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江西陶业管理局的发展历程及功绩概述

江西陶业管理局的发展历程及功绩概述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九三四年冬,江西省政府在景德镇正式设立了江西陶业管理局,地方政府拨给了明、清时期的御窑厂旧址和原陶务局及五龙庵等处,作为陶管局的办公用房。一九三八年初,日寇疯狂轰炸景德镇,陶业管理局奉命迁往萍乡,开办萍乡瓷厂。江西陶业管理局,自一九三四年冬建局到一九三八年冬结束,仅仅只有四个年头。陶业管理局的功绩,是值得一书的。

江西陶业管理局的发展历程及功绩概述

陈定华

杜重远先生早年曾留学日本学窑业,回国后,在沈阳创办了肇新窑业公司,这是一所以仿日陶瓷生产的机械制瓷工厂。“九·一八”事变后,杜重远先生不得不远离家乡和肇新窑业公司入关,来到上海。后经张学良将军以东北的人才而介绍给执政的国民党政府,任全国经济委员会简任技正。

一九三四年,应全国经济委员会江西办事处之邀,杜重远先生来到江西,并专程到景德镇,对景德镇的瓷业生产等情况,做了全面而细致的调查,且撰写了调查报告。他在这份报告中指出:景德镇瓷业衰落的原因,纯系“地方政府之放任”所致,主张“首在设一陶政管理机关,择一精于陶业而又热心工人福利者,主持其事”。他在陶业人员养成所的一次讲话中,做了进一步的说明,说:江西陶业管理局局长,必须是简任官职,也就是说要大于荐任的地方官,如浮梁县县长。而且县长的人选,要由其引荐,这样才能有利于陶业管理工作的开展。

一九三四年冬,江西省政府在景德镇正式设立了江西陶业管理局,地方政府拨给了明、清时期的御窑厂旧址和原陶务局及五龙庵等处,作为陶管局的办公用房。但因御窑年久失修,必须进行较大规模的整修和基建,起初只得暂在陶务局旧址和五龙庵办公。陶管局是江西瓷业的管理机构,担负着繁重的工作任务,单纯依靠局内少量工作人员,是无法胜任的。为了培训瓷业管理和技术指导人员,特创办了陶业人员养成所,招考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力的学员七十余名,进行一年的培训。同时将设在南昌的江西陶业实验所的所有人员和制瓷机械、化学实验设备,迁并于陶业管理局,以充实教学人员,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在机械制瓷和化学分析上起示范作用。

在设立陶业管理局的同时,杜重远先生还在九江筹建了一个大规模的新式瓷厂——江西光大瓷业公司。这个厂以机械制瓷,煤窑烧炼。经过两年的厂房基建、筑窑、安装机械设备、培训技术工人等等,到一九三七年秋基本告一段落,并将正式投产。但是“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了,战争烽火,迅速蔓延到九江。这个公司不得不采取应变措施,将机械设备等物拆迁,运往武汉。武汉吃紧,又将一部分运往云南曲靖,建立了光大分厂。据说直到现在,曲靖瓷厂的机械设备,大部分仍是以光大公司迁去的。(www.xing528.com)

一九三五年,杜先生因《新生周刊》事件,被判处了一年零两个月徒刑,刑满后,又因其他原因,而很少到景德镇来,于是陶业管理局局长由张浩先生继任。一九三八年初,日寇疯狂轰炸景德镇,陶业管理局奉命迁往萍乡,开办萍乡瓷厂。陶业管理局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而宣告结束。

江西陶业管理局,自一九三四年冬建局到一九三八年冬结束,仅仅只有四个年头。其中杜局长亲自主持的时间,还不足一年。虽然时间是这么短暂,道路又是这么坎坷不平,但是对景德镇瓷业的管理和促进生产的发展,确实是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例如取消窑禁,缩小窑身减少倒窑,取缔白土行的封建把持、匣钵厂的宾主制等。这些都是促进瓷业生产发展和保护中小窑户以及工人的利益而采取的必要措施。同时在建设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如创办了培养陶业管理人员旳养成所,设立了生产示范性的模范瓷厂、模范窑厂,筹建了景德镇瓷器陈列馆,设立了图案设计室,组织和收集景瓷的优良品种参加粤湘鄂赣四省土特产展览会等。抗战期间,由于大片国土沦陷,景德镇瓷器销路大减,民不聊生,陶业管理局迅即成立了瓷器推销处,利用银行贷款,大量收购各种积压瓷器,运往四川等地推销,使市场活跃起来,给景德镇瓷业的厂商和工人消除了极大的困难。陶业管理局的功绩,是值得一书的。

[作者简介]陈定华,男,江西陶业人员养成所的学员,毕业后留江西陶业管理局工作,并在萍乡瓷厂工作过。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在江西省陶瓷销售公司工作,任业务科副科长,现已退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