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工程估价:计算方法-工程估价

工程估价:计算方法-工程估价

时间:2023-10-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5.2.1按施工顺序计算工程量示意图从上述计算过程看,计算4个分项工程量算了4次长×宽,这样未能抓住共性因素,重复计算,浪费时间。图5.2.2按统筹法计算工程量示意图利用基数,连续计算所谓基数就是计算分项工程量时重复利用的数据。表5.2.1门窗工程量计算表表5.2.2柱梁工程量计算表

工程估价:计算方法-工程估价

工程量的计算从实际操作来讲,不管运用什么方法,只要根据工程量计算原理不重复不遗漏地准确计算出对应的工程量来即可。目前采用的有手工算量、基本公式模型算量、图形算量等。为了保证传统的手工算量的快速、准确,有一些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实用方法值得介绍和应用。

1)统筹法(也称组合计算法

工程量计算要求及时、准确,而在计算过程中数据繁多、内容复杂、计算量大,那么如何来解决这个矛盾呢?工程造价人员经过实践分析与总结发现,每个分项工程量计算虽有着各自的特点,但都离不开计算“线”、“面”之类的基数,人们在整个工程量计算中常常要反复多次使用。因此根据这个特性,估价人员对每个分项工程的工程量进行分析,然后依据计算过程的内在联系,按先主后次,统筹安排计算程序,从而简化了繁琐的计算,也就形成了统筹计算工程量的计算方法。

(1)统筹程序,合理安排

在工程量计算中,计算程序安排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计算工程量效率的高低、进度的快慢。计算工程量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按照施工顺序或定额顺序逐项进行计算。这种计算方法虽然可以避免漏项,但对于稍复杂的工程,就显得繁琐,造成大量的重复计算。

例如,室内地面工程中挖(填)土、垫层、找平层、抹面层等几项工作,如果按施工顺序来计算工程量,则如图5.2.1所示。

图5.2.1 按施工顺序计算工程量示意图

从上述计算过程看,计算4个分项工程量算了4次长×宽,这样未能抓住共性因素,重复计算,浪费时间。而通过分析抓住共性后,用下列统筹程序(图5.2.2)计算,则可减少重复计算,加快计算速度。

图5.2.2 按统筹法计算工程量示意图

(2)利用基数,连续计算

所谓基数就是计算分项工程量时重复利用的数据。在统筹法计算中就是以“线”和“面”为基数,利用连乘或加减算出与它有关的分项工程量。

“线”是指建筑平面图上所标示的外墙中心线、外墙外边线和内墙净长线。即:

外墙中心线(用L表示)=外墙外边总长度L-(墙厚×4) (5.2.1)

外墙外边线(用L表示)=建筑平面图的外围周长尺寸之和 (5.2.2)

内墙净长线(用L表示)=建筑平面图中的所有内墙长度之和 (5.2.3)

根据分项工程量计算的不同情况,以这3条线为基数,可计算出的有关项目有:

外墙中心线——外墙基挖地槽、基础垫层、基础砌筑、墙基防潮层、基础梁、圈梁、墙身砌筑等分项工程。

外墙外边线——勒脚、腰线、勾缝、抹灰、散水等分项工程。

内墙净长线——内墙基挖地槽、基础垫层、基础砌筑、墙基防潮层、基础梁、圈梁、墙身砌筑、墙身抹灰等分项工程。

“面”是指建筑平面图上所标示的底层建筑面积,用S表示。计算时要结合建筑物的造型而定,即:

底层建筑面积S=建筑物底层平面勒脚以上外围水平投影面积 (5.2.4)

与“面”有关的计算项目有平整场地、地面、楼面、屋面、顶棚等分项工程。把与它有关的许多项目串起来,使前面的计算项目为后面的计算项目提供依据,这样彼此衔接,可以减少很多重复劳动,加快计算速度,提高工程量计算的质量,如以外墙中心线长度为基数,可以连续计算出与它有关的地槽挖土、墙基垫层、墙身砌体、墙基防潮层等分项工程量。其计算程序如图5.2.3所示。

图5.2.3 利用基数连续计算示意图(www.xing528.com)

(3)一次计量,多次使用

在工程量计算的过程中,往往还有一些不能用“线”、“面”基数进行连续计算的项目,如常用的定型钢筋混凝土构件、花瓶栏杆、过梁板、洗脸槽、各种水槽煤气台、楼梯扶手、栏杆等分项工程,可按它们的数量单位,预先组织力量一次算出工程量编入手册。另外,也要把那些规律性较明显的如土方放坡系数、砖砌大放脚断面系数、屋面坡度系数等预先一次算出,编成手册,供估价人员使用。这样在具体计算时,只要根据设计图纸中有关项目的数量乘上手册的对应系数即可很快算出工程量。

(4)结合实际,灵活机动

由于每项建筑工程的结构和造型不同,它的基础断面、墙厚、砂浆强度等级、各楼层面积等都有可能不同,这就不能只用一个“线”、“面”、“册”基数进行连续计算,而必须结合具体的设计图纸,采用灵活机动的方法来计算。一般有以下几种常用的方法:

①分段计算法

当有些“线”上断面面积不等时,即应分段计算。

②分层法

在不规则的多高层建筑中,楼层的面积不等,再加之混凝土及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同时,则应分层计算。

③分块法

当同一层楼面有多种装饰构造做法时,应分块计算,如一层、二层楼面的建筑面积相等,但一层地面均为水磨面层,而二层楼面有花岗岩、木地板、地砖时,二层则应分块计算。

④增减法

在工程量计算过程中,可把某个部分假设先增加一块而凑成某个“基数”,然后再减去这个部分,这种方法为增减法。

以上介绍的统筹法,对于工程量计算有一定的优越性,但实际操作中如何灵活应用应视工程特点及估价人员的习惯而定。另外,在计算基数时,一定要非常认真细致,因为有许多工程量都是在3条“线”和1个“面”的基数上连续计算出来的,如果基数计算出了错,那么,这些在“线”或“面”上计算出来的工程量则全都错了,所以,计算出正确的基数极为重要。

2)重复计算法

计算工程量时,常常会发现一些分项工程的工程量是相同的或者是相似的,这时可采用重复计算法,即把某个计算式重复利用。如图5.2.4所示的为不同高度的地面、楼面、屋面的构造图。

图5.2.4 楼面、地面、屋面面层分解图

但在计算水平层的工程量时大多用平方米计算(面层、防水层、模板、抹灰、饰面等),可用同一个计算式表示,对一些用立方米来计算的(找平层、楼板、垫层等),也可用前面的计算式乘对应的厚度求得。

3)列表法

在计算工程量时,为了使计算清晰,防止遗漏,便于检查,可通过列表法来计算有关工程量,如门窗工程量(见表5.2.1)、柱梁工程量(见表5.2.2)等。

表5.2.1 门窗工程量计算表

表5.2.2 柱梁工程量计算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