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习与实践并重,通晓五经,贯通六艺

学习与实践并重,通晓五经,贯通六艺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张明亮《后汉书·张衡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六艺则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艺——孔子“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孔子治经,一开始就重视和强调学用结合,理论联系实践,可知“通五经,贯六艺”,是中国文化的精神和脉络。时贤论“国学”鲜有关注“通五经,贯六艺”者。至于由“六经”贯通到六种技艺的“六艺”,根本不予考虑,或根本未能理解。

学习与实践并重,通晓五经,贯通六艺

张明亮

后汉书·张衡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五经与六艺,通而贯之,其时义大也哉!

孔子“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乐》经不传,故曰“五经”。六艺则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艺——孔子“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孔子曰:“六艺〔案指“六经”〕于治一也”;又曰:“通六经,入其国,其教可知也。”“经”乃世界观、方法论,读经通经,必欲实施于人生事业的各个领域,比如“礼、乐、射、御、书、数”等等,后者精湛,说明前者贯通,是所谓“其教可知也”。

孔子治经,一开始就重视和强调学用结合,理论联系实践,可知“通五经,贯六艺”,是中国文化的精神和脉络。

时贤论“国学”鲜有关注“通五经,贯六艺”者。显著论点之一,是把“国学”限制在“国学经典”的研读和人文道德的修养两个方面。有知名学者规定说:“国学从概念上来讲,是六艺〔案指“六经”,下同〕之学,从学术修养上来讲,主要是经学和小学”;“它成为我们每个中国人最基本的原点训练之一,六艺是做人的根本,也是立国的根本”;更强调说,“国学更需要扎扎实实地念书”,尤其要念好《论语》、《孟子》。至于由“六经”贯通到六种技艺的“六艺”,根本不予考虑,或根本未能理解。这显然不符合孔子治经的初衷。

基于上述,再翻开柯可先生新著《国学教纲》,不禁让人眼前一亮——它不仅通俗地介绍“国学”,而且系统地把“国学”贯通到琴、棋、书、画,贯通到诗歌茶道园艺、舞蹈和武术等“技艺”;每种技艺都用专章予以阐述。这个思路,不正是“通五经,贯六艺”的孔子治经的初衷吗?

柯可《国学教纲》的这个思路,开阔了“国学”研究的视野,尤其对“国学”向广大读者的普及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国学”不是少数人的专利,也不是神秘兮兮的庙堂玄学龙应台有一篇文章,其题目就说得很实在,很到位:《日子怎么过就是文化》;李清照性喜“博弈”,有《打马图经序》一文,就把“掷豆起蝇,巾角拂棋”之精妙,跟“圣人之道”之“圣处”相提并论。柯可的《国学教纲》把人们的各种技艺纳入“国学”,不能不说是国学研究的心裁独运而着眼于实践的创获。(www.xing528.com)

柯可治学,跟我辈困顿“书城”的学人大有不同——他长期关注“产业文化”的方方面面,付出了巨大的辛劳,贡献良多,这也使得他的论著更看重实践实施,即所谓“接地气”是也。期待他有更多的新颖的学术成果问世。

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张明亮

2015年9月17日

注释:

(《国学教纲》柯可著 中国出版集团、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5年7月出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