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桥梁结构现代施工技术概要

桥梁结构现代施工技术概要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石梁及石拱桥的大发展,不仅减少了维修费用,延长了桥的使用时间,还提高了结构理论和施工技术的科学水平。洛阳桥上的300多块石板和上万块石料,都是采用这种方法架设。洛阳桥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桥梁建筑历史上的又一创举。

桥梁结构现代施工技术概要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桥梁占有重要的一页。中国古代桥梁技术曾经有过辉煌的成就,我国的古代桥梁不仅数量多,而且类型也多种多样,几乎包括了所有近代桥梁中的主要形式。

根据史料考证,在3 000多年前的周文王时代,我国就在渭河上架设过大型浮桥。整座桥把数十艘船捆绑在一起,并在船上铺设木料,靠近河岸的船则用绳索固定在两岸的木桩上。这种桥施工快速、造价低廉,且拆除和架设都很方便。汉、唐以后,浮桥的运用面已日益普遍。此外,春秋战国时期,在黄河流域已经出现用木桩和木梁或石梁修筑的多孔桩柱式桥梁。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桥梁的创建发展时期,这时不仅发明了人造建筑材料用砖,而且还创造了以砖石结构体系为主题的拱券结构,从而为拱桥的出现创造了先决条件。后来的桥梁在原木结构梁桥的基础上,增添了石柱、石梁、石桥面等新构件,石拱桥也因此应运而生。石梁及石拱桥的大发展,不仅减少了维修费用,延长了桥的使用时间,还提高了结构理论和施工技术的科学水平。

图1-1 赵州桥

建于隋朝大业年间(605—618年)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又称安济桥),是我国古代石拱桥建筑的杰出代表,距今已有约1 400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式石拱桥,如图1-1所示。赵州桥的砌置方法新颖,施工修理方便,建筑者李春就地取材,选用附近州县所产的质地坚硬的青灰色砂石作为建桥石料,在石拱砌置方法上,均采用纵向并列方法砌筑拱圈,拱石表面凿有斜纹,并安放腰铁,拱背设置了铁拉杆,拱顶石采用刹尖方法,这些措施完全符合拱桥受力特性,也是其能完好保存至今的重要原因。(www.xing528.com)

图1-2 洛阳

修建于北宋时期(1053—1059年)的福建泉州洛阳桥(又称万安桥),如图1-2所示,素有“海内第一桥”之誉,是世界上现在尚存最长、工程也最艰巨的石梁桥。它采用筏形基础,并用牡蛎将基础加固成整体,从而解决了在海湾上建桥的最大难题——桥梁基础,该桥将生物工程技术运用到桥梁工程实践中,体现了卓越的设计思想。建造中借助涨潮,把石块用木排运到桥墩前,利用涨潮的浮力把石块放置在石墩上。洛阳桥上的300多块石板和上万块石料,都是采用这种方法架设。洛阳桥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桥梁建筑历史上的又一创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