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代奇案:智破抢劫案

明代奇案:智破抢劫案

时间:2023-09-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过勘验,唐知县怀疑必有内奸,所以将丁氏兄弟的家奴及护院全部收拿,进行分别审讯。既然众人及祝氏都认为王恒是嫌疑人,因此抓获王恒,便成为当务之急。于是传令捕役缉捕这三人到案听审,并且咨文开化县知县,请其协助捕获强盗。勘验完毕,唐知县回到县衙,深知咨文到开化县的作用不大,因为不是开化县发生的案件,该知县绝对不会用心办理,更何况还是强盗案件,如果上司得知该县有强盗盘踞,定会将其革职查办。

明代奇案:智破抢劫案

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进士出身的唐之屏来到浙江衢州府常山知县任上。唐之屏,字君公,号曾城,江苏华亭县人,经过7次考试,才获得进士,20多年的科场,并没有使他的志气消磨,因此想在父母官的位置上有一番作为,所以上任伊始,就修建常平仓以防饥荒,建魁星楼以祀名宦,禁溺女以全人命,可谓是轰轰烈烈,却没有想到县北山区发生了一件强盗劫杀财主案。

据丁文、丁武兄弟的诉状讲:本月十七日夜,有强盗40余人,明火执仗地冲进他家的宅院,杀死家奴3人,全家人惊慌逃散,唯独丁文爱妾祝氏因为脚小,来不及躲避,被强盗抓获轮奸,而家内的财产被掠夺一空,是“言可痛心,闻皆酸鼻”。因此请求县太爷剪除强盗,为民除害,并且追回家财,以全余生。

出现这样的大案,地方官一般都会采取息事宁人的策略,因为一旦管辖之地出现强盗,地方官就会被革职,戴罪缉捕,如果不能抓获过半,就要被抄家充军,所以地方官总是讳盗为窃,要当事人讲被窃贼偷去财产,而不是被强盗抢去财产,这样才能够保住地方官的身家性命,也是当时强盗横行无忌的根本原因之一。唐知县熟读圣贤书,曾经励志造福苍生,因此勇于承担责任,毕竟按照律例规定,如果能够及时擒获强盗,不但可以保住官职,还有可能得到嘉奖,所以唐知县当时受理,并没有让当事人更改控词为窃贼。

办理强盗案件,宜速不宜迟,所以唐知县在接到控词以后,火速带着30名捕快及20名家丁前往出事地点。唐知县仔细勘查,丁氏兄弟所住乃是一个具有堡垒性质的建筑,犹如一个山寨。四周都是用山石垒砌的高墙,约有两丈,上面箭垛林立,墙上可以行走,要想突破寨墙,不生双翅则难以越过。再看前后两门,都是用厚达尺余的杉木制成,要是没有神力,几乎无法穿过。这样一座山寨,如果没有内应,仅靠40余名强盗的力量,是很难攻破的。

事发当日,是十七日夜,月亮应该是很明亮的,墙上有人巡逻,如果有40多名强盗从外面杀来,墙上的人是很容易看到的。丁家祖上是官宦之家,饶有财产,有家奴20余人,还有14名护院,昼夜在寨墙上巡逻,不可能看不到40多名强盗从外进攻。检验前后大门,丝毫无损,很显然盗贼是从大门进入宅院的,而大门如此厚实,却没有冲撞的痕迹,显然是有内应来开门纳寇,绝不可能如控状所讲,强盗明火执械杀入院中,应该有内贼接应。

再看寨内,房屋多达百间,形成三个院落,各院落之间都有门相通。询问事主,得知平常各门锁闭,丁氏兄弟各执一把钥匙,必须兄弟俩同时用钥匙开门,才可以通行,显然要想进入丁氏兄弟的后宅,并且奸污丁氏的妻妾,绝非易事,如果不是丁氏兄弟寨内有眼线,是不可能使强盗畅行无阻的。

经过勘验,唐知县怀疑必有内奸,所以将丁氏兄弟的家奴及护院全部收拿,进行分别审讯。众人招供与丁氏兄弟差不多,并没有找到什么新的证据,不过得知自这次庄园被抢以后,除死了3名家奴之外,另有2名家奴失踪,而护院则有5人失踪,其中护院头目王恒的失踪最为可疑。

据众人交代,王恒身材高大,方面大脸,有两个虎牙,一身武艺,是徽州府婺源县人士,5年前流落此地,因为有一身本领,被主人招为护院,后来升为头目,统领护院习武,替主人下乡讨债,也深得主人信任。但不知道为什么失踪了,想必是庄园被强盗攻破,无颜面对主人,故此潜逃。

按理说妇女是不能够上公堂的,但法律规定奸盗除外,所以唐知县可以提讯受害人祝氏。但见祝氏不足20岁,泪痕满面地哭诉,讲到出事那天, 自己因为来不及躲避,就藏在床下,被强盗发现而惨遭蹂躏。妇人突遭此大难,呼喊反抗是无济于事的,只好顺从。在被奸的过程中,发现有一人身材高大,指挥众人搬运财物。妇女平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认识的人很少,但此人经常在院墙上巡逻,也见过几面,除了身材高大之外,两个大虎牙格外引人注目。后来向丈夫哭诉,得知此人应该是王恒。

既然众人及祝氏都认为王恒是嫌疑人,因此抓获王恒,便成为当务之急。唐知县正准备发出缉捕令,却见王恒带领3名护院回来。唐知县不由分说,将他们先捆缚起来,然后审讯。

据王恒招供:自己那天带着3名护院到乡下去收租,很晚才回来,发现庄园出事,便率领护院去营救,因为强盗人多,不敢贸然行动,便尾随强盗而行,发现强盗逃往开化县,进入一处山寨。因为山寨地势险要, 自己势单力孤,绝对不是强盗的对手,所以赶了回来,报告主人,看主人如何处置。

唐知县想:“王恒有3人跟随,而跟随他的人众口一词,应该是可以相信,但其相貌特征与祝氏所讲一样,就应该让祝氏前来指认。”想到此,便把祝氏带来相认。祝氏一见王恒,便失声痛哭地说:“就是这个贼人奸污了我!他身材长大,鼻方口直,尤其是那两个虎牙,让人过目不忘。”

唐知县问王恒如何抵赖,而王恒说:“天下之人,相貌长得一样的很多,那天是黑夜,祝氏如何能够辨别清楚呢?更何况我率领护院3人在外,如果要是奸污祝氏,其他3人焉能不知?想必是祝氏身遭凌辱,无以自白,所以才诬陷小的,恳请大老爷明鉴。”

唐知县也认为王恒讲得有理,本来他已经离开庄园,如今与其他3人一起回来,要是他犯有奸盗之罪,肯定不敢再回庄园来自投罗网。然而,有受害人指认,也不能够轻易释放,因此唐知县命人将王恒等人带回县城,关押在狱,等候质审。

失踪一共七人,王恒等四人回来,还有三人未归。经过查核,发现失踪家奴二人,名叫丁家兴、丁家升;护院一人,名叫何子秀。于是传令捕役缉捕这三人到案听审,并且咨文开化县知县,请其协助捕获强盗。

勘验完毕,唐知县回到县衙,深知咨文到开化县的作用不大,因为不是开化县发生的案件,该知县绝对不会用心办理,更何况还是强盗案件,如果上司得知该县有强盗盘踞,定会将其革职查办。果然,开化知县很快回文,讲该县一直安宁,从无盗匪生发,想必是贵县犯人惧怕牵连,乱扳强盗,希图卸罪,肯请贵县查明,以免误会。(www.xing528.com)

看了开化县知县的回文,唐知县不由得苦笑,但也怪不得别人,谁不是避祸犹恐不及呢?问题是这40余名强盗在开化县与常山县交界之处占山为王,必然会威胁到两县人民的安全,只有剿灭,才能够确保两县人民不受其害。如今开化县知县不配合,将此事告知知府,也不会得到知府的谅解,毕竟是强盗之案发生在常山县境内,将责任推到开化县,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既然不能够申报上司,又得不到开化县的配合,只有衡量本县的力量,是否能够彻底剿灭强盗。唐知县深知,这些强盗都是夜聚晓散,有事聚在一起,无事回家务农。如果官军前来围剿,他们都是农民,而官军撤走,他们又是强盗。如果请示朝廷,派大军前来围剿,无异于拳头打跳蚤,有力使不出。不请朝廷派兵围剿,以本县的武装前往深山老林去剿匪,更是不可能的。本县额定的三班衙役,不足百人,虽然有一些白役帮助衙役办理各种事务,总数不过千余人,也不可能将他们全部调去剿匪,弄得本县其他地方空虚。除了衙役与白役之外,县太爷可以指挥的还有民兵

民兵也称民壮、乡兵、义勇等,明代的民兵是由各州县按照里甲佥招的,大县有两三千名,小县五六百名,一般都在千名左右。这些民兵平日生产,春秋季节,每月操练两次,冬天集中操练3天,休息5天。官府并不提供器械粮草,遇有紧急时调集民兵,官府才提供粮草。这些民兵虽非正规军队,但由于都是本乡本土的人,遇有外来侵略,多能拼死抗敌。明代的民兵在倭寇入侵时,不但拼命抵抗,还跟随正规军远征,戚继光所带的“义乌兵”,就属于这类,而义乌兵抗倭寇、修长城,至今还传为佳话。

调动民兵在本县征剿,固然是在县太爷权限范围之内,但要给民兵提供粮草,这笔开销从何支出呢?本县虽然有粮仓,但那是属于国库,没有圣旨,任何人都不能动用,否则按照挪移钱粮治罪,弄不好会被杀头抄家,唐知县当然不会冒这风险了。再说了,调动民兵,必然兴师动众,弄得本县百姓人心惶惶,非但不能够平定强盗,弄不好还会酿成动乱。基于种种原因,唐知县不可能兴师动众地去剿匪,但也不能让这40余名强盗盘踞山林,成为本县心腹大患。

唐知县冥思苦想,决定自己冒险,来一个深入虎穴,探明强盗行踪,然后各个击破,分而治之。如果能够做到分而治之,要比聚而歼之省力。如何能够分而治之呢?不了解情况,无异于纸上谈兵。要深入虎穴,所冒风险太大,弄不好会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来一个赔了夫人又折兵,到头来搭上性命。

唐知县反复权衡利弊,认为丁家护院头目王恒可以利用。唐知县让手下把王恒从监狱带到后堂,设宴款待。本来王恒被祝氏指认强奸抢劫,被县太爷关押起来,若无证据可以证明自己是被诬陷,恐怕是难见天日了。如今看县太爷平心静气,还设宴款待自己,确实是有些受宠若惊。

唐知县让王恒入座,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唐知县开始询问强盗所在地的地理民情。王恒此时感恩不尽,便将自己的见闻全都讲了出来,并且说:“大人若去剿匪,小的愿为前驱,即便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唐知县了解详情,更认为王恒可用,便把自己要亲自前往匪巢勘探虚实的想法告知了他。王恒一听就急了,他绝不能让父母官去冒这风险,情愿自己孤身一人前往,定然会探出究竟。县太爷要是去,因为不是本地人,很容易暴露身份,而王恒是本地人,一般不会引起别人的怀疑。唐知县觉得有理,便让王恒带领被关押在县监狱里的三名护院,另外遴选了四名捕快,与王恒等人一起前往。

王恒等8人马不停蹄,很快就赶到常山县与开化县交界的地方,四处寻找强盗的踪迹。这伙强盗不是占山为王的土匪,平日并不聚在一起,只是抢劫时才临时召集,抢到财物,分赃以后,又各自星散,所以很难发现强盗的行踪。王恒那天带领三名护院跟随强盗,见强盗们进入名叫焦夹的村落,此地山林茂密,人烟稀少,距离丁家庄园所在地约20里,而穿过一座山峰就是开化县界,是常山县与开化县的交界处,看来是强盗的据点。强盗之所以选择这里为据点,有诸多方便,如果常山县派捕役来缉捕,他们翻过山就进入开化县了,常山县的捕役就奈何不了他们。要是开化县派捕役前来缉捕,他们再翻山,又进入了常山县,开化县的捕役也无可奈何。此外,这里有许多林场,强盗可以散在各林场充当伐木工人或运木工人,又有谁能够指认他们是强盗呢?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犯法者总以为可以逃脱法律制裁,庆幸自己没有被发现,孰不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因为只要犯罪,就会留下蛛丝马迹,迟早是会暴露行踪的。

这一天,王恒等人来到一处山场,看见许多工人扛着树木下山,便停下来观看,忽然发现了失踪的护院何子秀。王恒不由大喜,指挥众人就将之拿下,得知何子秀乃是内奸,便星夜兼程,将之押赴县城。

唐知县得知抓到重要人证,马上开堂审理。何子秀被王恒等人抓获,已经交代了自己的罪行,如今被带到县太爷面前,更是无法抵赖,所以不等县太爷刑讯逼供,便一五一十地交代了自己的罪行。

原来,何子秀在丁家充当护院,生活还算安逸,但喜欢赌博,常常去地下赌场。俗话说:“十赌九输。”这一天何子秀输了钱,就急于翻本,谁想到越赌越输,就借了高利贷,结果还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头,借的钱也输光了。欠了高利贷,那还了得?结果被债主捆绑起来,给他上私刑。就在这时,有一个名叫陈子清的人,前来解救,其条件就是让何子秀里应外合,趁夜间打开丁家庄园的大门,迎接他的党羽进入,这样不仅可以免除高利贷,还可以得到一笔钱财。身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何子秀只好答应。身为护院,是很难进入内宅的,而丁家庄园各个院落在晚上都上锁,强盗们能进入庄园,但很难进入院落,而各个院落有20多个家奴看守,也不容易攻破。因此何子秀找到家奴丁家兴、丁家升。这二人不是家生奴,是父母贫穷将他们卖身为奴的,看到主人家花天酒地,三妻四妾,生活如此奢侈,其羡慕嫉妒恨之情,常常溢于言表。何子秀把丁家兴、丁家升介绍给陈子清,经陈子清的威逼利诱,二人同意入伙。何子秀也曾经试图说服王恒,没想到王恒忠于主人,要告诉主人严惩他,幸亏自己再三哀求,王恒才没有声张。上个月十七日,王恒带领几名护院下乡收租,何子秀认为机会难得,便告知陈子清,结果当夜就里应外合地攻破丁家庄园,抢掠奸淫,无所不为。抢得财物,众强盗来到焦夹村,来了一个大秤分金银,然后就四散了。何子秀分得纹银150两,珍珠12粒,如果用来营生,可以成为中产之家,但赌徒本性难改,又进了赌场,最后输得血本无归,只好来山场伐木为生,却没有想到被王恒发现,如今只有恳求县太爷饶其不死。

唐知县要何子秀指认伙党所在,当即传集地方保、甲长,带领丁壮,走村串户地缉捕,共计捕获30余人,按照当时的制度,已经算是捕获过半,朝廷不会处分,还有可能嘉奖,不过盗首陈子清及家奴丁家兴、丁家升没有被捕获。有盗首在,强盗依然会死灰复燃。家奴不捕获,王恒遭诬陷的罪名就不能够解脱。

盗首陈子清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家奴丁家兴、丁家升又会藏在何处呢?唐知县审问那些被捕获的强盗。这些强盗则不同于何子秀,都是与陈子清歃血为盟的弟兄,任凭县太爷如何用刑,都是抵死不招,而且是各个争当盗首,有视死如归的气概。唐知县也无可奈何,只好将这些强盗都打入死牢,待擒获陈子清、丁家兴、丁家升,再将他们一起发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