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从需求调研到教学设计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从需求调研到教学设计

时间:2023-10-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怎样开发既指课程开发的整体程序,也指每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方法。绝大多数问卷调查把调查内容聚焦在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希望通过调查明确企业对人才的知识、能力需求,然后据此进行课程开发。在课程开发中,后一问题还要置前。这是向课程开发迈出的非常重要的一步。有了任务与能力分析结果,就可完成课程结构分析、课程标准编制、项目教学设计与教学资源开发等一系列工作。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从需求调研到教学设计

怎样开发既指课程开发的整体程序,也指每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方法。课程开发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开发过程任何技术环节的失误,都很可能严重影响开发成果的质量,甚至会导致结果的失败,造成资源的浪费。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过程可归纳为六个基本环节,即市场需求调研、任务与能力分析、课程结构分析、课程标准编制、项目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开发。

完整的课程开发要从人才的市场需求调研开始。市场需求调研的重要性是普遍共识,职业教育如果期望以企业的人才需求为基础来开发课程,那么就必须对企业的人才需求进行深入研究,而且研究得越深,了解得越细,课程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关联度也就越高。问题在于调研什么?如何调研?目前人们实施人才需求调研的最佳方法是问卷调查,即首先编制企业人才需求调查问卷,然后到企业中去发放问卷,最后统计出结果。问卷调查自然也没有错,要研究企业的人才需求总是需要进行一些问卷调查的,现在的问题出在调查内容上。绝大多数问卷调查把调查内容聚焦在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希望通过调查明确企业对人才的知识、能力需求,然后据此进行课程开发。具体方法往往是列出一系列员工素质要求,要求调查对象进行选择。表4-1是课程开发中我们非常熟悉的问卷,然而这种问卷恰恰是价值不大的。

表4-1 企业岗位分析调查问卷

行业(企业)调研,要明确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的行业或企业类型,要避免行业(企业)类型的交叉,建议参照我国关于行业、企业分类的国家规定进行,例如,《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等。

以上这种调查方法在逻辑上非常能吸引人,然而使用过这种方法的课程开发者无不对调查结果充满了迷惘,觉得调查结果在课程开发中似乎并没有实质性的应用价值。的确如此,这是一种错误的课程开发方法。我们需要弄清楚:课程开发中的人才需求调研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问卷调查这种方法在课程开发中能解决什么问题?(www.xing528.com)

人们对问卷调查的作用总是充满信心,认为只要调查了就能深入地了解对象,这种估计显然过高:①能力结构是无法通过调查法获取的。调研,尤其是问卷调查,其实只是一种被动地了解对象的方法,因为问卷中所反映的要素是我们已经知晓了的,不知道的要素在问卷中是无法反映的。虽然在问卷中可以编写一些开放性问题,但其结果并不会很好,甚至不会很系统。然而课程开发恰恰是要获取我们所不知道的岗位工作内容,如此才能充分体现出“开发”一词的含义,这就决定了不能把问卷调查作为把握人才知识、能力结构的关键性方法。②调查中所列的能力只能是比较笼统的能力,即使通过调查针对这些能力获得了一些结果,对课程开发的实际价值其实也并不大。比如通过调查获得这样的结果:调查对象对团队合作能力的选择数高于对学习能力的选择数。这能为我们制定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提供什么思路呢?答案是没有。③在没有确定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前就调查能力结构有意义吗?如果专业定位错了怎么办?事实上职业院校大多数专业在定位上都存在模糊不清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职业能力调查是没多大意义的。人才市场调研要重点解决的其实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问题。职业教育一定要非常清楚自己所培养的人才去了哪里,应该让他们去哪里。

其实,“企业人才需求”是一个跨度比较大的概念,如果我们把这一需求理解为对职业能力的需求时,那么该内容的获取必须采用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技术,且这一分析过程必须严格按照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技术的要求来进行,否则也无法获得对课程开发真正有价值的材料。而问卷调查是不可能取代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方法在课程开发中的独特作用的。那么问卷调查在课程开发中能解决什么问题?专业定位。即把哪个行业的哪些岗位作为人才培养的方向。它也是“企业人才需求”的含义之一。“企业人才需求”既可以理解为对人才知识、能力的要求,还可以理解为哪个行业的哪些岗位的人才需求。在课程开发中,后一问题还要置前。课程开发的第一个环节便是要充分把握行业发展态势,以及该行业各岗位对人才数量的总体需求情况,然后综合教育层次、办学条件等多种要素,对专业定位做出判断。这个问题在课程开发中也是极为重要的,只有明确了专业定位才能明确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的对象。目前许多专业的问题恰恰就是定位不明确,或者明确但不合理。对这个层面的信息的把握当然也应该综合多种方法进行,如文献法,即通过查阅多种经济数据和分析报告来把握行业的发展趋势,但要掌握更具体和及时的信息,实施一定范围的问卷调查还是非常必要的。遗憾的是,目前在这个环节,问卷调查法的这种作用恰恰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在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后,就可以进入第二个环节,即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其目的是通过严密设计的分析技术获得岗位或岗位群中的任务和能力条目。这是向课程开发迈出的非常重要的一步。只有非常深入、清晰地分析出了任务与能力条目,我们才能对岗位的工作内容有非常清晰的理解,并为后面的课程设计提供直接依据。这个环节不仅必须进行,而且必须由岗位专家在任务分析专家的主持下来完成。有些职业院校在进行课程开发时,跳过了这一环节,或者由教师自己来完成这一环节,最多安排几位岗位专家对教师的分析结果进行确认和修改。所有这些做法都是错误的,它会导致课程开发在原地徘徊。这种情况在职业院校中非常普遍,往往是几年的课程开发投入却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原因就在于缺乏扎实的任务与能力分析基础,课程开发者的思路没有打开。

有了任务与能力分析结果,就可完成课程结构分析、课程标准编制、项目教学设计与教学资源开发等一系列工作。开发越深入,工作量越大。例如,教学资源开发,其中的工作量是非常巨大的,仅仅开发出一本优秀教材,可能就要消耗开发者几年的时间,而教学资源库的开发,其工作量更是惊人。这里要注意,在进行单门课程的开发之前,首先要通过课程结构分析获得课程设置。这个环节工作量不大,但是非常困难,因为它要求完全解构原有的学科性课程设置,建立职业性课程设置,这对教师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因为这很可能意味着他们已教熟、并积累了完整教学资料的一门课程将不复存在,而要求他们去面临一门全新的课程。这个问题如果与中高职衔接、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升学考试等问题结合起来,那就更加复杂了。

要完成每个环节的开发任务,还必须有设计得极为严密的开发方法。课程开发要能进行下去,开发方法必须操作性极强。例如,职业能力分析,仅仅说要分析职业能力当然是远远不够的,但即使是说明了职业能力的分析要求其实也还是不够的,还必须设计出职业能力撰写的具体格式。再如,工作知识分析,如果仅仅笼统地描述知识分析的方法,虽然已经很实用了,但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设计出进行知识分析的工具。这就是技术与方法的本质。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往往需要大量教师参与,而教师通常都不是课程专家,对他们来说提供操作性强的课程开发方法就尤其重要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