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彤之盟后,魏国攻秦企图不止,魏惠王举行会盟称王

彤之盟后,魏国攻秦企图不止,魏惠王举行会盟称王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彤之盟以后,魏国仍然没有放弃攻打秦国的企图,为了做好攻打秦国的准备,魏惠王便以朝见周天子为名,召集各个小国举行会盟。在商鞅的劝说之下,魏惠王扩大自己的宫室,建立天子的服饰旗号,自称为王。逢泽之会,魏惠王俨然以天子自居,当然不能得到其他几个大国的认同,韩国、齐国等几个国家都没有派人参加会盟,这表明魏国的盟主地位受到了来自其他几个大国的挑战。

彤之盟后,魏国攻秦企图不止,魏惠王举行会盟称王

魏国在桂陵一役失败以后,并未伤及元气,在公元前352年,魏惠王(当时魏惠王还没有称王)又与韩国联合,在襄陵打败了齐国的军队,公元前350年,魏在与齐国、赵国媾和以后,调头反攻秦国,围攻秦国上郡的定阳(今陕西延安东),看到魏国仍然十分强大,秦孝公便与魏惠王在彤(今陕西华县西南)会盟,两国之间的战争暂告止息。

彤之盟以后,魏国仍然没有放弃攻打秦国的企图,为了做好攻打秦国的准备,魏惠王便以朝见周天子为名,召集各个小国举行会盟。秦国在得知这一消息以后,便料到魏国是针对秦国而召集各小国会盟的,于是,商鞅分析了一下当时的形势,认为,以秦国自己的力量抵敌强大的魏国,恐怕不是魏国的对手,便建议用推尊魏国为王的办法,麻痹魏惠王,使魏国暂放弃攻打秦国的打算,以使秦国获得喘息的机会,秦孝公接受了这个建议,于公元前344年,秦国派商鞅到魏国,向魏惠王游说,劝说他除了号令宋、卫、邹、鲁等弱小的国家以外,西面以秦国为盟友,向北争取燕国,魏惠王先穿上王的服饰,然后进攻不服从魏国的齐国和楚国。商鞅的这一做法,实际上有两方面的用意,其一是劝说魏国放弃攻秦的打算,使其把进攻的主要方向确定在齐楚方面,从而缓解秦国的压力;另一方面,就是让魏国先称王,使其成为众矢之的,因为当时尽管周天子的地位已经远远不如春秋时期,列国仍然不敢僭越天子的名号,在名义上,列国仍然是诸侯,魏国首先称王,必然成为列国讨伐的对象。

在商鞅的劝说之下,魏惠王扩大自己的宫室,建立天子的服饰旗号,自称为王。同时,在逢泽(今河南开封南)召集列国会盟,宋、卫、邹、鲁等国的国君都到会赴盟,秦国也派了公子少官参加会盟。(www.xing528.com)

逢泽之会,魏惠王俨然以天子自居,当然不能得到其他几个大国的认同,韩国、齐国等几个国家都没有派人参加会盟,这表明魏国的盟主地位受到了来自其他几个大国的挑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