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五帝之位的关键:国南的剖析及优化建议

五帝之位的关键:国南的剖析及优化建议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扶永发先生说在商朝初年进行的一次四面八方的大迁徙,才使政治、文化中心从今云南西部转向黄河流域,就从另一视野证实了楚巫所言“五帝之位,在于国南”之说不谬。五帝之位是否都在国南,让事实说话罢。庄子所述十二大族系均在国南。帝尧代高辛氏后,在国南、国北均有大片疆土。且济南在黄河之滨,据此,帝舜耕、渔、陶之地,均在今济南一带。舜入主中原后,其在济南的“陶墟”移到了河南南部。

五帝之位的关键:国南的剖析及优化建议

《景公欲使楚巫致五帝以明德晏子谏》言:“楚巫微道裔款以见景公……景公再拜稽首。楚巫曰:‘请巡国郊以观帝位。’至于牛山而不敢登。曰:‘五帝之位,在于国南,请斋而后登之。’”(1)楚巫之言虽虚妄,但云南学者扶永发先生在其《神州的发现》一文中指出:“远古时代的中国在滇西而不是历来所说的黄河流域。横断山脉才是我们民族的‘根’之所在。只是到了商朝初年的成汤之世,我们民族进行的一次四面八方的大迁徙,才使政治文化中心从今云南西部转向黄河流域。”扶永发先生是在认真研读了天下第一奇书《山海经》并结合滇西的考古发现才作出颠覆传统论述的崭新论断的,不能说没有道理。

上文中所指五帝为黄帝轩辕氏、帝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帝尧陶唐氏、帝舜有虞氏。但扶永发先生说在商朝初年进行的一次四面八方的大迁徙,才使政治、文化中心从今云南西部转向黄河流域,就从另一视野证实了楚巫所言“五帝之位,在于国南”之说不谬。五帝之位是否都在国南,让事实说话罢。

(一)黄帝轩辕氏

黄帝轩辕氏历史悠久,世俗所言黄帝乃轩辕氏的末代黄帝。

庄子集解·胠箧》言:“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羲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2)引文中轩辕氏为伏羲(即伏牺)氏前的第四代族系,《史记》所言黄帝轩辕氏则在伏羲氏后的第二代族系,而每一代族系均有较长的历史,如炎帝神农氏十七世而有天下。庄子所述十二大族系均在国南。

大概距今9000年左右(不是扶永发所言商朝初年),地球气温日平均比现在高3~4℃,居南方的氏族被迫北迁,轩辕氏也不例外

考轩辕氏,是一个使用车子的氏族。但车子不是轩辕氏首先发明的。《山海经》载:“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为车。”(3)轩辕氏始居之地当在今广东,距番禺城不远,番禺城因始居番禺氏而得名。黄帝北迁,始居今川境,娶西陵氏之女为妃。后来越过岷山,居轩辕之丘。据《辞海》,轩辕之丘在今河南新郑县西北,再后来黄帝与炎帝神农氏、蚩尤有苗氏角逐,击败了炎帝神农氏,击溃了蚩尤有苗氏,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王国

由此可见,黄帝轩辕氏的先民原居国南,最后那个黄帝才定居国北。

(二)帝颛顼高阳氏

《山海经》载:“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孺帝颛顼于此。”(4)据此,帝颛顼高阳氏乃少昊氏之子。《史记》称颛顼乃玄嚣(一名青阳)之子,据此,少昊氏即青阳氏。少昊氏始居江水,今长沙(古称青阳城)至安化芙蓉山(一名青阳山),乃少昊氏始居之地。后少昊氏顺长江东下,到今福建一带,并在今东海之外的大壑(疑即今台湾)留下了他的嫡系帝颛顼高阳氏(少昊氏后来北迁到今山东半岛,都曲阜),帝颛顼始居国南,并向四面八方扩充领土。《淮南子》载:“南方之极,自北户孙之外,贯颛顼之国,南至委火炎风之野,赤帝、祝融之所司者,万二千里。”(5)

最后那个帝颛顼高阳氏是从国南迁到国北的。“帝颛顼生自若水,实处空桑,乃登为帝。”若水在国北。《史记·五帝本纪》载:帝颛顼高阳氏的疆域“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阯,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蟠木。动静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属”。该疆域到了越南的北部。比其在国南的“委火炎风之野……万二千里”已退回了几千里。据此,帝颛顼高阳氏原居国南,后迁至了国北。

(三)帝喾高辛氏

帝喾高辛氏乃伏羲之胤。《诸子集成》载:“大人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羲,其相日角,世号太皞(昊)。都于陈……后嗣帝喾,代颛顼氏,其相戴干,其号高辛。”(6)据《辞海》,陈,古国名,地域有今河南东部和安徽的一部分,属国南。后代颛顼氏,领域也当是北至幽陵,南至交阯,西至流沙,而东部陈国的江苏面临黄海与东海,则为东至于海。

帝喾高辛氏原在国之南,代帝颛顼高阳氏后,其政治中心移到了国北。

(四)帝尧陶唐氏

《诸子集成》言:“有神龙首出常羊,感任姒,生赤帝魁隗。身号炎帝,世号神农,代伏羲氏……后嗣庆都,与龙合婚,生伊尧,代高辛氏。”(7)

帝尧为神农氏之裔,其始居之地应在神农氏所建前十七世之内,即湘境梅山的澧县城头山一带,属国南。且陶唐氏的“陶”乃指陶器,湘境发现了距今9000年前的陶器,也说明帝尧陶唐氏始居国南。

《诸子集成》载:“昔者尧有天下……其地南至交阯,北至幽都,东西至日月之所出入者,莫不宾服。”帝尧代高辛氏后,在国南、国北均有大片疆土。据《水经注》:尧都平阳,即今之临汾。据此,最后那个帝尧其位在国北。

(五)帝舜有虞氏

《水经注》载:“帝舜,姚姓,因其先国在虞(故城在今山西平陆县西北),故称虞舜。”

孟子集注·离娄章句(下)》言:“舜生于诸冯……东夷之人也。”(8)《史记·五帝本纪》言:“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辞海》:“历山在今济南市南,又名舜耕山。”《水经注》:“雷泽西南十许里有小山,孤立峻上,亭亭桀峙,谓之历山。……泽东南有陶墟,郭缘生《述征记》谓舜耕陶所在也。”且济南在黄河之滨,据此,帝舜耕、渔、陶之地,均在今济南一带。古山东半岛乃东夷人所居,帝舜当属东夷部族。

舜乃瑶人首领。古称陶器为“窑”,制陶人称“摇民”。舜入主中原后,其在济南的“陶墟”移到了河南南部。《山海经》载:“西次三经之首,曰崇吾之山……北望冢遂,南望䍃之泽。”(9)《水经注·河水》:“又南过蒲坂县西……舜所都也。”或言蒲坂,或言平阳及潘者也。此都城乃从山西平陆高北故都迁来。

舜代尧位后,疆域向江南发展。《庄子·杂篇·天下》载:“黄帝有《咸池》,尧有《大章》,舜有《大韶》。”韶山名源于韶乐。可见帝舜晚期势力已到国南。

《史记·五帝本纪》言:舜83岁时,乃预荐禹于天。其后十七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死时恰巧100岁。葬于江南九嶷,是为零陵。《山海经》:“赤水之东,有苍梧之野,舜与叔均之所葬也。”(10)该苍梧之野在贵州的赤水之东,即湘南的今永州市境内。这就有了问题,舜100岁时岂能乘旄仗钺,不远数千里去“南巡狩”呢?其实,湘境还有一个苍梧之野。《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坤舆总部》载:“岳州,古苍梧之野,亦三苗国之地,青草洞庭湖在焉,春秋、战国时并属楚。”古岳州今称岳阳市。

古往今来,史学家大多认为尧舜之世是公天下,于是便有了尧禅舜、舜禅禹之说。其实,禅让之事,纯属子虚乌有。《孟子正义》载:“万章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孟子曰:‘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曰:‘天与之。’”(11)尧不曾让位于舜,舜更不会让位于禹。史载舜代尧位后,就“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12)。舜将鲧处决于羽山,鲧乃禹之父,禹怀着杀父之仇,当舜83岁时,就篡夺了舜之帝位。舜不得已,被迫南遁至岳州的苍梧之野。

舜和他的二妃——娥皇、女英,是同时逃到岳州的。相传二妃闻知舜死于苍梧之野,泪染湘竹而成斑竹,该故事流传至今。但舜没有死于岳州的苍梧之野。岳州只有个苍梧台,在今岳阳市与华容交界处,那里没有陵墓,故称零陵。

事实上,帝舜及二妃和他的部族从岳州徙入了湘中山区的上梅山等地。从考古发现来看,今安化东坪镇的城埠坪、大福镇的永田村,曾出土一批泥质红陶、褐陶、黑陶片,经湖南考古专家鉴定,制作于4800~4200年前,与龙山文化同期。帝舜徙居上梅山,正好距今4800年左右,特别是,今梅城镇西的乐安镇,至今仍生产夹砂褐陶器——砂罐子、砂炉锅等,为帝舜遗民的“活化石”。(www.xing528.com)

从地名分析,今乐安镇的浮青铺、浮青山(梅山人将“浮”读作瑶),乃帝舜从河南的伊、洛二水及瑶碧山南迁的地名遗址。《水经注》载:“伊水又东北流,注于洛水。”

浮青铺故老流传:舜王就死在浮青铺,葬于放马寨。放马寨乃浮青山主峰,相传为帝舜退出中原角逐后,马放南山之地。

帝舜的摇民进入梅山后,与崇拜狗图腾的盘瓠蛮融合,便成了“猺”人,近现代改作瑶人。综上所述,可知帝舜始居国北,后延伸到国南。

(六)夏后氏禹

《诸子集成》言:“大星如虹,下流华渚,女节梦接,生白帝挚青阳,世号少嗥(昊)……后嗣修纪,见流星,意感生白帝文命戎禹。”(13)《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言:“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

夏后氏“禹产于䃂石”,“葬会稽,鸟为之耘”(14)。说明禹乃鸟夷种落,而少昊氏乃鸟夷种落的鼻祖。禹产于䃂石,䃂石疑为古之石头城,即今南京市。

夏禹是一个独裁统治者。《越绝书·越绝外传记地传》言:“禹始也,忧民救水,到大越,上茅山……更名茅山曰会稽。”《韩非子·饰邪》:“防风之君后至,而禹斩之。”禹在会稽一带,势力雄厚,被委任治水以后,国南和国北的疆域进一步扩大。迄至篡了帝位,将天下划分为九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豫州、梁州、雍州、扬州荆州。前七个州在国北,后两个州在国南。据此,夏后氏的统治集中在国北,都安邑(在今山西省夏县西北禹王城)。禹篡位时,舜之所居河南的伊水、洛水、瑶碧山及洛阳等地均为禹所夺。

(七)殷商成汤

《史记·殷本纪》载:“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解读这段文字,可知殷契部族乃崇拜玄鸟(燕子)图腾的部族,其母简狄氏时尚属母系社会,至殷契时进化成了父系社会。该部族属东方鸟夷种落。贾雯鹤《先商史的神话学研究》:“故契者,太阳初升,凿开混沌也。”“契居于砥石,迁于商。”砥石即中流砥柱,疑为扬子江出东海口崇明岛,古隶扬州,今属上海市。自殷契至成汤,共传十四世,成汤至商纣,又传三十一世,先后历时八九百年,故其部族滋大。

殷契既居扬州,其部族称扬越,契从砥石迁到商(今河南小屯村一带)。成汤灭夏桀而有天下,建都亳。至殷商第二十代国君盘庚,又定都殷。

殷商在盘庚以前,在古扬州一带活动,西部到了安徽一带,尚属国南。定都殷后,政治中心到了河南,属国北。

结语:从殷商之世往前溯,殷商成汤及夏后帝禹,其位开始均在国南。帝舜本系今山东人,始居国北,代尧位后,统治中心仍在国北。其余帝尧、帝喾、帝颛顼、黄帝的始居之位都在国南,据有中原后,才将其位迁到了国北。其中殷商先民扬越、帝舜移民瑶人,对梅山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注释:

(1)《诸子集成·晏子春秋》第446页。

(2)《诸子集成·庄子集解·胠箧》第188页。

(3)《山海经·海内经》第300页。

(4)《山海经·大荒东经》第245页。

(5)《诸子集成·淮南子注》第99页。

(6)(7)《诸子集成·潜夫论·五德志》第214页。

(8)《孟子集注·离娄章句(下)》。

(9)《山海经·西山经》第28页。

(10)《山海经·大荒南经》第258页。

(11)《诸子集成·孟子正义·万章章句上》第759页。

(12)《尚书通检·舜典》第1页。

(13)《诸子集成·潜夫论·五德志》第218页。

(14)《诸子集成·墨子间诂·附录》第426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