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兰山历史文化:临沂县城筑建与修葺

兰山历史文化:临沂县城筑建与修葺

时间:2023-08-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史料记载,最早的临沂城始建于春秋时期鲁哀公三年。城墙、城池、瓮城共同构成重重防御,增强了临沂城的军事防御力量。新筑成的临沂县城城郭分为一厢四坊。临沂县城城墙、城楼也在这次地震中受到严重损坏。临沂县城旧址原本没有护城河,明洪武年间周德命人拆除土城、筑建砖城时在城墙外人工开挖壕堑以护城。至此,临沂县城有四面环水的护城河,因此而得“沂水环城,马陵坐镇,为琅琊之古治,控淮海之名疆”的美称。

兰山历史文化:临沂县城筑建与修葺

史料记载,最早的临沂城始建于春秋时期鲁哀公三年(前492)。自唐末宋元以来,战事频仍,灾祸不断,数易其属的兰山地区屡屡成为战场,颇受战火兵乱荼毒,原来的县城旧址屡遭毁坏。直到明朝初期天下大定,兰山地区才得以休养生息,逐渐恢复生机。明清两朝,历任兰山地方官员多次主持修复活动,伴随着城池的筑建、城楼的添建、城墙的复建、门碑的竖立,临沂城的城建逐步规整、完善,成为沂州地区政治、经济、教育军事指挥、商贸交流、文化艺术中心。

明代之前,临沂城城址规模不大,防御能力不强,是一座泥土夯就的土城,城墙也为夯土建造,毁于战祸亦非偶然。明代洪武元年(1368),时任沂州指挥使的周德主持重新修筑临沂县城。他命人拆除土城,在原址上改建砖城。筑成以后的临沂县城城墙长约4.5千米,城高8.3米,城墙厚度3.3米。在修砖城的同时,还在东、西、南大门外建瓮城,瓮城是城门外的小城,用作战时防御工事。东、西门的瓮城,小门一律朝北,南门瓮城小门朝西。城墙外侧环周开挖壕堑作为护城河,宽3.3米,深3.3米。城墙、城池、瓮城共同构成重重防御,增强了临沂城的军事防御力量。

明代的城市区划中,近城曰厢,城中曰坊。新筑成的临沂县城城郭分为一厢四坊。城墙以内,南门、北门并不对齐,而是稍微错落;东门、西门则在一条直线上,成为临沂古城的中轴线,由此形成的东西大街旧称北大街,即今天的兰山路。县城以外的周边地区设有9乡122社,此后虽偶有并撤新增,但初步奠定了兰山县的基本规模。

图6-1 清末沂州府东门瓮城

明代临沂县城筑成以后历经数次增修,如弘治十一年(1498),知州张凤增修;万历十五年(1587),知州谢志伊补修;万历三十五年(1607),知州徐汝冀重修。其中规模比较大的一次重修是在万历十五年,时任沂州知州的谢志伊在主持增修城墙的同时,还在原先城门处竖立石碣,添建城楼,并分别为每座城楼取名:东门城楼面朝东海,故称“镇海门”;西门城楼遥对蒙山山脉,故称“瞻蒙门”;南门城楼朝向江淮之地,故称为“望淮门”,北门城楼向北,可通向东岳泰山,故称为“宗岱门”。

图 6-2 镇海门 门碑(清)(www.xing528.com)

图 6-3 望淮门门碑(清)

图6-4 1895年时的沂州府南城门(望淮门)内

康熙七年(1668),郯城发生8.5级大地震。这一次地震震级高、范围广、破坏力极大,附近地区建筑塌陷,百姓流离失所,造成极大的灾难。临沂县城城墙、城楼也在这次地震中受到严重损坏。地震发生后,时任沂州副指挥使徐惺率人在崩塌的原址上重新修建城池。康熙十二年(1673),沂州知州邵士再一次对县城城池进行修补、增建。重建以后的建筑和城池布局别具一格,有其鲜明的特色。整座城池不是传统的正方形或长方形,而是椭圆形,东西稍长,南北略短。东、西门在一条直线上,但出口并不是正直向东和向西,而是出瓮城后折向北,俗称“雁别翅”。南北门不在一条中轴线上,南门位置偏东,北门位置偏西,出南门顺南关大街向南近1千米处,还有一座带瓮城的南阁子门,整个形状像一只展翅南飞的凤凰,由此临沂城又被称为“凤凰城”,民间亦有“龟驮凤凰”的祥瑞之说。修复一新的四门城楼气势恢宏,其中南门为四门之首,城楼建有三层,另外三门城楼均为两层。四门仍然沿袭旧名,题额在门楣以上:南门曰“望淮门”、东门曰“镇海门”、西门曰“瞻蒙门”、北门曰“宗岱门”。至此,临沂城城墙高约8米、阔约3米,设有城堡50座、城楼4座、炮台4座,成为京津江淮的南北要道、军事重地。

临沂县城旧址原本没有护城河,明洪武年间周德命人拆除土城、筑建砖城时在城墙外人工开挖壕堑以护城。嘉靖年间,建藩于沂州的泾王朱祐橓倡议开挖北涑河,从城西郭庄引涑河水东流,经城北入沂河。清同治九年(1870),又自城西水田村北开挖支河,引北涑河水流经城西绕向城南,在城东南角并入城东自北向南流的青龙河。至此,临沂县城有四面环水的护城河,因此而得“沂水环城,马陵坐镇,为琅琊之古治,控淮海之名疆”的美称。

乾隆《沂州府志·城池》中有关于临沂城的记载:

兰山县附郭隋临沂旧县址也。明洪武元年,沂州指挥周德筑砖城,周九里,高二丈五尺,厚一丈,池深一丈,涧一丈。弘治十一年,知州张凤增修。万历十五年,知州谢志伊修,补勒石碣,四门添建城楼,南曰望淮,东曰镇海,西曰瞻蒙,北曰宗岱。三十五年,知州徐汝冀重修。国朝康熙七年,地震,城坏,副使徐惺修;十二年,知州邵士复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