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凤凰乡情》中的赵庄村:只有赵家坟,没有赵家人

《凤凰乡情》中的赵庄村:只有赵家坟,没有赵家人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不知到了什么年代,赵庄村一户姓赵的人也没有了,到后来只剩下了一个关于赵家和赵庄村的传说:只有赵家坟,没有赵家人。最后,县官判处李家割地四十亩给孙家,并承担一切官讼费用。更不可思议的是,自此以后,赵氏家族灾祸连连,先败家财,再败人丁,赵氏家族逐渐人烟稀少,最后剩了几户七零八落的人家也远走他乡,最终断了香火后代,形成了现在的赵庄村“只有赵家坟,没有赵家人”的局面。

《凤凰乡情》中的赵庄村:只有赵家坟,没有赵家人

赵庄是九曲街道办事处驻地的一个大村,《临沂地名志》和村民族谱记载,村里最早的立村住户赵家是明朝万历年间从山西老槐树下移民搬迁而来的,村里最早以赵姓人家为主,所以才取名为赵庄村。可不知到了什么年代,赵庄村一户姓赵的人也没有了,到后来只剩下了一个关于赵家和赵庄村的传说:只有赵家坟,没有赵家人。

像赵庄村这样的古时立村大户荡然无存,“只见坟,不见人”的现象,在地方村落文化史上,还是比较少见的。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赵庄村的赵家先兴后亡,最终全村“只见坟,不见人”了呢?因为年代久远,亦无只言片语的史料记载,所以具体原因已无从考究,只能从民间传说中探究一二。

相传,古时赵庄村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赵老太,赵老太年过七旬,但身体硬朗,膝下儿孙满堂,加上家境殷实,在十里八村威望极高,乡亲们都尊敬她,信服她。

那时,赵庄村的北面有一片大汪塘,夏日蓄储雨水,春秋浇田种菜,很是方便。汪北是本村孙家和李家的地,汪南是李家的地。赵老太住在汪北,隔着孙家和李家的地,平日里大家和睦相处,街坊邻居你来我往,亲如一家人。

不知何时,也不知何因,埋在孙家和李家地界上的界石没了。一开始,和和睦睦的两家谁也没在意,都说这地两家邻墒种了几辈子,有没有石界不要紧,各人耕各人的地,错不到哪里去。可没承想,两家的老人去世后,儿孙辈就不行了,因为没有地界石,不久两家就发生了“争地边子”的事。先是你家多耕一犁,他家找回两垄,互不相让,从小吵到大闹,好邻居变成了大仇家,逐渐闹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这时,乡亲们发现孙家的媳妇天天去赵家找赵老太说话,常常买了肉包子揣怀里去送给赵老太吃,逢年过节更是大包小提溜地往赵老太家送东西。邻居们都大惑不解,心想这就怪了,孙家过日子手是把得最紧的,过年才舍得吃顿粗面饺子,为什么对赵老太这么大方?这孙家媳妇怕是孝顺错了人吧。(www.xing528.com)

终于有一天,孙家和李家因为地界的事打起了官司。官司惊动了县里,县官当堂审理,孙家请出了赵老太出庭作证。赵老太作了伪证。县官再次复审,赵老太当堂下跪,指天发誓:神明在上,老妪赵氏,年庚七十有三,久住赵庄汪北,自愿为孙家作证,赵庄汪北的土地全为老孙家所有,与老李家无关!老妪所作证词证言句句属实,若有半句谎言当灭我赵氏满门,让我老妪断子绝孙!

最后,县官判处李家割地四十亩给孙家,并承担一切官讼费用。孙家打赢了官司,李家冤屈哭号,履行了县大老爷的判罚。

在那个单一的土地经济时代,土地在人们心中是比生命还要珍贵的东西。割地四十亩,那可是村里最肥沃的土地啊,是李家的命根子啊。这场黑白颠倒的官司,疼到了李家人的心里。这时,乡亲们恍然大悟,都骂孙家人精明。怪不得孙家媳妇天天去给赵家送肉包子呢,为了让赵老太作伪证。赵老太吃人家的嘴短,丧了良心作假证,早晚要遭老天报应的。

从此以后,赵老太的威信荡然无存,她也大病一场老命归西。更不可思议的是,自此以后,赵氏家族灾祸连连,先败家财,再败人丁,赵氏家族逐渐人烟稀少,最后剩了几户七零八落的人家也远走他乡,最终断了香火后代,形成了现在的赵庄村“只有赵家坟,没有赵家人”的局面。

(撰文:柏登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