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发挥筒体结构空间作用,减少剪力滞后对多高层混凝土结构的影响

发挥筒体结构空间作用,减少剪力滞后对多高层混凝土结构的影响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框筒结构在水平荷载的作用下,同一横截面各竖向构件的轴力分布,与按平截面假定的轴力分布有较大的出入。这种现象即为“剪力滞后”现象。图 5.3.6《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9.3.1~9.3.5条的条文说明讨论了“剪力滞后”的问题。筒中筒结构在侧向荷载作用下,其结构性能与外框筒的平面外形有关。

发挥筒体结构空间作用,减少剪力滞后对多高层混凝土结构的影响

框筒结构在水平荷载的作用下,同一横截面各竖向构件的轴力分布,与按平截面假定的轴力分布有较大的出入。图5.3.6是某框筒在水平荷载下各竖向构件的轴力分布图。其中,角柱的轴力明显比按平截面假定的轴力大,而其他柱的轴力则比按平截面假定的轴力小,且离角柱越远,轴力的减小越明显。这种现象即为“剪力滞后”现象。

978-7-111-45657-5-Chapter05-122.jpg

图 5.3.6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9.3.1~9.3.5条的条文说明讨论了“剪力滞后”的问题。

9.3.1~9.3.5 研究表明,筒中筒结构的空间受力性能与其平面形状和构件尺寸等因素有关,选用圆形和正多边形等平面,能减小外框筒的“剪力滞后”现象,使结构更好地发挥空间作用,矩形和三角形平面的“剪力滞后”现象相对较严重,矩形平面的长宽比大于2时,外框筒的“剪力滞后”更突出,应尽量避免;三角形平面切角后,空间受力性质会相应改善。

筒中筒结构在侧向荷载作用下,其结构性能与外框筒的平面外形有关。表5.3.2列出五种平面形状不同的框筒结构的性能比较。

表5.3.2 规则平面框筒的性能比较

978-7-111-45657-5-Chapter05-123.jpg

从表中得到的信息是:对正多边形,边数越多,剪力滞后现象越不明显,结构的空间作用越大;边数越少,结构的空间作用越差。

根据这现象,《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规定:

9.3.1 筒中筒结构的平面外形宜选用圆形、正多边形、椭圆形或矩形等,内筒宜居中。

9.3.2 矩形平面的长宽比不宜大于2。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9.3.1~9.3.5条的“条文说明”又指出。

除平面形状外,外框筒的空间作用的大小还与柱距、墙面开洞率,以及洞口高宽比与层高和柱距之比等有关,矩形平面框筒的柱距越接近层高、墙面开洞率越小,洞口高宽比与层高和柱距之比越接近,外框筒的空间作用越强;在第9.3.5条中给出了矩形平面的柱距,以及墙面开洞率的最大限值。由于外框筒在侧向荷载作用下的“剪力滞后”现象,角柱的轴向力约为邻柱的1~2倍,为了减小各层楼盖的翘曲,角柱的截面可适当放大,必要时可采用L形角墙或角筒。

现对条文说明所述问题再作些分析。

(1)框筒的开孔率

当框筒孔洞的双向尺寸分别等于柱距和层高的40%(即开孔率为16%)时,墙面应力分布接近实体墙,在侧向荷载作用下,框筒同一横截面竖向应力分布接近平截面假定;当孔洞的双向尺寸分别等于柱距和层高的80%(即开孔率为64%)时,框筒的剪力滞后现象相当明显。

(2)孔洞的形状

框筒的刚度与孔洞的形状(即梁高和柱宽的取值)也有很大关系,洞口高宽比和层高与柱距之比相似。框筒顶部侧移最小,刚度最大。

(3)柱距

计算分析表明,框筒的刚度以柱距等于层高时最佳,考虑到高层建筑的标准层层高大多在4m以内,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柱距不宜大于4m。

(4)角柱截面面积

在侧向力的作用下,框筒角柱的轴向力明显大于端柱,为了减小各层楼盖的翘曲,角柱的截面面积可适当放大,必要时可采用978-7-111-45657-5-Chapter05-124.jpg形角墙或角筒。

根据这种现象,《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规定:

9.3.3 内筒的宽度可为高度的1/12~1/15,如有另外的角筒或剪力墙时,内筒平面尺寸可适当减小。内筒宜贯通建筑物全高,竖向刚度宜均匀变化。

9.3.4 三角形平面宜切角,外筒的切角长度不宜小于相应边长的1/8,其角部可设置刚度较大的角柱或角筒;内筒的切角长度不宜小于相应边长的1/10,切角处的筒壁宜适当加厚。

9.3.5 外框筒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柱距不宜大于4m,框筒柱的截面长边应沿筒壁方向布置,必要时可采用T形截面;

2 洞口面积不宜大于墙面面积的60%,洞口高宽比宜与层高和柱距之比值相近;

3 外框筒梁的截面高度可取柱净距的1/4;

4 角柱截面面积可取中柱的1~2倍。(www.xing528.com)

【例5.3.7】 高层建筑采用筒中筒结构时,下列四种平面形状中,受力性能最差的是哪个?

(A)圆形 (B)三角形 (C)正方形 (D)正多边形

正答:(B)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9.3.1条,高层建筑采用筒中筒结构时,为了防止产生显著的扭转,最好采用具有双对称轴的平面。首选圆形,其次是正多边形(如六边形)、正方形和矩形。相对上述平面,三角形平面的性能较差。

三角形平面以正三角形为宜,因具有三根对称轴;有时也将正三角形演化为曲线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只有一根对称轴,且直角处的角柱受力过分集中,为了避免应力过分集中,三角形平面常将角部分切去,角部常设刚度较大的角柱或角筒。

【例5.3.8】 钢筋混凝土筒中筒结构应符合下列哪个要求?

(A)长宽比不宜大于2 (B)长宽比不宜大于3

(C)长宽比不宜大于4 (D)长宽比不宜大于5

正答:(A)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9.3.2条,“矩形平面的长宽比不宜大于2”,选(A)。

【例5.3.9】 下列是关于高层建筑筒中筒结构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哪项?

(A)筒中筒结构宜采用对称平面 (B)当为矩形平面时,长宽比不宜大于2

(C)筒中筒结构的高宽比不宜大于3 (D)外筒的柱距应接近层高

正答:(C)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9.3.1条规定,(A)正确。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9.3.2条规定,(B)正确。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9.1.2条规定,(C)不正确。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9.3.5条的条文说明,(D)正确。

【例5.3.10】 下列关于高层建筑筒中筒结构的叙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Ⅰ.筒中筒结构宜优先采用圆形或多边形平面;

Ⅱ.外筒密柱必须直落至基础,底层部分不得采用转换结构扩大柱距;

Ⅲ.外筒柱距应大于4m;

Ⅳ.内筒与外筒距离对非抗震结构不宜大于15m

(A)Ⅰ、Ⅱ (B)Ⅱ、Ⅲ (C)Ⅲ、Ⅳ (D)Ⅰ、Ⅳ

正答:(B)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9.3.1条规定,Ⅰ正确。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9.1.3条规定,Ⅱ不正确。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9.3.5条第1款规定,Ⅲ不正确。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9.1.5条规定,Ⅳ正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