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先秦散文研究》导读:苏秦揭开连横之谜

《先秦散文研究》导读:苏秦揭开连横之谜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对于苏秦来说,又该是何等沉重的打击。苏秦连夜打开数十个书箱,翻检寻找,得到了专门讲述权术谋略的《太公阴符》这部书,重新开始研究策略智谋,一面伏案诵读,一面细心体会,精心思索。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在《战国策》的作者看来,这当然还不是苏秦人生辉煌的顶点,再看他以下的记述和渲染:将说楚王,路过洛阳。

《先秦散文研究》导读:苏秦揭开连横之谜

三、《苏秦始将连横》导读

从写人的角度来看,《苏秦始将连横》是非常精彩的篇章之一。从选材、剪裁、到文章的布局和技巧,无不体现出精妙、高明和作者的匠心独运。如文中写到:

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镒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縢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犂黑,状有归色。归至家,妻不下絍,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苏秦的一生是大落大起,艰难曲折而又颇富传奇色彩的一生。作者从他的失败着笔,为展示其跌宕曲折的人生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他为了游说秦王,上了十次书,可见他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做了何等艰苦卓绝的努力。但却没有被秦王所接受,可以想象此时的苏秦内心承受着何等巨大的痛苦。接下来,作者则是极力展示和渲染苏秦在失败之后的落魄、狼狈和蒙受的羞辱。“黑貂之裘弊,黄金百镒尽”“资用乏绝”,寥寥十余字,可谓写尽其失败之后直接面临的生活上的窘迫和困境。衣服也穿烂了,用于游说的黄金也用光了,生活所需要的东西也几乎一无所有。所以他在秦国就很难再待下去了,因此,只好“去秦而归”,一路上却是“羸縢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犂黑,状有归色”,仅仅二十字,则惟妙惟肖地尽现其落魄狼狈之状,对功名利禄的热望和期冀与眼前冷酷的现实形成了何等巨大的反差。这对于苏秦来说,又该是何等沉重的打击。而当他回到久别的家中时,等待他的却是“妻不下絍,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的冷遇,连最亲近的亲人都对他表现出如此的冷酷,足见当时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当然,于此也可以看出社会把一个人事业的成败、是否取得名禄地位作为一个普遍认同的评价标准了。作者把苏秦放到这么一个非常狼狈的环境中,不断地表现人物所经受的精神痛苦和心灵磨炼,其目的就在于为进一步刻画人物性格做好坚实的铺垫。在这接踵而至的失败、痛苦、冷遇、羞辱,当然也有反思之后,他仰天长叹,发了一番深深的感慨。苏秦喟叹曰:

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

面对失败之后的一切,苏秦毕竟是苏秦。他没有怨天尤人,更没有灰心丧气,他承担了全部的责任。这应该说是苏秦性格中非常突出的,也是非常可贵的一点。他勇于承担失败的责任与后果,这就使他在反省之后能重新奋发有为,于是也就有了他如下的行动:

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苏秦连夜打开数十个书箱,翻检寻找,得到了专门讲述权术谋略的《太公阴符》这部书,重新开始研究策略智谋,一面伏案诵读,一面细心体会,精心思索。当极度疲惫、昏昏欲睡之际,他“引锥自刺其股”,以至于“血流至足”。人们常说人最难战胜的就是自己,而苏秦就是用这种极端残酷的办法来战胜了自己,体现了他超人的意志和毅力,也体现了一种非常宝贵的刻苦奋斗的精神。这就是被后人传为美谈的“引锥刺股”的精神,激励了无数的莘莘学子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做艰苦卓绝的奋斗。从文章的描述来看,在苏秦身上表现出的另一特征就是逆境之中的自信,“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这句独白式的感慨,正是他的超人的自信心的表现。他坚定执著、刻苦奋斗、充满自信,这些都为苏秦后来的一举成名,身佩六国之相印的辉煌人生奠定了基础。一年之后,合纵之策揣摩成功,苏秦胸有成竹,满怀自信地认为“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img26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绵绣千纯,白壁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当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炫熿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主,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

此番苏秦北游于赵,一举成功,“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真所谓朝为布衣而夕为卿相,风光无限。其意气扬扬,“革车百乘”,“转絍连骑,炫熿于道”,穿梭于东方六国之间,“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建立了东方六国之间的军事外交联盟,以抗强秦。“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主,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行文至此,作者对苏秦的功业成就给予了极力的渲染和赞美,与说秦失败之后的落魄狼狈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战国策》的作者看来,这当然还不是苏秦人生辉煌的顶点,再看他以下的记述和渲染: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盍可忽乎哉!”

这段话是写在建立了六国联盟之后,苏秦路过洛阳重回故里时的情景。这次当然是今非昔比,“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他的父母听说苏秦要回到家乡,与上次对待苏秦的态度大不一样,亲自为他打扫房子,清除道路,安排音乐,摆下宴席,还亲自到三十里外的地方去迎接;妻子对他是“侧目而视,倾耳而听”,真是诚惶诚恐又恭恭敬敬;嫂嫂对他则是“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蛇行”,极言其由于内心恐惧而举措慌张之状。“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足见其恭敬讨好的狼狈之相。对父母当然不能去算旧账,也不能和妻子太过不去,而苏秦却毫不客气地问他的嫂嫂,为什么上次你是那样的倨傲,而这次却又是如此卑微。他的嫂嫂也直言不讳地说,因为你的地位尊贵了,钱财也多了,所以我的态度也就变了。作者写出人们直言不讳的势利心态,写尽人间的世态炎凉,这种鲜明的对比,也不由得让苏秦发出感慨:“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盍可忽乎哉!”一个人贫穷的话连父母也不把自己当成儿子,一个人富贵的话连自己家里的人都感到害怕,人生在世,权势地位名利富贵怎么能够忽视呢。通过苏秦的感慨,强调了名利地位的重要性,生动而深刻地反映了纵横家策士的人生观价值观。所以,这句话也可以看做是这篇文章的点睛之笔。

文学的角度来看,这篇作品写人物的手法和技巧非常丰富,也非常成熟,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善于通过人物行动的描述去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苏秦不远千里从洛阳来到秦国,用连横的策略游说秦王,但是机会不好,没有被秦王接受,使苏秦遭遇到了人生重大的挫败。显然,从文章可以看出,作者运用了各种手法,极力渲染苏秦失败之后的狼狈之状,就是想以此为基点,从苏秦大起大落的人生,从失败到成功的艰辛曲折的奋斗历程中去展示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在作者精心设置的这一行文格局之中,除了前文所写的游说秦王、上书秦王之外,以下则重点写了说秦失败、去秦而归、引锥刺股、游说六国、荣归故里的一系列行动,从而表现了他追求功业名利的艰辛,也表现了他追求功业名利的坚定与执著,展现了他矢志不渝、百折不回的顽强性格。而且,作者所写的每一个行动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具有丰富内涵的行动。比如“说秦失败”,粗看起来好像这只是一个行为的结果,可作者极力铺陈渲染的就是让苏秦对这个苦果的彻彻底底的“品尝”。让他落魄、让他困窘、让他痛苦、让他感受世态炎凉、让他蒙羞忍辱、让他在羞辱中反思、让他在羞辱中奋发、也让苏秦身上的许多宝贵的品格于此一一展现。也让苏秦把失败作为事业新的起点,走向人生的辉煌,从而完成了对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

其二,作者出色地运用了外貌、肖像描写以及心理描写等多种手法刻画人物性格。苏秦游说秦国失败之后,作者写苏秦“黑貂之裘敝”,从衣着的破破烂烂反映出他游说失败之后生活的困境;“羸縢履蹻”,反映出他失败之后的落魄和狼狈;“形容枯槁,面目犂黑,状有归色”,不仅生动地反映了他生活的艰难,也反映了事业失败给他从肉体到精神带来的摧残和打击,也为后边突出人物坚毅执著的性格做了有力的铺垫。作品还出色地运用了心理描写,这种出色的心理描写文中至少有两处:一是失败回家面对家人冷落之后的独白:“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反映了他面对亲情失落时内心的反思,也反映了他勇于承担责任的个性。另外一次就是荣归故里时的一番感慨:“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盍可忽乎哉!”表现出他面对人情无常,世态多变的心理感受以及因此而强化的对势位富贵的认识和追求。

其三,运用了对比手法。对比手法的运用在本文表现得最为充分,也运用得最为出色。比如,苏秦本人的成功与失败形成了对比,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其中的许多细节上也处处形成对比。比如,失败的落魄狼狈与成功时的风光无限、游说秦国失败之后家人的冷漠与游说赵国成功之后家人的盛情等等,这不仅使文有波澜,起伏跌宕,也有力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尤其是家人前后对苏秦截然不同的态度,突出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从而为苏秦对人生所生发的深沉感慨做了有力铺垫。(www.xing528.com)

其四,表现了很高的语言艺术成就。就叙述性的语言来说,本篇比较完整地叙述了苏秦起伏成败的一生,虽然文字不长,却叙述得曲折生动,淋漓尽致,读来饶有兴味,引人入胜。就描写性的语言来说,精彩之笔可谓层出不穷:“黑貂之裘弊,黄金百镒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縢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犂黑,状有归色”,极写苏秦游说失败之后的狼狈落魄之状,既生动且传神;“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一种外在行为的描写却深刻展示一种内在的精神,确属难得。而且,《战国策》中这些描述性语言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语言极其简练,能抓住特点,形象突出,生动传神,给人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就其论辩性的语言而言,文中的第一和第三两个自然段都是非常出色的说辞。就这些说辞本身来看,多用排比,富于气势及鼓动性,表现了苏秦极力耸动对方接受自己主张的心理和愿望。从说辞涉及的内容来看,反映了苏秦洞悉天下大势,尤其熟悉秦国情况的才智和眼光。再加上这些说辞辞藻华丽,气势雄浑,所以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再说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如“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就表现了苏秦在失败之后不尤天怨人、勇于承担责任的宝贵性格;“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则表现了苏秦不可动摇的自信;“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盍可忽乎哉!”也表现了他敢于公开挑战世俗与传统,敢于大胆地公开宣扬追求个人名利富贵的合理性的突出个性。

课程资源索引

小卡片

(1)《触龙说赵太后》:本篇见于《战国策·赵策四》。触龙,过去《战国策》中写作触詟。《史记·赵世家》写及此人作“触龙”,人们即疑“触詟”有误。1974年长沙马王堆三号墓中,发现《战国策》帛书残本,亦作“触龙”,遂确证写作“触詟”是由于过去竖行本将“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名中“龙言”二字连写而致成此误。

(2)锥刺股:战国时期的纵横之士苏秦西游秦国,但却遭到了秦王的拒绝。落魄不堪地回到洛阳家中,结果“妻不下絍,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从此以后,他发愤读书,重新研究合纵的策略。有时候读书读到深夜,又累又困,他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以保持头脑清醒。这就是后来人们说的“锥刺股”,用来表示刻苦读书的精神。

(3)前倨后恭:指先前傲慢,后来恭敬。这个典故出自《战国策·秦策一·苏秦始将连横》。苏秦最初游说不成,落魄不堪返回家中时,对他非常冷淡,以至于不为远道而回的他做饭。而当后来苏秦身兼六国相印,衣锦还乡之时,他的嫂嫂则“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像蛇一般爬到他身边,跪在地上向苏秦道歉,承认自己的过错,恭敬讨好苏秦。苏秦因此讽刺他的嫂嫂道:“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后司马迁在《史记·卷六十九》中改为:“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后世则用“前倨后恭”来形容先前傲慢后来谦恭以及见风使舵的人。

●核心链接

(1)陕西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先秦散文研究》视听教材。

(2)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编:《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中华书局

(3)杨义主编,曹道衡选注·译评:《先秦散文选评》,岳麓书社

(4)谭家健著:《先秦散文艺术新探》(增订本),齐鲁书社。

●思考与练习

1.本文表现了苏秦怎样的性格特征?

2.本文的艺术成就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3.本文在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方面运用了哪些手法?

4.文章中苏秦与其嫂的对话表达二者怎样的心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