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施工要点:地基承载、锚杆、回填、衬砌施工

施工要点:地基承载、锚杆、回填、衬砌施工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地基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锚杆施工时,应先在坡面上确定锚杆位置,并控制钻孔方向进行钻孔,孔深和孔径应符合设计要求。④基础施工完成后应及时回填,避免雨水等侵蚀地基。①明洞衬砌及防水的施工要点可参照洞内二次衬砌,明洞衬砌与暗洞衬砌的防水设施应连接良好。③使用机械回填时,拱圈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且需先用人工填筑夯实回填至拱顶以上1.0m后,方可使用机械施工。

施工要点:地基承载、锚杆、回填、衬砌施工

1.洞口土石方开挖。

(1)洞口边坡、仰坡开挖应尽量保护原生态植被。

(2)洞口土石方施工宜避开降雨期,如确需在雨季施工时,应制订严密的施工方案和防护措施,同时应加强对山坡稳定情况的监测、检查。

(3)洞门端墙处的土石方,应视地层稳定程度、洞口施工季节和隧道施工方法等选择施工时机和施工方法。

(4)洞口边坡、仰坡土石方的开挖应减少对岩、土体的扰动,严禁采用大爆破;边坡和仰坡上可能滑塌的表土、灌木以及浮石、危石要清除或加固,坡面凹凸不平应予以整修平顺。

(5)应在进洞前按设计要求对地表及仰坡进行加固防护;松软地层开挖边、仰坡时宜随挖随支护,随时监测、检查山坡稳定情况。当洞口可能出现地层滑坡、崩塌时,应采取地表砂浆锚杆、地表注浆、预应力锚杆(索)等措施稳定边坡,确保施工安全。

(6)偏压洞口施工应做好支挡、反压回填等工作后再开挖;开挖方法应结合偏压地形情况选定,不得因人为因素加剧偏压。

(7)洞口边坡及仰坡采用明挖法施工,自上而下分阶段、分层进行开挖。第一阶段挖至设计临时成洞面,并视围岩情况,结合暗洞开挖方法,预留进洞台阶;第二阶段开挖其余部分,形成永久边仰坡。不得掏底开挖或上下重叠开挖。洞口有邻近建(构)筑物时,应采取微震控制爆破。

(8)洞口边仰坡排水系统应及时完成。隧道排水应与洞外排水系统合理连接,不侵蚀软化隧道和明洞基础,不得冲刷洞口前路基边坡及桥涵锥坡等设施。

(9)洞口永久性挡护工程应紧跟土石方开挖及早完成。地基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

(10)洞口仰坡上方洞身范围内禁止修建施工用水池

(11)边坡、仰坡上方不得堆置弃土、弃石。

2.排水工程

(1)洞外排水工程包括边坡和仰坡外的截水沟、排水沟和洞口排水沟、涵管组成的排水系统,所有开挖与铺砌除按图纸施工外,还应符合《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技术指南·第二分册:路基工程》中砌石工程的规定。

(2)边坡、仰坡外的截水沟或排水沟应于洞口土石方开挖前完成,防止地面水冲刷面导致边坡、仰坡落石、塌方。截水沟及排水沟的上游进水口应与原地面衔接紧密或略低于原地面,下游出水应妥善地引入排水系统。

(3)边坡、仰坡以外的山体表面,如有坑洼积水时,应按设计要求予以处理;但不得用土石方填筑,以免流失堵塞排水沟渠,影响洞口安全。

(4)路堑两侧边沟应与排水设施妥善连接,使排水畅通。

(5)反坡施工洞口,施工期间洞口应设渗水盲沟,并将两侧排水沟于洞口部位设浆砌片石隔墙和洞外隔离。

3.临时防护。

(1)洞口边仰坡开挖成形后,为防止地表水渗入开挖面,保证洞口坡体的稳定性,应及时进行防护。

(2)坡面临时防护施工前,应将岩面浮渣及危岩清除干净并用高压风将坡面清理干净。

(3)锚杆施工时,应先在坡面上确定锚杆位置,并控制钻孔方向进行钻孔,孔深和孔径应符合设计要求。钻孔完毕后应将孔内岩粉吹干净。

(4)坡体含水率较高或有地下水,坡面渗漏水较多时,应增设泄水孔或平孔排水。

4.进洞辅助措施。

(1)超前管棚及超前小导管等辅助工程措施的施工方法按辅助工程措施的要求执行。超前管棚推荐采用履带式潜孔钻机

(2)辅助工程措施所用钢筋、钢管等材质,环向间距、纵向搭接长度和方向等布设参数,以及锚固所用材料均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3)采用注浆施工,施工单位注浆前应认真分析围岩性质,选择合理的注浆设备、材料和施工工艺。监理工程师应进行旁站,记录单孔注浆压力和单孔实际注浆量,记录内容必须包含以下内容:施作里程范围、小导管(管棚)根数及长度、最大单根注浆量、最小单根注浆量、总注浆量(注浆量以使用水泥袋数或千克为单位)、注浆控制压力。对小导管、管棚的安装和注浆应有影像资料。

(4)套拱基础应设置在符合图纸要求且稳固的地基上,地基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基坑的渣体杂物、风化软层和积水应清除干净。(www.xing528.com)

(5)应加强套拱内预埋的孔口管定向、定位控制,严格按设计确定其上抬量和角度,确保钻孔定位准确。

5.明洞工程。

(1)边墙施工。

①明洞边墙基础应设置在符合图纸要求且稳固的地基上,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基坑的渣体杂物、风化软层和积水应清除干净。严禁超挖回填虚土。

②偏压和单压明洞的外边墙基底,在垂直路线方向应按设计要求挖成一定坡度、向内的斜坡,以提高基底的抗滑力,如基底松软,应采取措施增加基底承载力。

③深基础开挖,应注意核查地质条件;如挖至设计高程,不符合图纸要求时,应提出变更设计。

④基础施工完成后应及时回填,避免雨水等侵蚀地基。

(2)明洞衬砌及防水。

①明洞衬砌及防水的施工要点可参照洞内二次衬砌,明洞衬砌与暗洞衬砌的防水设施应连接良好。

②明洞拱圈外模拆除、拱圈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50%后,应及时按设计规范要求施作防水层及拱脚纵向排水管、环向盲沟,防水板应向隧道内延伸不小于0.5m,并与暗洞防水板连接良好。

(3)明洞回填。

①拱圈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拱墙背防水设施完成后,方可回填拱背土方。

②明洞段顶部回填土方应对称分层夯实,每层厚度不得大于0.3m,两侧回填的土面高差不得大于0.5m;底部应铺填0.5~1.0m厚碎石并夯实;回填至拱顶后应分层满铺填筑,顶层回填材料宜釆用黏土以利于隔水。明洞黏土隔水层应与边坡、仰坡搭接良好,封闭紧密。墙背与岩(土)壁之间的回填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任意抛填土石。

③使用机械回填时,拱圈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且需先用人工填筑夯实回填至拱顶以上1.0m后,方可使用机械施工。

6.洞口工程。

(1)隧道洞口应尽可能减弱人工痕迹,洞口应与自然景观相协调。可适当在洞口种植高大树木,降低洞口亮度,使光线明暗过渡自然。

(2)洞门基础开挖应注意基坑的支护,基础必须置于稳固的地基上,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应做好防水、排水工作,防止基底被水浸泡。基坑废渣、杂物等必须清除干净。

(3)洞门端墙应与隧道衬砌紧密相连接。洞门端墙的砌筑(或浇筑)与墙背回填,应两侧同时进行,防止对衬砌产生偏压。

(4)洞门建筑完成后,洞门以上仰坡坡脚如有损坏,应及时修补,确保坡顶以上的截水沟、墙顶排水沟及路堑排水系统完好、连通。

(5)隧道明洞回填、洞门施工完成后,应及时做好洞口边坡及仰坡的地表恢复,应符合保护要求,做好水土保持

(6)洞门砌筑。

①洞门采用料石砌筑时应分层砌筑。

②砌筑砂浆按试验确定的配合比,机械拌制。

③砌体施工过程中应及时按设计布置泄水孔,对个别出水点要及时将水引出,并做好墙背后反滤层、排水盲沟等。

④砌体的大面要平整,缝宽要一致。条石外露面的尺寸为60cm×30cm,丁石外露面的尺寸为30cm×30cm,缝宽为2cm。

⑤隧道洞门严禁粘贴石板材或人造板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