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凤凰乡情:创业安家的首要步骤

凤凰乡情:创业安家的首要步骤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时的新村,取名红卫新村,意在捍卫毛主席发动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这时的新村,因为近河靠水,数百亩良田皆属于夜潮地,家家屋内湿漉漉地直冒水,一脚踏上去,都会留下一个深深的脚印,从田野到村庄,萦绕在挥之不去的潮气里。来新村种地的四十多个人,集中住在村西北角的一处新家院里,铺麦草打地铺,统一下地劳动,统一回到住处吃三餐。当时,新村西部大部分属于黑土涝洼,稻改前,一年只种一季子,产量低。

凤凰乡情:创业安家的首要步骤

1969年的阳春三月,农历三月初十这天,与平素没有什么区别,但它却是让移民最难忘的一天。这天,蒙阴县宋家场即将移民洪瑞公社的60余户移民中的40余名劳力,在大队长宋怀新的带领下,背着简单的铺盖,拿着传统的生产农具,满怀希望地来到了百里之外的洪瑞公社移民新村。当时的新村,取名红卫新村,意在捍卫毛主席发动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新建的院落尽管还没有门窗,一栋接一栋的新房尽管才刚刚落成,但新村里贴满了忠于毛主席,忠于毛泽东思想、忠于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标语,政治氛围浓厚。这时的新村,因为近河靠水,数百亩良田皆属于夜潮地,家家屋内湿漉漉地直冒水,一脚踏上去,都会留下一个深深的脚印,从田野到村庄,萦绕在挥之不去的潮气里。来新村种地的四十多个人,集中住在村西北角的一处新家院里,铺麦草打地铺,统一下地劳动,统一回到住处吃三餐。当时,新村西部大部分属于黑土涝洼,稻改前,一年只种一季子,产量低。当地群众对这片土地有这样的歌谣:干如骨头湿如膘,呜呼六月发大水,蛤蟆唱歌鲑子叫。稻改后,这些低洼地全部改为稻田。只有东部部分土地靠近沭河,属黄土地,可种植旱作物。1969年移民,正是临沂地区稻改的初期,洪瑞公社一带基本全部成了稻区。水稻种植多采用春插,一年一季。时令虽属初春,但各大队的生产队都开始忙着泡稻种、生稻芽、育秧整地、灌水插秧。这些农活,对于当地人来说,可谓平平常常,但对于初来乍到平原的山民们来说,却显得陌生而让他们不知所措。他们个个虽然都是壮劳力,但这些祖辈都在松散的山岭沙壤土地上耕作惯了的人们,在平原上一下田,立刻碰上了生产的最大难题。种地最初的农活是打稻方立稻埂(既挡水蓄水的稻堑),湿漉漉的稻田里黏泥不仅让移民迈不开脚步,拔不出腿,挖下的黏泥还牢牢沾在铁锨上,使出全身的力气,也难以甩掉,一天干得筋疲力尽,看看堑埂打了还不足两三米长。大家正在被干不了的农活折腾得发愁时,附近大队的社员们来了。他们仔细看了移民的劳作,立即找出了困惑移民的问题。原来是移民带来的这些铁锨又大又宽又弯,很容易被黏泥粘住,特别不适合在黏土水田里使用,在黏土地里干活,必须用当地生产的又窄又小又直的小铁锨。他们还告诉移民,干活不能蛮干,要找技巧,每挖出一锨泥土后,都要将铁锨蘸一次水再挖,这样才能甩掉粘在铁锨上的黏泥,只有这样,才能干得既省力又快。在当地社员的指点下,移民才悟出在平原干活,特别是在黏土地干活的要领,慢慢适应了平原水田里的劳作。

移民们刚来时没有吃的,也没有烧的,柴草是附近大队支援的,没有粮食,也是附近各生产队给凑的。当第一次看到附近社员送来的白花花的大米,不知道大米滋味的移民们高兴极了。他们立马将大米和自带来的瓜干放在一起煮,锅里的米饭才刚刚煮开,就闻到了一股股从来没有闻到的香气,不待全熟,大家就一碗一碗地吃了起来。吃在嘴里,饭很香,特别可口,就是有点划嗓子。一打听,原来是做饭时,移民们不知道簸去大米里的稻糠,将米和糠一起吃了。那个年代,稻改才短短几年时间,加工大米的小钢磨还很落后,碾米没有吹糠设备,致使许多细糠都留在了米里,以致移民新村安家,连米都不会吃,成为人们的笑谈。

初来乍到,新村里没有水井,移民们做饭、喝水,用的都是稻田里的水,住的地铺湿漉漉的,这让长期生活在山区的人难以入眠。(www.xing528.com)

喜欢编个顺口溜的移民王清举这样形容那时候的移民生活:天又热,屋又潮,劳动累,吃不好,蚊子咬得难睡觉。可见当年移民安家种地,从吃住到田间劳作,都是非常艰苦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