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无抗震设防时框架结构构件设计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

无抗震设防时框架结构构件设计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非抗震设计,框架结构构件的设计与一般梁、柱相同。节点设计是框架结构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非地震区,框架节点的承载力一般通过采取适当的构造措施来保证。节点设计应保证整个框架结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且便于施工。当顶层端节点内设有梁上部纵向钢筋和柱外侧纵向钢筋的搭接接头时,节点内水平箍筋应符合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的有关规定。

无抗震设防时框架结构构件设计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

对于非抗震设计,框架结构构件的设计与一般梁、柱相同。这里,仅简略介绍有关节点的构造要求。

节点设计是框架结构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非地震区,框架节点的承载力一般通过采取适当的构造措施来保证。节点设计应保证整个框架结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且便于施工。

框架节点区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不低于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在装配整体式框架中,现浇节点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宜比预制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一级。

现浇框架一般均做成刚接节点。现浇节点应满足下列构造要求:

(1)框架梁上部纵向钢筋伸入中间层端节点的锚固长度,当采用直线锚固形式时,不应小于la,且伸过柱中心线不宜小于5d(d 为梁上部纵向钢筋直径)。当柱截面尺寸不足时,梁上部纵向钢筋应伸至节点对边并向下弯折,其包括弯弧段在内的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0.4la(la 为受拉钢筋锚固长度),包括弯弧段在内的竖直投影长度应取15d(见图5-25)。

框架梁下部纵向钢筋在端节点处的锚固要与中间节点处梁下部纵向钢筋的锚固要求相同(见下面)。

(2)框架梁(或连续梁)的上部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节点或中间支座范围(见图5-24)。该钢筋自节点或支座边缘伸向跨中的截断位置应符合有关构造规定(详见5.4 节及图5-24)。

(3)框架梁(或连续梁)下部纵向钢筋在中间节点或中间支座处应满足下列锚固要求:

①当计算中不利用该钢筋的强度时,其伸入节点或支座的锚固长度应符合V ≥0.7ftbh0时的规定(详见5.4.2节)。

②当计算中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时,下部纵向钢筋应锚固在节点或支座内。此时,可采用直线锚固形式(见图5-24a),钢筋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受拉钢筋锚固长度la;下部纵向钢筋也可采用带90°弯折的锚固形式(见图5-24b)。其中,竖直段应向上弯折,锚固端的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上述对端节点处梁上部钢筋带90°弯折锚固的规定。下部纵向钢筋也可伸过节点或支座范围,并在梁中弯矩较小处设置搭接接头(见图5-24c)。

③当计算中充分利用钢筋的抗压强度时,下部纵向钢筋应按受压钢筋锚固在中间节点或中间支座内,此时,其直线锚固长度不应小于0.7la;下部纵向钢筋也可伸过节点或支座范围,并在梁中弯矩较小处设置搭接接头。

(4)框架柱的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层中间节点和中间层端节点,柱纵向钢筋接头应设在节点区以外。

顶层中间节点的柱纵向钢筋及顶层端节点的内侧柱纵向钢筋可用直线方式锚入顶层节点,其自梁底标高算起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受拉钢筋锚固长度la,且柱纵向钢筋必须伸至柱顶。当顶层节点处梁截面高度不足时,柱纵向钢筋应伸至柱顶并向节点内水平弯折(图15-40)。当充分利用柱纵向钢筋的抗拉强度时,柱纵向钢筋锚固段弯折前的竖直投影长度不应小于0.5lab,弯折后的水平投影长度不宜小于12d。当柱顶有现浇板,且板厚不小于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时,柱纵向钢筋也可向外弯折,弯折后的水平投影长度不宜小于12d(d 为纵向钢筋直径)。柱纵向钢筋也可采用端头加锚板锚固。

图15-40 柱中纵向钢筋在顶层中间节点范围内的锚固(www.xing528.com)

图14-41 梁上部纵向钢筋与柱外侧纵向钢筋在顶层端节点的搭接

(5)框架顶层端节点处,可将柱外侧纵向钢筋的相应部分弯入梁内作梁上部纵向钢筋使用,也可将梁上部纵向钢筋与柱外侧纵向钢筋在顶层端节点及其附近部位搭接。搭接可采用下列方式:

①搭接接头可沿顶层端节点外侧及梁端顶部布置(图15-41a),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5lab,其中,伸入梁内的外侧柱纵向钢筋截面面积不宜小于外侧柱纵向钢筋全部截面面积的65%;梁宽范围以外的外侧柱纵向钢筋宜沿节点顶部伸入柱内边,当柱纵向钢筋位于柱顶第一层时,至柱内边后向宜向下弯折不小于8d 后截断;当柱纵向钢筋位于柱顶第二层时,可不向下弯折。当有现浇板且板厚不小于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时,梁宽范围以外的外侧柱纵向钢筋可伸入现浇板内,其长度与伸入梁内的柱纵向钢筋相同。当外侧柱纵向钢筋配筋率大于1.2%时,伸入梁内的柱纵向钢筋除应满足以上规定外,且宜分两批截断,其截断点之间距离不宜小于20d(d 为柱外侧纵向钢筋直径)。梁上部纵向钢筋应伸至节点外侧并向下弯折至梁下边缘高度后截断。

②搭接接头也可沿柱顶外侧布置(图15-41b),此时,搭接长度竖直段不应小于1.7lab。当梁上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大于1.2%时,弯入柱外侧的梁上部纵向钢筋除应满足以上规定的搭接长度外,且宜分两批截断,其截断点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20d(d 为梁上部纵向钢筋的直径)。柱外侧纵向钢筋伸至柱顶后宜向节点内水平弯折,弯折段的水平投影长度不宜小于12d(d 为柱外侧纵向钢筋的直径)。

(6)框架顶层端节点处梁上部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As 应符合下列规定:

式中 bb——梁腹板宽度;

hb0——梁截面有效高度;

βc——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

梁上部纵向钢筋与柱外侧纵向钢筋在节点角部的弯弧内半径,当钢筋直径d≤25mm时,不宜小于6d;当钢筋直径d>25mm 时,不宜小于8d。

(7)在框架节点内应设置水平箍筋,箍筋直径应符合对柱中箍筋的有关规定,但间距不宜大于250mm。对四边均有梁与之相连的中间节点,节点内可只设置沿周边的矩形箍筋。当顶层端节点内设有梁上部纵向钢筋和柱外侧纵向钢筋的搭接接头时,节点内水平箍筋应符合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的有关规定。

梁柱节点除采用上述构造措施外,还可采用钢筋端部加机械锚头的锚固方式。详可参阅《规范》9.3节(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