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宝鸡市渭滨区志:推进新农村建设

宝鸡市渭滨区志:推进新农村建设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年培训农村基层干部500人次。2010年,对全区67个行政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进行新农村建设主题培训。推进以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社会和谐为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10年3月,全区新农村建设暨后山区开发工作会议在区政府西3楼会议室召开。2008年,制定《关于加快后山区农村开发建设的资金扶持奖励意见》,在区农业和农村工作中付诸实施。

宝鸡市渭滨区志: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农村干部培训

1992年,组织区党校教师分别到高家村乡、马营镇辅导邓小平南方谈讲话及农村致富奔小康等方面的内容。年培训农村基层干部500人次。1996年,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从全省党政机关选派一万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一万个村仼职(即“双万工程”)的决定,区委、区政府下发《关于选派党政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到农村仼职的实施意见》。全区从区机关和乡镇机关选派37名年轻干部到37个村挂职锻炼,下派期为三年。2001年,分别在马营镇燃灯寺村、温泉村,高家镇高家村,石鼓镇刘家村开展“学教”试点。培训农村干部300人次。2003年,区委办公室转发区农工部《关于建立农村基层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群众长期得实惠工作机制的意见》,制定农村基层干部学习培训制度。加强对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及其他村干部的培训和法制教育,学习《土地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信访条例》《陕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条例》,举办讲座112场次。2005年,对6个镇(乡),对全区农村干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中央一号文件宣讲、辅导、培训;筛选发展项目137个,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203件,办实事156件,提供信息287条,推进农村生产发展。2010年,对全区67个行政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进行新农村建设主题培训。按照区委“强班子、找路子、办实事、帮民富”总体要求,选拔下派40名年轻镇街干部下村锻炼,想方设法争资金、跑项目、抓落实,实施基础设施项目29个,争取资金100万元,办实事195件,处理矛盾纠纷174件。

二、农村工作会议

1991~2010年,区委、区政府先后召开过5次农村工作会议,全面贯彻落实中央连续下发的1号文件精神,全力推动农村工作有序发展。1991年8月,全区农村工作会议在区政府西3楼会议室召开。会议组织参观学习,典型经验交流。制定发展多种经营优惠政策,对发展万亩梨和5000亩猕猴桃基地论证。当年全区发展苹果、水梨、猕猴桃2.2万亩。2003年3月,全区农村工作会议在政府西3楼会议室召开。贯彻区委、区政府《关于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及《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努力开创区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会议形成农业结构调整、扶贫开发、劳务输出、小额贷款、农村医疗五个专题意见,为今后农村工作奠定基础,指明方向。2005年4月,全区农村工作会议在区政府西3楼会议室召开,讨论通过《关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实施意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统筹城乡发展。加大“三农”工作领导力度,完善农业扶持政策,增强农业综合能力,努力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2007年8月,全区农村工作会议在区政府西3楼会议室召开,下发了《关于加快后山区扶贫开发步伐、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后山村扶贫开发为突破口,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多予少取放活,扎实推进“一村一品”工程和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推进以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社会和谐为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会议通过了9个指导性文件。2010年3月,全区新农村建设暨后山区开发工作会议在区政府西3楼会议室召开。通过《渭滨区统筹城乡发展总体方案》,以西部大开发,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为契机,实施“五大战略”(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商贸升级战略、旅游带动战略),加快“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村现代化)进程,突出“三大重点”(工业园区、旧城改造、后山区开发),以土地流转、都市农业、农民进城落户、五条沟(塔稍沟、张家沟、川陕路清姜河流域、上川沟、王家河)综合开发为突破口,建立健全城乡均衡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后山区居住条件比较差的农民集中搬迁,实现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务就业、社会管理六位一体,突破城乡二元结构,构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www.xing528.com)

三、扶贫开发

1991年,区委、区政府印发《关于加强山区建设的决定》,年内安排财力26万元,扶持乡镇修路、人畜饮水、农田基建、多种经营发展,改变山区落后面貌。2004年,区、镇和包抓部门出资24万元,援建解决八鱼镇下甘沟村,晁峪乡李家山村等8个村村委会无办公室、无党员活动室问题;安排配套资金23万元,确立马营镇姚家岭村,石鼓镇高家河村,神农镇安沟村、邵家山村,高家镇解甲滩村、水泉路村扶贫项目;争取省级扶贫资金140万元,用于马营镇中干渠改造及马营镇温泉村、杨家山村,八鱼镇聂家湾村、苇子沟村,石鼓镇党家村,高家镇桑园铺村水源改造项目;拨付退耕还林管护费71万元,用于35850亩退耕还林补助费;筹措人畜解困资金55万元,用于八鱼镇上甘沟村、寨子岭村,马营镇袁家坪村,石鼓镇石嘴头村、李家槽村,神农镇竹园沟村,高家镇符家村,晁峪乡晁峪村等8个村人畜饮水工程。2005年,解决了14个村的人畜饮水。对山区52个村全面实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为后山22个村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2007年,制定《关于加快后山区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快后山区扶贫开发步伐,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在44个后山村实施,实现村村通路、通邮、通电,影视信息网络全覆盖,完成改灶、改厕、改圈任务。全区60%以上村主导产业实现“一村一品”。2008年,制定《关于加快后山区农村开发建设的资金扶持奖励意见》,在区农业和农村工作中付诸实施。2009年,区委、区政府下发《关于加快后山区农村开发建设实施意见》,加快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加快村庄规划、道路、人畜饮水、水利灌溉、移民搬迁、道路绿化美化建设;加快卫生医疗、农村基础教育电影文化室、广播电视“村村通”、生态旅游,农民技术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2010年,区委制定《关于在全区开展“三带、三进、三促”活动及部门包村的通知》,由16名区级领导带队,组织部门80个,驻区企事业单位和部队43个,乡镇干部67人,驻村包抓行政村67个,帮扶新农村开发建设。

农村工作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