土数量。各个生产队根据各自直接涉及的土地确认挑土的位置与任务。经过一个冬春的艰苦努力,这个100多亩的大田漾建设成功。田块大小一个样,田埂都朝一个向。北边一条机耕路,中间一条排水渠,南边又一条机耕路。排水渠南一格,朝南75公尺长,排渠北面一格,朝北75公尺长。每块田长75公尺,宽13公尺,面积1.46亩,叫作田漾格子化。联民大队的这片田漾定名为“七五田漾”。(www.xing528.com)

两年以后,联民大队又组织平整出一片面积达50多亩的“七七田漾”。到1982年,人民公社终结的时候,联民大队已旧貌换新颜。联民大队开展了整整20年的平整土地工作,如果以每个生产队每年出动100个劳动力,每个冬天平整土地15天,9个生产队平均出动15年计算,全大队投入平整土地工作多达202 500个工。以每个工搬动一个土方计算,联民大队在平整土地的过程中共搬动了202 500个土方[62]

平整土地把荒岗、小浜都建设成良田,围垦滩涂则把沿海的荒滩改造成可以种植的土地。1979年10月至1980年4月,县委、县革委会决定,专门建立围垦海涂指挥部,组织许巷、许村、沈士、长安、钱塘江、辛江、东升、红星、红江9个公社联合围垦盐仓滩涂,从老盐仓坝到3号大堤8号坝东800米余杭围区,一面挖河,一面筑拦江大堤,用开河的土培堤。围堤分三期施工。

第一期于1979年10月开始,筑沿江大堤3 700米,堤顶宽10米,堤顶高程12米,外坡1∶2,内坡1∶3,筑土方45.92万立方米,由长安、钱塘江、许村、许巷、沈士、辛江6个公社负责施工。许巷公社负责修筑与余杭滩涂相隔的西隔堤,堤长3 400米,挑培土方3.83万立方米。东升、红江、红星、辛江4个公社筑中隔堤一条,长2 093米,挑培土方14.1万立方米。

第二期于1980年1月开始,筑堤长2 950米,堤顶宽10米,堤顶高程12米,外坡1∶2,内坡1∶3,筑土方36.05万立方米,由许巷、许村、沈士、长安、钱塘江5个公社施工。同时,筑东堤2 478.1米,由辛江、东升、红星、红江、钱塘江5个公社施工,筑土方28.6万立方米。

第三期于1980年4月开始,筑堤长1 991.5米,堤顶宽10米,堤顶高程12米,外坡1∶2,内坡1∶3,筑土方27.9万立方米,由钱塘江、辛江、东升、红江4个公社施工。同时由许巷、许村、沈士、长安4个公社加围第二围区大堤及部分东堤,筑土方32.55万立方米。由红星公社筑夹堤489.1米,筑土方5.27万立方米[63]

联民大队直接参与了围垦滩涂的工作,分三次派全体农民赴盐仓劳动。围垦工作基本结束以后,联民大队共获得土地80多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