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岩体采动裂隙时空演化与突水危险性决策模型研究:研究区概况

岩体采动裂隙时空演化与突水危险性决策模型研究:研究区概况

时间:2023-10-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L11、L10、L8灰岩含水层顶部与二2煤层底部之间的岩层平均距离分别为43.6m、58.6m和75.8m。注浆钻孔完成后测定了L11、L10和L8灰岩含水层注浆过程中的总涌水量和注浆量。L10和L8灰岩含水层是威胁矿井安全开采的主要含水层。L10、L8灰岩含水层含水量大,岩溶裂隙发育,L10灰岩含水层和L8灰岩含水层可补给L11灰岩含水层。图8-1研究区含煤层地层综合柱状图图8-2工作面布置图图8-32517工作面注浆钻孔分布图表8-1含水层涌水量与注浆量

岩体采动裂隙时空演化与突水危险性决策模型研究:研究区概况

陈四楼煤矿位于河南省永城市以北10千米处的陈四楼村。陈四楼煤矿地处黄淮平原的东部,地势平坦,区内第四系松散层分布广泛,位于中纬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属季风型气候。开采水平一般在海平面以下300m至900m之间。下二叠统山西组含煤地层含煤性好,二2煤层是陈四楼煤矿的主要可采煤层,产于山西组下二叠统,二2煤层的平均厚度为2.45m。

研究区内的地层从老到新包括中奥陶统(O2)、中上石炭统(C2、C3)、二叠系(P)、新近系(E)和第四系(Q)沉积,含煤层地层综合柱状图如图8-1所示。陈四楼煤矿受多期构造运动、褶皱和断裂作用的影响。研究区地质构造主要为北西北(NNW)走向的单斜构造,略倾向西南(SWW)。东西向(EW)和南北(SN)向矿井的地质构造有明显的差异。在南北向(SN)矿井的地质构造中,褶皱是主要的构造类型,断层是次要的构造类型。在东西向矿井中,断层是主要的构造类型。采用长壁后退式放顶煤法开采南北翼单水平煤层。

如图8-2所示,位于5采区的2517工作面二2煤层稳定,可进行开采。在工作面掘进和勘探过程中,共揭露了50条断层构造。在这些被报告的断层中,有4个逆向断层,其他都是正断层。断距在4~7m之间的断层有6条,断距在1~4m之间的断层有27条,断距小于1m的断层有17条。

可采二2煤层下面的太原组上部灰岩含水层含有三个岩溶含水层:L11、L10和L8。L11、L10、L8灰岩含水层顶部与二2煤层底部之间的岩层平均距离分别为43.6m、58.6m和75.8m。L11灰岩含水层可以通过岩层间的裂隙被L10和L8灰岩含水层补充。二2煤层底板下太原组上部灰岩含水层水压大于5.8MPa。此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因此必须对含水层进行注浆加固,增加煤层底板隔水层厚度,必须重构隔水屏障,防止由于煤层的开采,煤层底板隔水层破坏而导致煤层底板水害的发生。

因此在研究区2517工作面中,如图8-3所示,共进行了248个注浆钻孔。注浆钻孔完成后测定了L11、L10和L8灰岩含水层注浆过程中的总涌水量和注浆量。各含水层涌水量和注浆量的比例见表8-1。L10和L8灰岩含水层是威胁矿井安全开采的主要含水层。L10、L8灰岩含水层含水量大,岩溶裂隙发育,L10灰岩含水层和L8灰岩含水层可补给L11灰岩含水层。

图8-1 研究区含煤层地层综合柱状图(www.xing528.com)

图8-2 工作面布置图

图8-3 2517工作面注浆钻孔分布图

表8-1 含水层涌水量与注浆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