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规划设计分析方法: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快速发展

城市规划设计分析方法: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快速发展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市场经济的发展、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和住房市场化改革,导致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显现并迅速发展。我国全面实行住房货币化分配制度后,改变了住房的获取途径,单位大院式的居住空间单元被居住小区、住宅楼盘逐步取代,出现居民同类相聚的居住空间分异等。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造成大规模的城乡人口流动,从而引起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居住空间的拓展。

城市规划设计分析方法: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快速发展

本节对城市居住空间分析包括构成要素分析、要素关系分析和形成动因三个层面。

1.构成要素分析

1)固定特征要素

固定特征要素是指建筑、节点、道路(街道)、边界、区域等居住空间中的实体要素。

建筑物和节点是点状要素。建筑物主要是居住空间中的住宅。住宅形式和布局方式反映了不同文化群体居民的审美取向和生活需求。节点是指居住空间中的广场、绿地、公共服务设施、交叉口等居民活动的连接点,起到连接和转换的作用。

道路(街道)和边界是线性要素。道路(街道)是居民生活的重要载体,是联系各居住片区、居民活动场所的通道,或者本身就是居民生活的场所。道路(街道)是一个引导性空间,可以是机动车道、步行道、商业街、绿化通道等空间,起到引导居民视线和联系居民活动的重要作用。边界起到界定区域的作用,可以是道路、河流、水面、绿化等。边界使具有不同文化特征的居住区区别开来,形成鲜明的特色,前提是边界并不是将不同文化群体的居住片区隔离开来,边界在界定区域的同时应该起到联系和衔接的作用。

区域是面状要素,指各个不同文化群体的居住片区,具有明显的可识别性,能够产生让人进入或者不可进入的场所感。

2)半固定特征要素

半固定特征要素是指依附在固定特征要素上的冗余信息,在居住空间主要是指建筑符号、色彩、装饰、建筑材质、建筑高度、绿化等。这些因素对环境的意义特别重要,它们往往能表达比固定特征要素的更多的意义。

3)非固定特征要素

非固定特征要素是指不同文化群体的居民及其生活方式等,是居住空间规划的主体要素之一。固定、半固定要素是非固定要素的物质表现。不同文化群体居民使用空间的方式最终决定了固定和半固定要素的意义。

2.要素关系分析

城市居住空间中各要素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并最终在空间形态上表现出来,如隔离、竞争、和谐等。通过交叉分析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理清城市居住空间中的社会脉络和空间脉络。

隔离关系包括空间隔离和社会隔离。社会阶层(级)的分化、社会极化以及社会隔离等最终会导致居住空间的隔离。居住空间隔离又通过自然要素,如河流、山体、绿化、农田等,以及人工建设要素,如围墙、道路等造成空间相对封闭的状态。

竞争关系体现了城市居住空间拓展过程中,政府、市场和社会力量三者之间的博弈。政府通过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平衡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政策措施得当则形成三者之间的合作竞争的关系,否则形成非合作竞争或恶性竞争。(www.xing528.com)

城市居住空间内部也会表现出和谐的空间关系,如文化社区内部。通过文化引导、社区组织、公共设施建设等措施促进居民群体的交往,营造和谐的社会、空间关系。

3.形成动因分析

1)政治制度

在中国,政治制度因素对城市居住空间形成和演变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主要包括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和土地政策、住房政策等。

(1)户籍制度。户口政策改革将为人口自由迁移创造条件,从而引起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的重组

(2)土地制度和土地政策。1949年后,中国实行土地所有制体制造成了城市空间拓展中的众多矛盾和问题,如城市建设占用农民大量赖以生存的土地,城中村现象等。市场经济的发展、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和住房市场化改革,导致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显现并迅速发展。

(3)住房政策。住房政策和土地政策如影相随。我国全面实行住房货币化分配制度后,改变了住房的获取途径,单位大院式的居住空间单元被居住小区、住宅楼盘逐步取代,出现居民同类相聚的居住空间分异等。此外,国务院、建设部等部门出台一系列房地产政策,如经济适用房政策、中低价配套商品房政策、动拆迁政策等,调整住房供应结构,保护广大中低收入群众的利益。

2)经济技术

经济技术的发展是城市居住空间拓展的最直接动力,主要表现为经济全球化、住宅市场化和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等。经济全球化带来全球城市产业结构的重组和城市空间结构的深刻变革;住宅市场化使住房作为商品在市场上流通,人们住房的选择遵循经济规律的调节;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同土地经济结合起来,改变了城市土地利用的模式和居住空间的拓展方向。

3)社会文化

相对于政治制度、经济技术等城市居住空间拓展的外部力量来说,社会文化力量属于内生力量,属于城市居住空间形成和拓展的主观要素。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造成大规模的城乡人口流动,从而引起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居住空间的拓展。相同的文化认同(包括地域认同、宗教信仰认同等)因素,是迁移者在城市中集聚的重要线索。城市居住空间的塑造最终要落实到其使用者。在社会经济发展趋于稳定、住房市场消费趋于理性的前提下,社会文化方面的因素在城市居住空间塑造中将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

4)历史成因

拥有历史文化积淀也是人类社会的魅力之一。由于历史的因素而形成的特殊的城市居住形态和居住区域,可以解释城市居住空间中土地利用的非经济性,如历史地段、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文化名城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