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苏秦首创连横,力主秦惠王,势如神!

苏秦首创连横,力主秦惠王,势如神!

时间:2023-10-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苏秦1始将连横2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3、汉中4之利,北有胡貉5、代马6之用,南有巫山7、黔中8之限,东有肴9、函10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11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12留意,臣请奏其效。”

苏秦首创连横,力主秦惠王,势如神!

导读

本文记述的是战国时期纵横家苏秦游说秦王失败,进而发愤图强,最终成功说服赵王,由布衣变为卿相的故事。文章某些地方与史实不符,显然出于作者的虚构加工,表现出鲜明的文学色彩。首先,苏秦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中主要通过两件事刻画这一人物。其一,他游说秦王时口若悬河、妙语连珠、博古通今,体现了一个优秀纵横家的形象。其二,他游说秦王失败后锥刺股,发愤读书,体现了一个知耻后勇的励志士子形象。其次,文章语言长短结合,参差错落,极排比、夸张之能事,表现出战国时期铺张扬厉、辩丽横肆、气势充沛的文风。再次,运用对比的手法刻画人物,剖析人物内心世界,反映出那个时代以追求权势富贵为目的的功利主义人生观。

苏秦1始将连横2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3汉中4之利,北有胡貉5、代马6之用,南有巫山7、黔中8之限,东有肴9、函10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11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12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13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注释

1苏秦:战国时期著名纵横家,字季子,东周洛阳人。先是游说秦王主张连横,失败后主张合纵,受燕王赏识,助其财资,游说五国,成功合纵,约为纵长,兼佩六国相印。后来联盟瓦解,来往于燕、齐,在齐国因与众大夫争宠被刺杀。2连横:战国时的一种外交与军事战略,与“合纵”相对,指东方六国分别与秦国结盟。3巴蜀:先秦时期的中国西南地区称“巴蜀”,在今重庆、四川一带。4汉中:地名。古称南郑、梁州,今陕西西南部和湖北西部地区。5胡貉(hé):胡地所产的貉。胡,指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貉,指一种似狐狸的哺乳动物,皮毛可做裘。一说胡貉(mò),泛指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貉,指东北方少数民族。6代马:北地所产良马。代,今山西东北一带。一说“代马”指地名。7巫山:山名。在今重庆、湖北交界处,形似“巫”字,故称“巫山”。长江穿流其中,成为长江三峡之一的巫峡。8黔中:郡名,战国楚置。辖境约当今湖南省西部和贵州省东部,后地入秦。9肴(xiáo):亦作“崤”“殽”,山名。在今河南洛宁。10函: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11奋击:能奋勇击敌的战士。一说勇士之类的兵种。12少:稍微。13文章:法令。

译文

苏秦起初主张连横战略,游说秦惠王说:“大王的国家,西边有巴蜀、汉中的有利地形,北边有胡貉、代马等地的丰富物产,南边有巫山、黔中的阻隔,东边有崤山、函谷关的坚固屏障。土地肥沃,百姓富裕,拥有战车万辆,勇士百万,良田千里,粮食储备充足,地理形势极为有利,这就是所谓的天然府库,雄霸天下的强国啊!凭借大王的贤明,军队、百姓的众多,战车、骑兵的使用,兵法的训练,可以用来兼并诸侯各国,吞并天下,尊称帝王而统治天下了。希望大王稍加用心,让我陈述夺取天下的方法。”

秦王说:“我听说:鸟儿羽毛不丰满的不能够高飞,法令不健全的不能够诛杀惩罚,道德不深厚的不能够役使人民,政治教化不顺从民意的不能够烦劳大臣。现在先生严肃庄重地不远千里来到秦国朝廷上指教我,希望他日再聆听教诲。”

苏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昔者神农1伐补遂2黄帝3涿鹿4而禽蚩尤5,尧67,舜8伐三苗9,禹10共工11,汤12伐有夏13,文王14伐崇15,武王16伐纣17,齐桓18任战而伯19天下。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古者使车毂击驰20,言语相结,天下为一;约从连横21,兵革不藏;文士并饬22,诸侯乱惑;万端俱起,不可胜理;科条23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浊24,百姓不足;上下相愁,民无所聊;明言章理,兵甲愈起;辩言伟25服,战攻不息;繁称文辞,天下不治;舌弊耳聋26,不见成功;行义约信,天下不亲。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27,效胜28于战场。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29、三王30、五伯31,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橦,然后可建大功。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威立于上,民服于下。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32敌国,制海内,子元元33,臣诸侯,非兵不可!今之嗣主,忽于至道,皆惛34于教,乱于治,迷于言,惑于语,沉于辩,溺于辞。以此论之,王固不能行也。”

注释

1神农:相传为太古帝王。教民耕种,兴农业,故称“神农氏”。一说称“炎帝”。2补遂:古代部落名。3黄帝:相传为古部落联盟首领,华夏各族的共同祖先。又称“轩辕氏”。4涿(zhuō)鹿:地名。在今河北涿鹿。5蚩尤:相传为上古九黎族部落首领。6尧:相传为上古帝王。帝喾之子,号“放勋”,因封于唐,称“陶唐氏”。7(huān)兜:相传为尧舜时的部落首领。8舜:相传为上古帝王。姚姓,妫氏,名重华,号“有虞氏”。9三苗:古部落名,主要分布在长江中游以南一带。10禹:夏朝开国君主。传说治水有功,舜将帝位禅让给禹。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为后人传颂。11共工:古代传说人物,曾为尧的大臣,与兜、三苗、鲧并称为“四凶”,后被流放于幽州。12汤:商朝开国之君。契的后代,子姓,名履,又称“天乙”。汤举兵讨伐无道的夏桀,建立商朝,定都亳。13有夏:即夏朝。14文王:即周文王。姬姓,名昌,商朝诸侯,称“西伯侯”。其子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后,追尊其为文王。15崇:商朝的附属小国。16武王:周武王,名发,文王之子。起兵推翻商纣王,建立周朝。17纣:商纣王,子姓,名辛,谥号“纣”。在位时实行暴政,最终于牧野被武王击败,自焚而亡。18齐桓:齐桓公,姜姓,吕氏,名小白,齐国国君,在管仲辅佐下成为春秋时期的霸主。19伯:通“霸”。20车毂(gǔ)击驰:车子来往奔驰,车毂互相撞击,形容车辆多又急。毂,车轮中心突出的部分。21约从连横:即合纵连横。合纵,南北为纵,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外交军事战略。22饬:通“饰”,巧饰。23科条:法令条文。一说量器。24书策稠浊:文书、简策繁多杂乱。25伟:奇特。26舌弊耳聋:舌头说坏,耳朵听聋。27缀甲厉兵:制作战甲,磨砺兵器。缀甲,把皮革铁片连缀成战甲。厉,“砺”的本字,磨刀石,引申为磨砺。28效胜:制胜。29五帝:相传上古五个帝王,分别是黄帝、颛顼(zhuān xū)、帝喾(kù)、唐尧、虞舜。一说伏羲、炎帝、黄帝、少皞、颛顼。30三王:夏禹、商汤、周文王与武王。31五伯:即“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公、吴王阖闾(hé lǘ)、越王勾践。一说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楚庄公、秦缪公。32诎(qū):屈服。33子元元:以百姓为子。元元,百姓。34惛:不明了,糊涂。

译文

苏秦说:“我本来就怀疑大王不会接受我的建议。从前神农氏讨伐补遂,黄帝讨伐涿鹿而擒获蚩尤,唐尧讨伐兜,虞舜讨伐三苗,夏禹讨伐共工,商汤讨伐夏桀,周文王讨伐崇,周武王讨伐商纣王,齐桓公凭借战争称霸天下。由此看来,哪里有不通过战争来成就霸业的呢?古时各国使者车马穿梭在路上,车毂相接,以口头言语缔结盟约,天下成为一体;诸侯之间或合纵或连横,导致战争连年不断;谋臣策士竞相巧言辩说,使得诸侯昏乱困惑;各种事端纷纭而起,一时无法应付处理;法令条例已经完备,百姓却更加虚伪欺诈;文书简策繁复杂多,百姓却生活贫困;君臣上下愁苦相对,人民无所依赖;道理清楚明晰,战事却频繁不断;说客们能言善辩穿着奇装异服,战争却不能停息;谋士们繁复说教、玩弄文辞,天下越是难以治理;辩士们舌头说坏,君王耳朵听聋,然而还是没有成功;实行道义、以诚信相交,天下还是不能和睦相处。这样一来,就废弃文治、崇尚武力,用丰厚的报酬蓄养敢死之士,制作坚甲、磨砺兵器,到战场上去取得胜利。无所事事闲居而获得好处,安逸地坐着而开拓疆土,即使是上古五帝、三王、五霸那样贤明的君主,常常想坐着就达到这样的效果,但客观形势不允许,所以最终用战争来实现目的。距离远就发动军队互相攻击,距离近就用杖戟互相搏斗,然后可以建立大功。因此,对外用武力取得胜利,对内用仁义加强统治;君主在朝廷上树立起威势,百姓自然在下面臣服。如今想要吞并天下,凌驾大国,臣服敌国,征服海内,抚育百姓,使诸侯俯首称臣,非用武力不可!现在的君王们忽略了最根本的大道,都不懂得教化百姓,缺少治理国家的有效方法,迷惑于言语,沉浸在诡辩浮辞之中。由此来看,大王本来就不会采纳我的建议。”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1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縢履2,负书担橐3,形容枯槁,面目犁黑4,状有归5色。归至家,妻不下纴6,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然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7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于是乃摩8燕乌集阙9,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扺掌10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11白璧百双,黄金万溢12,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www.xing528.com)

注释

1黑貂:紫貂,皮毛极为珍贵,可制作裘。2羸:缠绕。縢(téng):绑腿布。(jué):草鞋。3橐(tuó):囊,口袋。4犁黑:即“黧黑”。5归:通“愧”,惭愧。6纴(rèn):织布机。7太公:姜尚,名望,字子牙,俗称“姜太公”,周朝建国功臣,被文王封为“太师”。《阴符》:传说为姜太公写的一部兵书。8摩:接近。9燕乌集阙:古阙名,今地不详。10扺(zhǐ)掌:拍掌,击掌。11纯:匹。12溢:通“镒”,古代重量单位,二十两(一说二十四两)为一镒。

译文

苏秦游说秦惠王的奏章上了十次,但游说并没有成功。他的黑貂皮衣穿破了,百斤黄金用尽了,生活费用来源断绝了,不得不离开秦国回家。他缠着绑腿,穿着草鞋,背着书箱,挑着布袋,面容枯槁,脸色黝黑,脸上露出愧疚的神色。回到家里,妻子不下织布机,嫂子不给他做饭,父母不跟他说话。苏秦感叹地说:“妻子不把我看作丈夫,嫂子不把我看作小叔,父母不把我看作儿子,这都是我苏秦的罪过啊。”于是当夜取出藏书,打开数十个书箱,找到姜太公所著的名为《阴符》的谋略兵书,伏案诵读,选择精练的地方反复研读。当读书睡意来袭时,就拿起锥子自己扎自己的大腿,鲜血一直流到脚跟。他说:“哪里有游说君主不能得到金玉锦绣、取得卿相尊位的呢?”一年之后,学有所成,说:“这次真的能够说服天下各国的君主了!”

于是苏秦来到燕乌集阙,在华美的宫殿上游说赵王,相谈甚欢。赵王非常高兴,封他为武安君,授给他相印,战车百辆、锦缎千匹、白璧百双、黄金万镒,跟随他身后,联合诸侯国组成合纵战线瓦解连横,来抑制强大的秦国。

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1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2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当秦之隆,黄金万溢为用,转毂连骑,炫熿3于道,山东4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且夫苏秦特5穷巷掘门6、桑户棬枢7之士耳,伏轼撙衔8,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9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10

注释

1式:施用。2廊庙:朝廷。3炫熿:显耀。4山东:战国时称崤山或华山以东的地区。5特:只是。6掘门:挖墙洞做门。7棬(quān)枢:用曲木做门轴。8轼(shì):古时车厢前用作扶手的横木。撙(zǔn)衔:勒住马嚼子,以控制马匹。9杜:堵塞。10伉:通“抗”,抵挡。

译文

于是苏秦做了赵国的相国,秦国的函谷关从此交通断绝。在这个时候,天下如此广大,百姓如此众多,王侯如此威武,谋臣如此有权势,却都要听从苏秦的决策。没有浪费一斗粮食,没有使用一件兵器,没有出动一名士兵,没有拉断一根弓弦,没有折损一只箭头,盟国君主互相结交,胜过兄弟。这真是贤能的人在位而四海归服,一人得到任用而天下顺从。所以说:能用政治解决的,就不动用武力;能在朝廷上解决的,就不拿到国外。当苏秦最为辉煌时,有万镒黄金供他使用,路上车马相拥,耀武扬威,崤山以东的国家,像顺风倒下一样归服,使赵国地位大增。苏秦只不过是一个生活在穷巷陋屋中的贫寒之士罢了,如今驱驰战车,横行天下,在各国朝廷上游说君王,使大臣们哑口无言,天下没有人能与他抗衡。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1可忽乎哉?”

注释

1盖:通“盍”。

译文

苏秦将要去游说楚王,路上经过洛阳。他的父母听到消息,急忙打扫房屋、清理街道,张罗乐队、设置酒宴,到城外三十里远的地方迎接。妻子斜着眼睛看他,竖起耳朵听他说话;嫂子像蛇一样匍匐前行,拜了四拜后跪下向苏秦赔罪。苏秦说:“嫂子为什么以前那么傲慢,现在却这么谦卑呢?”嫂子说:“因为小叔您现在地位尊贵,又有那么多钱财啊。”苏秦感叹说:“唉!一个人贫穷的时候连父母都不把他当儿子,富贵了连亲戚都敬畏惧怕。人活在世上,权势和财富这两样东西,怎么能忽视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