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兰州金城村史·西固卷:八盘盐带来的经济奇迹

兰州金城村史·西固卷:八盘盐带来的经济奇迹

时间:2023-10-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盐文化是河口重要的文化之一,1949年前,兰州市及周边县区老百姓食用的食盐,榆中等地生产水烟添加的食盐,都是河口的八盘村生产的池盐。那时在兰州市面上出售的食盐,被人们称为“八盘盐”。清末民初,是八盘盐生产的鼎盛时期,成为当地主要的经济来源。民国时期设立“八盘盐务局”,配备盐警十多人,监管盐业生产营销,管理十分严格,曾有偷盐者被盐警打死的事例。而今,人们谈起八盘盐,就像是在说古经一般。

兰州金城村史·西固卷:八盘盐带来的经济奇迹

文化河口重要的文化之一,1949年前,兰州市及周边县区老百姓食用的食盐榆中等地生产水烟添加的食盐,都是河口的八盘村生产的池盐。那时在兰州市面上出售的食盐,被人们称为“八盘盐”。

当时的人受制于交通工具,不可能把东南沿海的盐运到兰州来,成本太高。古人讲百里不贩运,一百里路贩运成本太高,豆腐搅成了肉价钱,没多少利润。河口八盘村,距离河口村不远,此地一面靠黄河,一面为山沟,山沟里流的是碱水、卤水,含盐量比较高。历史上,八盘村为兰州远近闻名的食盐生产地。民国年间,八盘盐的规模很大,而且羊皮筏子可以直接运输,销往永登皋兰。自古以来盐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古代的时候盐的价值更重要。

八盘村有生产食盐得天独厚的条件,村东北面山脚下,有一条溪水,钠盐含量极高。八盘村的祖辈们就利用这条盐水河,晒盐转卖,维持生计。

清末民初,是八盘盐生产的鼎盛时期,成为当地主要的经济来源。当时制盐人称为“盐丁”,“盐丁”可以免抓“壮丁”。此地不少人都是害怕被抓壮丁才当盐丁。民国时期设立“八盘盐务局”,配备盐警十多人,监管盐业生产营销,管理十分严格,曾有偷盐者被盐警打死的事例。(www.xing528.com)

晒盐工作极其艰辛,盐民首先要在盐河岸边选地,夯实平整,铺红黏土,使其不渗水,这就是盐池。在盐池内撒上盐水,经过日晒,使盐水蒸发,盐粒留存。之后反复操作洒盐水、蒸发这道程序。直到盐土发白,成为晒土盐的原料。然后把盐土堆积压实抹平,防止雨水渗入。

其次修筑过滤槽。选址高于地平面,挖一直径2米—3米、深1.5米圆坑,坑底铺鹅卵石,上铺细沙。然后将盐土装入圆坛夯实,之后洒盐水于坛,使其渗透过滤,浓浓的盐水就从最下层的鹅卵石流出。在流出的地方安装小管,使盐水顺小管流入石缸,这种盐水可以提高盐池浓度。一个盐池,夏季日产食盐一百多斤,年产几千斤。

八盘盐外销,可利用羊皮筏子直接运到七里河、城关、榆中等地,陆路则运往红古、永登、皋兰等地。当地一度盛行以物易物,食盐可换洋芋、小麦、豆类产品。20世纪50年代,八盘盐务局撤销,河口有了汽车火车运输,东南沿海的食盐大量进入,当地产的盐逐渐消失,八盘盐随之退出盐业市场。而今,人们谈起八盘盐,就像是在说古经一般。它已经成为历史,成为人们永久的记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