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华东地区岩溶地质特征与发育规律调查成果

华东地区岩溶地质特征与发育规律调查成果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叠纪龙潭组、大隆组,三叠纪殷坑组和月山组白云质灰岩、泥灰岩、灰岩夹砂岩、页岩等岩溶发育程度较低。本区断裂十分发育,主要形成于印支期和燕山期,尤其是燕山期活动强烈。3)水动力条件对岩溶发育的控制地下水主径流带的地下水运移径流加剧岩溶发育。

华东地区岩溶地质特征与发育规律调查成果

1.调查区岩溶分布特征

调查区内的可溶岩分布广泛,地层时代从寒武纪(∈)—三叠纪(T),以灰岩、白云质灰岩为主。寒武系、奥陶系仅分布在调查区南部,且出露区面积较小。石炭系多呈长条状分布,总面积不大。二叠系—三叠系分布范围广。

调查区内可溶岩地层大面积分布,分布面积为738.54km2,占到调查区总面积的41.80%。其中裸露型岩溶区出露面积321.83km2,占到调查区总面积的18.21%;覆盖型岩溶区分布面积388.96km2,占到调查区总面积的22.01%;埋藏型岩溶区分布面积27.75km2,占到调查区总面积的1.58%。

2.调查区平面岩溶发育规律

1)岩性控制岩溶的发育及分布

寒武纪青坑组,奥陶纪红花园组,石炭纪黄龙组、马平组,二叠纪栖霞组、孤峰组,三叠纪南陵湖组和东马鞍山组灰岩、白云质灰岩等岩溶发育程度较高。二叠纪龙潭组、大隆组,三叠纪殷坑组和月山组白云质灰岩、泥灰岩、灰岩夹砂岩、页岩等岩溶发育程度较低。

2)地质活动对岩溶发育的控制

地质构造条件不但控制了区内可溶岩的空间分布及埋藏条件,而且控制了岩溶发育的强弱、方向、深度。本区断裂十分发育,主要形成于印支期和燕山期,尤其是燕山期活动强烈。北西向断裂在区内最为发育,以正性断裂为主,横切背斜与向斜构造,延伸长且深,断裂带附近裂隙比较发育而密集,有利于岩溶的发育。如小街地区,经钻孔验证,沿断裂带溶洞规模大,且钻孔见洞率高,地表岩溶塌陷也沿断裂带呈带状分布。

燕山期岩浆活动强烈,在岩浆侵入、交代以及冷凝收缩过程中,使得碳酸盐岩热接触带内裂隙发育,岩溶随之明显发育,岩溶水丰富。如药园山铜矿Ⅰ、Ⅱ号矿体附近岩溶率高达35%,坑道揭露此带多见溶洞。(www.xing528.com)

铜陵地区殷坑组—东马鞍组灰岩地层与月山组等陆相碎屑岩地层之间存在角度不整合面,这个不整合面曾暴露地表发育了古岩溶。在后期构造运动作用下,沿此不整合面上岩溶进一步发育。

3)水动力条件对岩溶发育的控制

地下水主径流带的地下水运移径流加剧岩溶发育。岩溶地下水在由补给区往排泄区运移的过程中,不断地通过这些主径流带,对围岩产生了强烈的溶蚀侵蚀作用,加剧了主径流带的岩溶发育,致使这些地下水主径流带成为岩溶集中发育区。这些主径流带是天然状态下地下水的径流通道,天然地下水的排泄区。如丁桥镇龙山村东山至何湾镇丫山地段,由于地下水处在径流集中区而出现岩溶发育的现象。

3.调查区垂向岩溶发育规律

本区溶洞多发育在浅部,分布在埋深0~30m以内,达到了总揭露溶洞的73%,说明浅部岩溶发育较强烈。

区域上,从水平溶洞和钻孔揭露的溶洞高程来看,大致可分为4个水平,最高水平一般为200~300m;第二水平为150m左右;第三水平为30~100m;最低水平大致在-80m以上,岩溶最发育。

本区溶洞发育密集程度:高程10~40m溶洞最为发育,-60~-40m、-90~-70m溶洞发育次之,大于40m、-40~10m以及-90m以深溶洞欠发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