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仁里村的来历-凤凰乡情与命名故事

仁里村的来历-凤凰乡情与命名故事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唯仁里村人搬出最晚,据村里的老年人说,他们的上辈人对村庄的搬迁过程都记忆犹新。在解决群众的反映和诉求时,驻村四清工作队广泛征求全村贫下中农的意见和建议,把风俗淳美的乡情作为村庄起名的依据,几经讨论酝酿,将原名离水村改名为仁里村,并报当时的洪瑞公社及国家相关部门备案。从此仁里村的名字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仁里村的来历-凤凰乡情与命名故事

出郑旺镇南行10里,有一个傍依沭河的小村庄,优美的环境、淳朴的民风常为人们所称道,小村名曰仁里村。

仁里村东是一条大河——沭河,原村建于明清时代沭河大堤之内的渡口附近,与王家戈、墩子、躲水庄等几个小村同为近水村。旧时,水旱虫疫灾害频发,特别是汛期,沭河大水年年成灾。每到雨季,大河两岸民众担惊受怕,居住于大堤之内的群众更是提心吊胆,越是大雨滂沱,越是要举家离开家园,雨中到河堤上蹲守防水。随着公路交通的发展,沭河岸边的诸多渡口逐渐萧条,王家戈、墩子、躲水庄的群众先后从大堤之内搬迁到了大堤之外,各自成村。唯仁里村人搬出最晚,据村里的老年人说,他们的上辈人对村庄的搬迁过程都记忆犹新。离开河堤之内到现址建村,是在晚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单独成村仅仅百年的历史。新村原来不叫仁里村,当初为纪念人们躲避洪水,庆幸离开了河,都说新村就叫离水村吧。但这个离水村名却始终没有被周边群众接受,村里群众叫起来也有些拗口。于是,周围村民按照不同方位,冠上了不同的村名。因为新村选址在十里八乡人们祭祀、拜神的大庙附近,因而,南北部的村庄群众称新村为北庙、南庙,东西部群众称之为西庙、东庙。旧时的邮递员常因这个村的名字不统一和不准确,跑了好多的冤枉路。有一年盛夏时节,后洪瑞村里逢大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赶集热晕了,躺在地上直喘粗气,焦急的人们有的为其扇风,有的为其喂水,就是不知道她是哪个村的。焦急中,一个妇女拨开众人说,我认识,她是西庙的;另一个妇女说不对,她是东庙的;正在争执,又来了两个妇女,一个说她是南庙的,一个说她是北庙的。大家争得脸红脖子粗,因为郑旺一带庙宇多,谁也分不出老太太到底是哪个庙哪个村的。就在大家争来争去没有结果时,一个青年拨开人群,背上老太太就走,回头说,大家别争了,她是我二大娘,就是北边那个小庄的。

小村有名不叫,无固定村名,给村民带来了诸多不便,这时大家都觉得必须起个好名字。小村定名是在1964年。那年,全国上下掀起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也就是“四清”运动。当时,村里人们除了对大小队干部逐个过关,清工分,清账目,清仓库和清财物,还清思想,清政治,清组织,清经济。大家在运动中除了对村干部们的所作所为有意见,还对本村连个正儿八经的村名都没有深感不满。在解决群众的反映和诉求时,驻村四清工作队广泛征求全村贫下中农的意见和建议,把风俗淳美的乡情作为村庄起名的依据,几经讨论酝酿,将原名离水村改名为仁里村,并报当时的洪瑞公社及国家相关部门备案。从此仁里村的名字一直延续到了今天。(www.xing528.com)

(撰文:刘聚兴)

仁里村今日新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