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药刀王来津前后-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92辑)

药刀王来津前后-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92辑)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云龙来津前的店铺,原名叫南福盛药刀炉。1938年日寇侵入安国县时,“药刀王”的店铺被日寇焚烧,安国县的各药材店也因日寇侵扰不能营业,纷纷迁来天津,全国药材贸易中心便转移到天津。由于药刀与药材行业有着紧密的关系,药刀王也只好伴随药材行业迁来天津。当时天津虽原有一些刀具作坊,但都不做药刀,因而在津独树一帜。

药刀王来津前后-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92辑)

1964年11月,天津市第二轻工业局在人民礼堂(科学会堂)召开保名牌、促生产动员大会,并用大红请柬特邀传统老艺人参加。市长李耕涛出席了大会,张淮三书记对出席大会的老艺人进行了表扬,鼓励他们把我国的传统技艺发扬光大,传留后代,做好传、帮、带,使我国生产战线上开出更多更美丽的花朵。参加这次会议的有“药刀王”、“泥人张”、“钥子李”等人,并照了相,留作纪念。这次会议是“药刀王”的儿子参加的。

“药刀王”原名王云龙,由于祖传专门制造药刀,产品优良,历史悠久,药刀錾有“药刀王”标记,“药刀王”遂成了他家世袭的绰号。他于1938年冬由安国县(祁州)迁来天津,店铺设在红桥区赵家场大街福安里,字号是忠福盛药刀炉,其所制药刀是切割中草药的专用工具。

中草药是我国几千年传统用药,药材有1000多个品种均需用药刀切制。王家制造药刀的工艺都是手工操作,初期只有5个人(2个儿子,王善尧和2个本家),后其家属也来天津,在店内做辅助工作,共计七八人,资金500元(由家带来200元,在津借了300元),是一家手工作坊。(www.xing528.com)

王云龙来津前的店铺,原名叫南福盛药刀炉。王云龙的父亲王兴杰,祖父王玉章世世代代都在祁州操此行业,最老的字号叫福盛炉,更远可以追溯到明朝永乐年间,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药刀王所制药刀因系祖传技艺,有锋利、耐用、切药省力等优点,所以在药材行业中名驰全国。

1938年日寇侵入安国县时,“药刀王”的店铺被日寇焚烧,安国县的各药材店也因日寇侵扰不能营业,纷纷迁来天津,全国药材贸易中心便转移到天津。由于药刀与药材行业有着紧密的关系,药刀王也只好伴随药材行业迁来天津。当时天津虽原有一些刀具作坊,但都不做药刀,因而在津独树一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