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安全员:预防人的不安全行为,杜绝事故风险

安全员:预防人的不安全行为,杜绝事故风险

时间:2023-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能导致事故的人为错误,是人为地使系统发生故障或发生性能不良事件,是违背设计及操作规程的错误行为。人的行为与事故 据统计资料分析,88%的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所导致。但由于人存在着某些生理及心理缺陷,都有可能发生人的不安全行为,从而造成事故。此类不安全行为,都和发生事故密切相关。群体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到个体的行为。所以,我们就更应该重视人的因素,预防和杜绝出现人的不安全行为。

安全员:预防人的不安全行为,杜绝事故风险

人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动力,人的行为是安全控制的关键。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即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地点,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他的劳动状态、情绪、注意力、效率也会有变化,这就决定了管理好人是难度很大的问题。因为受到政治、经济、文化技术条件的制约和人际关系的影响,以及受企业管理形式、制度、手段、分工、生产组织、条件等的支配,所以,要管好人,避免产生人的不安全行为,应从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来分析人的行为,必须结合社会因素及环境条件对人的行为影响进行研究。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能导致事故的人为错误,是人为地使系统发生故障或发生性能不良事件,是违背设计及操作规程的错误行为。

人的不安全行为,通俗地用一句话讲,就是指能导致事故的人的失误。

(1)不安全行为在施工现场的类型 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1986),不安全行为可分为十三类:

1)操作失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包括未经许可开动、关停以及移动机器,开动、关停机器时未给信号,开关未锁紧,导致意外转动、通电或泄漏等,忘记关闭设备,忽视警告标志、警告信号,操作错误(指按钮阀门扳手以及把柄等的操作),奔跑作业,供料或者送料速度过快,机器超速运转,违章驾驶机动车,酒后作业,客货混载,冲压机作业时,手伸进冲压模,工件固定不牢,通过压缩空气吹铁屑及其他情况。

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包括拆除了安全装置,安全装置堵塞失掉了作用,调整的错误导致安全装置失效及其他情况。

3)使用不安全设备。包括临时使用不牢固的设施,使用无安全装置的设备和其他情况。

4)用手代替工具操作。包括用手代替手动工具,用手将切屑清除,不用夹具固定、用手拿工件进行加工。

5)物体(指成、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屑以及生产用品等)存放不当。

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7)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汽车挡板以及吊车吊钩)。

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以及焊接、清扫等工作。

10)分散注意力行为。(www.xing528.com)

11)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者场合中,忽视其使用。包括未戴护目镜或面罩、未戴防护手套、未穿安全鞋、未戴安全帽、未佩戴安全带、未佩戴呼吸护具、未戴工作帽及其他情况。

12)不安全装束。

13)错误处理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

(2)人的行为与事故 据统计资料分析,88%的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所导致。而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又直接影响人的不安全行为。由于整个劳动过程是依靠人的骨骼、肌肉运动和人的视觉、听觉、思维、意识,最后表现为人的外在行为过程。但由于人存在着某些生理及心理缺陷,都有可能发生人的不安全行为,从而造成事故。

1)人的生理疲劳与安全。人的生理疲劳,表现出动作紊乱和不稳定,不能够正常支配状况下所能承受的体力,易产生重物失手、手脚发软,导致人和物从高处坠落等事故。

2)人的心理疲劳与安全。人的心理疲劳是指劳动者因为动机和态度改变引起工作能力的波动,或从事单调、重复劳动时的厌倦,或者遭受挫折后的身心乏力等。这就会使劳动者感到心情不安、身心不支、注意力转移而产生操作失误。

3)人的视觉、听觉与安全。人的视觉是接受外部信息的主要通道,80%以上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得,但人的视觉存在视错觉,而外界的亮度、色彩以及对比度,物体的大小,形态、距离等又支配视觉效果。当视器官将外界环境转化为信号输入时,有可能产生错视、漏视的失误而造成安全事故。同样,人的听觉亦是接受外部信息的通道。但常因为机械轰鸣,噪声干扰,不仅使注意力分散,听力减弱,听不清信号,还会使人产生头晕、头痛、乏力失眠,造成神经紊乱而致心率加快等病症,若不治理和预防均会有害于安全。

4)人的性格、气质、情绪与安全。人的气质、性格不同,所产生的行为各异。意志坚定,善于控制自己,注意力稳定性好,行动准确,不受干扰,安全度就高;喜怒无常,感情激昂,易动摇,对外界信息的反应变化多端,常易导致不安全行为。自作聪明,自以为是,常常会发生违章操作;遇事优柔寡断,行动迟缓,则对突发事件应变能力差。此类不安全行为,都和发生事故密切相关。

5)人际关系与安全。群体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到个体的行为。当彼此遵守劳动纪律,重视安全生产的行为规范,相互友爱和信任时,无论做什么事都充满信心及决心,安全就有保障;如果群体成员把工作中的冒险视为勇敢予以鼓励、喝彩,无视安全措施与操作规程,在这种群体动力作用下,不可能形成正确的安全观念;个人某种需要未得到满足,带着愤懑与怨气的不稳定情绪工作,或上下级关系紧张,产生疑虑、畏惧以及抑郁的心理,注意力发生转移,也极容易发生事故。

产生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原因,既有思想上责任心的原因,也有系统组织上的原因,还有工作上的原因。而主要的工作上的原因有工作知识的不足或者工作方法不适当,技能不熟练或经验不充分,作业的速度不适当,工作方法不当,但是又不听或不注意管理提示。

综上所述,在施工项目安全控制中,一定要将人的不安全行为这一关键因素抓住;而在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时,又必须针对人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对不安全的影响因素,培养提高劳动者自我保护能力,能结合自身生理、心理特点来预防不安全行为发生,增强安全意识,乃是搞好安全管理的十分重要的环节。

(3)必须重视及防止产生人的不安全行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施工现场劳动条件的改善,机械设备的进一步完善,在导致事故的原因比例中,由于人的不安全因素造成的事故比例还会有所增加。所以,我们就更应该重视人的因素,预防和杜绝出现人的不安全行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