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珠江三角洲网河低水位变化导致主要叉道冲淤巨变

珠江三角洲网河低水位变化导致主要叉道冲淤巨变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3.12、表3.13分别给出了珠江三角洲虎跳门水道、容桂水道和小榄水道不同年代的河道特征值和冲淤变化。

珠江三角洲网河低水位变化导致主要叉道冲淤巨变

表3.12、表3.13分别给出了珠江三角洲虎跳门水道、容桂水道和小榄水道不同年代的河道特征值和冲淤变化。

3.2.4.1 虎跳门水道

据表3.13,1952~1962年,虎跳门水道呈淤积状态,河床平均淤厚0.47m;1962~1998年水道由淤积转为全面冲刷,河槽容积增加288.8万m3,河床下切0.48m,河槽向窄深方向发展(图3.16)。虎跳门水道近年的河床冲刷主要是人工河床采砂引起的,但1998年现场调查时未见到采砂船,故河道在1998年前可能存在较大规模的采砂活动。近年虎跳门水道正在实行航道整治工程,故近期河床仍将保持轻微冲刷的趋势。

表3.12 三角洲主要叉道不同年份河道特征值

表3.13 三角洲主要叉道不同年限冲淤变化

3.2.4.2 容桂水道

由表3.13分析可知,1952~1961年,容桂水道处于缓慢淤积过程中,河床淤高仅0.04m;1961~1977年,河道则转变为轻微冲刷,河槽容积增大356.6万m3;1977~1996年,河床冲刷的幅度进一步加大,河槽容积增加3782.0万m3,河床下切2.15m,故可判断该时期河段存在较大强度的河床采砂。

1998年8月有7条采砂船在作业,其中4条绞吸式采砂船在海心沙左汊,3条抓斗式采砂船在与鸡鸦水道分汊口下游深泓采砂。由图3.17可见,容桂水道的上游段的冲刷幅度要大于下游段,说明上段的采砂规模较大。容桂水道河床底主要为硬实黏土,洪季采河床沙非常困难,表明近期河床受到侵蚀。(www.xing528.com)

图3.16 虎跳门水道河床高程、宽深比、河槽容积沿程变化图

图3.17 容桂水道河床高程、宽深比、河槽容积沿程变化图

3.2.4.3 小榄水道

由表3.13分析可知,1952~1985年,小榄水道处于冲刷状态,河槽容积增加了630.9万m3,河床平均下切0.73m。据资料[45],小榄水道1987~1998年河床冲刷量为1031.61万m3,年均冲刷93.78万m3;河床下切1.67m,约0.152m/a。由此可见,20世纪90年代的冲刷幅度比80年代以前要大得多,表明90年代中期该河段存在较大规模的采砂活动。但从1998年的现场调查来看,近期该河段基本无采砂活动。

3.2.4.4 潭江水道

由于近年来潭江水道的河床采砂主要集中在水道的中上段,故潭江水道的上下两段表现出不同的冲淤趋势。上段由于采砂频繁,河床大幅度下切;下段则因没有较大规模的采砂活动,则表现出一种缓慢淤积的趋势。通过计算,1972~1992年潭江水道三埠大桥—罗坑段(上段)河槽容积增加600.0万m3,河床下切1.51m;1960~1992年潭江水道罗坑—熊海口段(下段)河槽容积减少1549.6万m3,河床淤高0.54m。根据1998年野外采砂现场调查,潭江水道1998年8月有11条、12月有10条采砂船在作业,估计当年采砂量为214万m3。在三埠城郊河道深泓枯季有1条链斗式采砂船作业,采的是15~20m水深的古代河床砾砂。石嘴枯季3条采砂船采的沙层与三埠的一样,河床上层2~3m是泥,下部沙层约2m厚,底部为黏土硬底。此现象说明河床采砂主要是老的沉积沙,现代沙源少,采砂活动受限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