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房屋建筑学:地下室防潮防水

房屋建筑学:地下室防潮防水

时间:2023-10-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地下室防潮、防水方案,要根据地下室的标准、结构形式、特别是水文地质条件确定。有腐蚀性的地下环境宜选用耐腐蚀性较好的有机防水涂料,并做刚性保护层。

房屋建筑学:地下室防潮防水

地下室的外墙和底板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地下潮气、地下水的侵蚀,若处理不当,便会影响使用,危害建筑物的耐久性。因此,地下室的防潮防水便成为地下室设计和施工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地下室防潮、防水方案,要根据地下室的标准、结构形式、特别是水文地质条件确定。

1.地下室的防潮

当最高地下水位低于地下室地板300~500mm,且地基范围内及回填土无形成上层滞水的可能时,墙和底板仅受到土中毛细管水和地表水下渗而造成的无压力水的影响,只需做防潮处理。对于现浇混凝土外墙,一般可起到自防潮效果,不必再做防潮处理。对于黏土砖墙,其构造要求是:墙体必须采用水泥砂浆砌筑,灰缝必须饱满;在外墙外侧设垂直防潮层。垂直防潮层是在墙外表面先抹一层20mm厚水泥砂浆(1∶2.5)找平层后,涂刷一道冷底子油(冷底子油是将沥青稀释溶解在煤油柴油汽油中制成,涂刷在水泥砂浆或混凝土基层面上做打底用,故叫冷底子油。)和二道热沥青。防潮层需涂刷至室外散水坡处。然后在防潮层外侧回填低渗透性土壤,如黏土、灰土等,并逐层夯实,土层宽500mm左右,以防地表水的影响。

另外,地下室所有的墙体都必须设两道水平防潮层,一道设在地下室地坪附近,一般设置在地坪结构层之间,另一道设在室外地面散水以上150~200mm的位置,以防地潮沿地下墙身或勒脚处墙身入侵室内。地下室地坪的防潮构造,如图8-14所示。

图8-14 地下室的防潮构造

图8-15 地下室砖墙体防水做法

2.地下室的防水

(1)砖墙体卷材防水。当最高地下水位高于地下室设计地坪时,地下室外墙和底板都浸泡在水中,这时地下室的外墙受到地下水的侧压力,底板受到地下水的浮力。为了防止压力水侵入地下室,必须采用水平和垂直的防水处理做法,并把防水层连贯起来,如图8-15所示。

防水方案有材料防水和构件自防水两类。材料防水以卷材防水应用较多。卷材防水一般是用沥青卷材或高分子卷材(如:三元乙丙—丁基橡胶防水卷材;氯化聚乙烯—橡胶共混防水卷材等)与各自相适应的胶结材料胶合而成的防水层。这种防水层能适应结构的微量变形和抵抗水的一般化学腐蚀,是一种比较可靠的传统防水做法。地下室混凝土墙体卷材外防水构造,如图8-16所示。

卷材内防水:将防水层粘贴在结构层内表面时,称为卷材内防水。内防水效果较差,但施工简单、便于维修、常用于修缮工程。

(2)混凝土构件自防水。构件自防水是利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构件自身的抗渗性能,使承重、围护和防水功能三者合一。构件自防水具有造价低、施工简便的特点。

图8-16 地下室混凝土墙体外防水构造

当地下室的外墙和底板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时,通常通过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或称材料级配)或在混凝土中掺入外加剂等手段,改善混凝土构件的密实性,提高其抗渗性能。防水混凝土材料水泥、砂石、水及所有掺加剂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防水混凝土外墙底板,均不宜太薄。一般外墙厚应为200mm以上,底板厚应在150mm以上,否则会影响抗渗效果。为了防止地下水对混凝土的侵袭,在墙外侧应抹水泥砂浆,然后涂热沥青,如图8-17所示。(www.xing528.com)

图8-17 防水混凝土作地下室的处理

防水混凝土结构底板的混凝土垫层,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15,厚度不应小于100mm,在软弱土层中厚度不应小于150mm。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尽力少留施工缝,一旦留有施工缝,要进行防渗漏处理。

(3)涂料防水(涂膜防水)。涂料防水层包括无机防水涂料和有机防水涂料。

有机防水涂料主要包括反应型、水乳型和聚合物水泥涂料。它的特点是能形成无接缝的完整防水膜,有较好的延伸率和抗渗性,故多适用于结构主体的迎水面。有机防水涂料根据材料的性能,厚度宜在1.2~2.0mm之间。

无机防水涂料主要包括水泥基无机活性涂料和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它的特点是凝固快,与基面有较强的粘结力,且适合于潮湿的基层,故多用于结构主体的背水面和潮湿的基面做防水过渡层。水泥基防水涂料的厚度宜在1.5~2.0mm之间;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的厚度不应小于0.8mm。

埋置深度较深的重要工程、有振动或有较大变形的工程宜选用高弹性防水涂料。有腐蚀性的地下环境宜选用耐腐蚀性较好的有机防水涂料,并做刚性保护层。防水涂料可采用外防外涂和外防内涂两种做法,如图8-18所示。

(4)降排水防水。除上述防水措施外,还可以采用人工降排水的办法,消除地下水对地下室的影响。

图8-18 防水材料防水

降排水可分为外排水和内排水两种,所谓外排水是指当地下水位已高出地下室地面以上时,采取在建筑物的四周设置永久性降排水设施。通常是采用盲沟排水,即利用带孔的陶管埋设在建筑物四周地下室地坪标高以下,陶管的周围填充可以滤水的卵石及粗砂等材料,以便水透入管中积聚后排至城市排水总管,从而使地下水位降低至地下室底板以下,变有压力为无压力,以减少或消除地下水的影响,如图8-19(a)所示。当城市总排水管高于盲沟时,则采用人工排水水泵将积水排出。这种办法只是在采用防水设计有困难的情况以及经济条件较为有利的情况下采用。

内排水法是将渗入地下室内的水,通过永久性自流排水系统如集水沟排至集水井再用水泵排除。但应充分考虑因动力中断引起水位回升的影响,在构造上常将地下室地坪架空,或设隔水间层,以保持室内墙面和地坪干燥,如图8-19(b)所示。为了保险,有些重要的地下室,既做外部防水又设置内排水设施。

图8-19 人工降排水措施

(a)外排水;(b)内排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