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李牧守边退匈奴-朔城历史探寻

李牧守边退匈奴-朔城历史探寻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赵国为了抵御匈奴的侵扰,选派良将李牧镇守北方边境。面对强大的匈奴,采取了“骄兵之计”,对外故意显示惧怕敌人,对内则积极备战。赵孝成王得知此情,责备李牧,李牧不予理睬。赵王再请求李牧守边时,李牧假称有病,闭门谢绝。李牧再度上任后,一连数年匈奴虽无所得,但总认为李牧非勇将。大战前李牧故意令边民外出放牧牲畜,匈奴小行抢掠,赵军佯败不胜,并刻意丢下数千人给匈奴当俘虏。

李牧守边退匈奴-朔城历史探寻

匈奴是我国北方的古老民族,它是从荤粥、鬼方、土方、猃狁、戎狄等多部族演化而成的民族团体,过着随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彼此之间没有永久性的盟约关系,只是根据利害关系随时聚合离散。他们事畜牧、食畜肉、饮乳汁、衣皮革、贵壮健、贱老弱。氏族部落既是平时的畜牧狩猎的生活组织,又是战时作战的基本单位。原居蒙古高原和阴山河套地区,活动区域非常广泛。

战国时期,“匈奴”之称正式出现,常常扰掠秦、赵、燕三国边境,三国相继筑长城抗拒。

赵国为了抵御匈奴的侵扰,选派良将李牧镇守北方边境。李牧上任后,常居代、雁门二郡(包括今朔境)之地。面对强大的匈奴,采取了“骄兵之计”,对外故意显示惧怕敌人,对内则积极备战。根据实战需要,设置官吏僚属,把租税都作为军费,厚待将士,每天杀数头牛供士卒食用,训练骑射,加强备战。制订了严格的防守措施和烽火警报制度,派间谍,侦察敌情。下令全军将士,匈奴入侵,急入固守,敢出击者斩。同时,李牧在代与雁门郡一带,鼓励军民积极发展农业和畜牧业,加强经济实力。这样一连数年,赵军无受到任何损失。但匈奴却以为李牧怯战,赵国士卒亦以为李牧懦弱。赵孝成王得知此情,责备李牧,李牧不予理睬。赵王怒,召李牧回朝,另派新将领到任。(www.xing528.com)

新将领上任一年多,经常出击匈奴,结果经常失利,将士失亡很多,边民也不能正常耕作和畜牧。赵王再请求李牧守边时,李牧假称有病,闭门谢绝。赵王强使李牧带兵,李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赵王应许。

李牧再度上任后,一连数年匈奴虽无所得,但总认为李牧非勇将。而赵之将士经精心训练后,又得赏赐,都想与匈奴决战。李牧便精选战车1300乘、骑兵13000余人,精锐战士50000名,射手10万余人,进行了强化训练和战前准备。大战前李牧故意令边民外出放牧牲畜,匈奴小行抢掠,赵军佯败不胜,并刻意丢下数千人给匈奴当俘虏。匈奴单于得悉此情后,便率大军大举攻入赵境。李牧设奇阵,从两侧包抄,痛击敌人,一举歼灭匈奴骑兵10余万,并乘胜灭掉襜褴(古部族名),击破东胡,降服林胡,单于远遁漠北。其后10余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李牧也因此威名远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