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兰山历史文化通览:临沂地区崇文传统,继承并巩固儒学主导地位

兰山历史文化通览:临沂地区崇文传统,继承并巩固儒学主导地位

时间:2023-08-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崇文,不仅是重用文臣、压制武将,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崇奉儒家思想,采取措施巩固儒学的主导地位。这样,儒学在临沂地区域得到继续传播。宋元时期,由于战祸频仍,地方学校遭到严重破坏,但许多学校往往毁而重建,一直是学习、传播和研究儒学的中心。宋金元时期,儒学是临沂地区日常生活和本地文化的主流观念,甚至成为人们评价是非的伦理标准,各级执政官吏也以儒学处理政务。

兰山历史文化通览:临沂地区崇文传统,继承并巩固儒学主导地位

公元960年至1127年北宋统治时期,儒家思想(包括理学)在临沂各地得到传播与弘扬。北宋灭亡后,尤其是1141年“绍兴和议”后,临沂地区为金朝所统治。在金朝统治时期,该地区除儒家思想继续得到传播外,反抗女真贵族统治成为普遍的意识和行为。比如,1158年沂州人赵开山发起反金起义,聚众1万余人攻占密州(今高密)、日照等地,起义队伍逐渐发展到30万人,并多次打败金兵。金朝灭亡后,临沂地区又很快被蒙古贵族建立的元朝统治。元朝统治期间,理学在沂蒙地区有了较广泛的传播,学习、践行儒学思想和儒学发展的新阶段——理学,成为思想领域中的主流。

北宋建立后,最高统治集团为巩固政权,实行了崇文抑武的方针。所谓崇文,不仅是重用文臣、压制武将,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崇奉儒家思想,采取措施巩固儒学的主导地位。《宋史·文苑一》曰:“自时厥后,子孙相承,上之为人君者,无不典学;下之为人臣者,自宰相以至令录,无不擢科,海内文士彬彬辈出焉。”[4]这里的“典学”“擢科”就是指通过以儒学为主要内容的考试来选拔人才。宋朝建立者赵匡胤重用儒者和读书人,还亲自对礼部考试合格的进士进行面试,并进行殿试。宋朝历代皇帝都比较重视儒学和科举,尊崇孔子宋太宗“锐意文史”;宋真宗则语“深资政理,无如经书”;宋仁宗治国的“三十五事”,其中有“好硕学”“精六艺”“尚儒籍”,他认为精通儒学是前提,其后又加封孔子后人为“衍圣公”,给予其优厚待遇,尊孔之风渐盛。宋代科举制比唐代完备,录取时不再注重门第出身而全凭考试结果,录取范围扩大,录取名额也明显增多。太平兴国二年(977),宋太宗一次录取989人,宋仁宗一朝仅进士录取就达4570人。[5]

金朝占领黄河流域后,临沂地区属金山东东路管辖。金朝统治者亦重儒学,并从天眷二年(1139)开始改变科举办法,以儒学取士。皇统元年(1141),金熙宗亲自到孔庙祭拜,并提倡学习汉字经书,同时,亦在地方设立府、镇、州学,建立孔庙;乡村中还设有大量私学。这样,儒学在临沂地区域得到继续传播。金朝统治时期,著名儒生张,少承家学,苦读经史,于正隆五年(1160)中进士,后从政,任礼部尚书,对礼仪深有研究。致仕后居家,以经史教授子孙,每天都到夜深才结束。其子张行简、张行信皆传习儒学,精研经史,分别于大定十九年(1179)和大定二十九年(1189)中进士。他们从政后,皆能以儒家道德自律,实践儒家重民爱民思想,受到人们的广泛赞誉。

元朝入主中原之前,也开始尊儒重儒、崇尚理学,并以之作为统治中原的前导观念,如成吉思汗时就在燕京建立孔庙。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尊用“汉法”,重用研究理学的许衡、刘秉忠等汉族士人,采用汉唐制度;元成宗在京城及各州、县建立孔庙,又诏书中外,大力尊奉孔子;元武宗至大元年(1308),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朱熹理学成为元朝科举和文化的重要指导思想。(www.xing528.com)

宋元时期,由于战祸频仍,地方学校遭到严重破坏,但许多学校往往毁而重建,一直是学习、传播和研究儒学的中心。如临沂学宫,北宋前期始建于临沂城东南隅,宋末靖康之际毁于兵火。金朝统治者占领临沂后,由守臣高召在西门之内重建学宫。元末战乱中,该学宫又遭破坏。而至明朝初年,沂州知州罗希孟又奉旨重建,后来的地方官员又多对其加以修葺,使这座学宫一直保存到近代。临沂学宫为沂蒙地区保存和传播儒学及民族传统文化发挥了较为深远的作用。

宋金元时期,儒学是临沂地区日常生活和本地文化的主流观念,甚至成为人们评价是非的伦理标准,各级执政官吏也以儒学处理政务。至金朝末年,有临沂人胡义,大力弘扬孔孟之道,因临沂孔庙遭到破坏,于是捐献巨资重加修葺,为保存儒家文化做出了贡献。元初,有临沂人张雄飞,传习并践行儒家思想。他为人刚正廉慎,在朝廷上敢于仗义执言,在任地方官时注重推行“仁政”“德治”;他以儒学教诲子孙,并能严于律己。时又有临沂人密珍,曾任沂州都巡使等职,虽为武将,但注重推行儒家教化,受到时人称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