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石鼓园规划与建设|宝鸡市渭滨区志

石鼓园规划与建设|宝鸡市渭滨区志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0年初,宝鸡市委、市政府经多方论证,决定在“陈仓石鼓”的最初出土地渭滨区石鼓镇石嘴头村石鼓山兴建中华石鼓园,以传承弘扬石鼓文化,彰显宝鸡市作为周秦文化发祥地的地位,使丰富厚重的文化资源为建设繁荣、文明、和谐新宝鸡服务。石鼓阁为全园中心和宝鸡市区地标,系外五层内九层的仿秦汉建筑,楼阁塔高56.7米,宽84米,建筑面积7200平方米,似一座棱尖锥直刺蓝天。

石鼓园规划与建设|宝鸡市渭滨区志

石鼓自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年)置于北京国子监大成门以来,经元明清近五百年的风雨剥蚀,人为椎拓,不断脱落、剥泐。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乾隆皇帝临雍讲学,见到石鼓原刻,惧其岁久漫漶,除下诏对原石加以保护外,又另选贞石,摹刻鼓文,便于海内人士椎拓。但这十枚石鼓形同堂鼓,大小一致,文字刻于鼓面,所刻文字与宋拓对照亦有不少失误。十枚新制石鼓也排列于北京孔庙大成门东西两侧,这是一次由国家最高当权者主持的仿制。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宝鸡市博物馆鉴于石鼓为本地区出土的国宝重器,原石又藏于故宫博物院,普通群众和爱好者不易见到,曾派出专人,赴故宫观摩照相,依石鼓原形状,1∶1比例,宋拓为蓝本,制作石膏模型石鼓一套十枚,陈列于金台观“陈仓石鼓”展室,虽不很精致,但刻字清晰,大体复原了石鼓原貌。为此后以石质复制开了先河。

2000年初,宝鸡市委、市政府经多方论证,决定在“陈仓石鼓”的最初出土地渭滨区石鼓镇石嘴头村石鼓山兴建中华石鼓园,以传承弘扬石鼓文化,彰显宝鸡市作为周秦文化发祥地的地位,使丰富厚重的文化资源为建设繁荣、文明、和谐新宝鸡服务。工程于2006年12月26日破土奠基,占地500亩,经两年多建设,于2009年9月底建成开放。(www.xing528.com)

新建成的中华石鼓园位于历代典籍多次记载过的陈仓山(今称鸡峰山)北阪,隔渭水与秦汉时的古陈仓城相对,也即唐初石鼓最初出土地的“陈仓之野”。这里,距明、清时的陈仓县治东南10余里,秦岭一脉如龙蛇蜿蜒南来,自鸡峰山下毗邻渭水,是渭河关中平原段唯一一处与秦岭相接的地方。发源于秦岭北麓的茵香河,从石鼓山东麓汇入渭河。山顶旧有城堡,村名石鼓堡。山南原有寺,名石鼓寺,1965年出土的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重修石鼓寺记》碑载:“此古之大刹也,昔之石鼓实出于此。”新建的中华石鼓园即分布于石鼓山东西两坡,东坡以青铜器博物院为中心,临北坡崖面建100余米长的铜浮雕周文化墙,以后稷降生、太王迁岐、文王访贤、牧野之战、宣王中兴、平王东迁等30个画面展现先周至西周数百年的历史,后坡依地势建“仁、义、礼、智、信”五德园,全面展示周文化。山头及西坡,以石鼓阁为中心,建祭天广场、汉字长廊、秦文化墙、石鼓研究院,点缀园林小品,全面展示秦文化。石鼓阁为全园中心和宝鸡市区地标,系外五层内九层的仿秦汉建筑,楼阁塔高56.7米,宽84米,建筑面积7200平方米,似一座棱尖锥直刺蓝天。登阁俯瞰,秦岭南横,渭水中流,市区东西美景尽收眼底。

中华石鼓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