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李牧智慧巧破匈奴,保障边境安全

李牧智慧巧破匈奴,保障边境安全

时间:2023-10-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时,长年驻扎在代郡、雁门郡一带,防御匈奴入侵的守将是李牧。李牧复出后,法令一如既往。在以后几年中,匈奴虽屡次入侵,仍无所获。实际上,李牧镇守雁门长期不出战,目的是使赵军养精蓄锐,以逸待劳;同时使匈奴长年疲于征战,劳而无功,士气沮丧。终于,李牧认为与匈奴决一死战的时机成熟了。李牧又让部下假装败逃,故意把数千个老百姓遗弃给匈奴。这次战役之后的十多年中,匈奴再也不敢来骚扰赵国的边境了。

李牧智慧巧破匈奴,保障边境安全

赵武灵王既有远见又有胆略,他在国内实施军事改革,胡服骑射,仅仅六年多时间,赵国就攻灭中山,征服林胡、楼烦,在北方边境设立了云中郡、雁门郡和代郡。此后,经过惠文王、孝成王,到武灵王的曾孙悼襄王继位时,赵国已占有了北方河套地区的大片土地。当时,长年驻扎在代郡、雁门郡一带,防御匈奴入侵的守将是李牧。

李牧是战国名将,他擅长于以逸待劳、等待时机、后发制人的战略战术。每天,他指挥士兵练习骑马射箭,要求严格,并且天天宰杀几头牛犒劳部下,但不要求他们杀敌。为此他还订立了一个法规:“当匈奴入侵抢掠时,要赶快集中起来坚守阵地;如有胆敢擅离军营捕掳敌人的,处以斩刑。”他在边境设置了烽火报警系统,增加军探人数,广泛地收集敌人的情报。当时,匈奴频频入侵,每次入侵,完善的烽火报警系统马上发出警报,士兵一听到警报,就集合起来坚守阵地,但不与匈奴作战。

这种情况维持了好几年,不仅匈奴认为李牧胆怯懦弱,就连李牧的部下也承认自己的将领缺乏魄力。风声传到朝廷,赵悼襄王很生气,就把李牧召回京城,另派他人接掌守边重任。

这以后的一年多,每次匈奴来犯,赵国将士都积极迎战,但对匈奴的打击不大,自己却损耗了兵力;而且由于频繁交战,边境地区不能按时种植和放牧,影响了当地军民的生活。到这时,赵王方明白李牧以前所用的策略自有他的道理,于是重新启用李牧为雁门郡防守部队的将领。(www.xing528.com)

李牧复出后,法令一如既往。在以后几年中,匈奴虽屡次入侵,仍无所获。他们依然认为李牧只防守不进攻是出于胆怯。而李牧的部下觉得长年悠闲不打仗,每天还受到犒赏,心里很过意不去,都希望有朝一日能与匈奴决一死战,以报答李牧。

实际上,李牧镇守雁门长期不出战,目的是使赵军养精蓄锐,以逸待劳;同时使匈奴长年疲于征战,劳而无功,士气沮丧。终于,李牧认为与匈奴决一死战的时机成熟了。他积极备战,先准备好性能优良的战车一千三百辆,再挑选出骏马一千三百匹,又对平时作战勇敢的五万士兵、十万弓箭手严加训练。待一切安排就绪,他让当地人民漫山遍野地放牧牲畜以引诱敌人。匈奴见此情景,不知是计,马上赶来劫掠。李牧又让部下假装败逃,故意把数千个老百姓遗弃给匈奴。匈奴单(chán)于听到这个消息,喜出望外,以为大举入侵赵国的时机已到,所以率领大军倾巢来犯。殊不知李牧早已设置了许多变化灵活的战阵,用左右包抄的方式,一举歼灭了十几万匈奴骑兵,匈奴单于仓皇败逃。

这次战役之后的十多年中,匈奴再也不敢来骚扰赵国的边境了。(《史记》戴云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