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史一本通:士庶族之争

中国史一本通:士庶族之争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十八节士、庶族之争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接受陈群的建议,制定了“九品中正制”,通过德、才、家世三项标准来选择官吏。到了南朝时期,士族特权仍然得到承认。宋、齐两朝还规定,高门士族的子弟20岁就可以登朝做官,而庶族地主的子弟要到30岁之后才能做小官。南朝位高权重的职位,几乎全部被士族垄断。士族为了维护自己的特殊地位,非常注重门第身份的高低。这些讲究身份和门第的士族,不学无术,生活腐化。

中国史一本通:士庶族之争

第十八节 士、庶族之争

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接受陈群的建议,制定了“九品中正制”,通过德、才、家世三项标准来选择官吏。但是,这项制度在执行时完全变了型,出现了只重家世,不重才能的情况。魏士大夫图一些名门望族大官僚的子弟,总会被评为上品,他们把持着中央和地方的重要官职,世代享受高官厚禄,成为了“士族”;士族以外的那部分地主,就成为了“庶族”。

到了东晋的时候,士族势力得到了充分发展。东晋的历代皇帝都没有什么权力,国家大权掌握在几家大户士族手中,皇帝要想稳住皇位只能依靠士族扶持。到了南朝时期,士族特权仍然得到承认。宋、齐两朝还规定,高门士族的子弟20岁就可以登朝做官,而庶族地主的子弟要到30岁之后才能做小官。高门士族升迁极快,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做到公卿。南朝位高权重的职位,几乎全部被士族垄断。(www.xing528.com)

士族为了维护自己的特殊地位,非常注重门第身份的高低。他们不同庶族往来,不与庶族通婚,甚至不与庶族使用一个座位。宋孝武帝的舅舅路庆之出身庶族。有一次,他的孙子路琼之去拜见王导的后人王僧达。王僧达见了他非常冷淡,还讥讽地问:“昔日我家养马的仆人路庆之是你什么人?”路琼之无言以对,就告辞回去。他刚刚走出王家大门,王僧达就命令下人把路琼之坐过的床烧掉。路太后听说此事后大怒,跑到宋孝武帝面前哭诉。宋孝武帝无可奈何地说:“琼之年少不懂事,没事何必跑到王家去自找没趣呢?”

这些讲究身份和门第的士族,不学无术,生活腐化。他们平时不读书,考试时找人代笔。他们涂脂抹粉,头戴高帽,脚蹬高屐,出门的时候必要乘车,进门的时候有人扶持。有些人身体虚弱,不但不会骑马,甚至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有的人见了马都害怕,还把马说成是老虎。这些士族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是一群极端腐朽的社会寄生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