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岩体采动裂隙演化特征及突水危险性决策模型研究成果

岩体采动裂隙演化特征及突水危险性决策模型研究成果

时间:2023-10-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4-9采动覆岩裂隙网络演化图图4-10采动覆岩破坏高度随开采距离的变化图4-12中分别统计了裂隙数目随导水裂隙带高度的发育特征,和垮落带内裂隙数目随垮落带高度的发育特征。图4-14采动覆岩破坏带与裂隙长度和宽度关系特征

岩体采动裂隙演化特征及突水危险性决策模型研究成果

根据相似模型试验获得的图像并通过以上处理,提取裂隙,可得采动覆岩裂隙网络演化图,以便进行定量化的计算,如图4-9所示,为后期精细化研究裂隙的发育状态,对其进行4cm×5cm(8cm×10m)的网格划分,以便研究每个网格内裂隙在推进过程中的分形维数、裂隙熵及其状态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相似模型试验可知,厚煤层综放开采,随着开采的推进,覆岩出现弯曲、下沉、离层和破断,岩层的裂隙经历产生→发育→压密→闭合→产生的循环过程。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垮落带和导水裂隙带的高度变化规律如图4-10所示,开采结束后,垮落带高度为20.6~22m,导水裂隙带高度为87~89m。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198-199]进行物体表面裂缝的长度与宽度的无损检测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首先对导水裂隙带、垮落带和裂隙带的裂隙数目进行统计分析,如图4-11所示,导水裂隙带的裂隙条数随工作面的推进而持续增加,由于所采煤层比较厚,工作面推进前期阶段,煤层覆岩破断垮落,导致垮落带内裂隙数目的较裂隙带内裂隙数目多,而当工作面推进200m以后,垮落带内裂隙数目的增加速度小于裂隙带内裂隙数目的增加速度,这与此时垮落带高度发育速度减缓趋势一致。

图4-9 采动覆岩裂隙网络演化图

图4-10 采动覆岩破坏高度随开采距离的变化

图4-12中分别统计了裂隙数目随导水裂隙带高度的发育特征,和垮落带内裂隙数目随垮落带高度的发育特征。结合图4-11可知,由于后期垮落采空区的破碎岩体受到压实作用,因此裂隙数目减少,工作面推进200m以后,裂隙主要在裂隙带内发育。图4-13为覆岩裂隙的总长度与平均总宽度随工作面推进的关系,由图可知采动导致的裂隙总长度一直在增加,无论在垮落带还是裂隙带内,由此说明了,虽然采动过程中有裂隙闭合的发生,但是裂隙的发育和贯通起主要作用,而图4-13(b)中裂隙的平均总宽度的变化特征,则说明了工作面推进200m后,裂隙压实效果明显,且发生在裂隙带的压实作用明显。

图4-11 采动覆岩裂隙数目随开采距离的变化(www.xing528.com)

图4-12 采动覆岩破坏高度与裂隙数目的变化关系

图4-13 采动覆岩裂隙长度与宽度随开采距离的变化

由图4-14可知,随着导水裂隙带的发育,裂隙的总长度也在增加,而图4-14(b)中其平均宽度总和在工作面推进到200m以后开始减少。通过对比图4-14(d)与图4-13(b),可以看出,随着垮落带的发育,其裂隙的平均宽度总和却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再降低再增加的趋势,在工作面推进到200m之前裂隙的宽度增加主要是由于裂隙带的裂隙发育造成的,特别是裂隙带产生离层裂隙会增加裂隙平均宽度总和。

图4-14 采动覆岩破坏带与裂隙长度和宽度关系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