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黎英海:从俗到雅的作曲家

黎英海:从俗到雅的作曲家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黎英海先生是我国最著名的教授、作曲家之一,他一生做的最主要的一件事,就是探索中国民歌、民族器乐曲如何由俗变雅,走向世界而建立理论体系并勇敢地实践。不可否认,《下四川》作为一首民歌填词改编作品是非常优秀的,有的歌唱家也在音乐会上演唱。经过三个多月的辛勤劳动,作品问世了。

黎英海:从俗到雅的作曲家

黎英海先生是我国最著名的教授、作曲家之一,他一生做的最主要的一件事,就是探索中国民歌、民族器乐曲如何由俗变雅,走向世界而建立理论体系并勇敢地实践。他出版过钢琴曲集《民歌小曲50首》、由钢琴伴奏民歌改编曲《嘎俄丽泰》《小河淌水》《在银色的月光下》《赶牲灵》等数十首作品组成的《民歌独唱曲》曲集;发表了艺术歌曲《唐诗三首》、女声合唱《诗经三首》、男声无伴奏合唱《嘎达梅林》等等。2002年,曾获得第五届北京中国国际合唱节金奖的甘肃广播电视合唱团专程拜访黎英海先生,恳请他把甘肃“花儿”《河州大令》《下四川》和青海民歌《四季歌》改编为无伴奏合唱。

不可否认,《下四川》作为一首民歌填词改编作品是非常优秀的,有的歌唱家也在音乐会上演唱。但是,独唱作品在旋律上地方色彩过重,“片面性和局限性”不言而喻。甘肃同仁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想请大师把这首曲子由俗变雅,让它从甘肃“走出去”。

先生非常愉快地接受了委约。经过三个多月的辛勤劳动,作品问世了。《河州大令》是男高音领唱与混声合唱;《下四川令》是混声合唱,以歌词的最后一句“夜夜的晚夕里梦见”命了名;《四季歌》是女声合唱。这几部作品各有特点,都很精彩。2008年,西北民族大学合唱团演唱《河州大令》《夜夜的晚夕里梦见》,在中国合唱协会举办的首届全国民歌合唱展演比赛上获得了金奖。

这首作品难度适中,为悠长、悲凉的商调式,原旋律以五声音阶分解的主和弦为基本骨干,由起伏跌宕的上句和变化重复的下句组成。音域上,只碰了一下11度音,基本在9度之间徘徊。从最低音开始,在最低音结束。(www.xing528.com)

黎英海先生针对三段歌词的不同意境做了十分精巧的结构布局。他以一段男低音声部开始,男高音声部紧接着加入的对白式旋律营造的无比沉重的哼鸣为引子,带着无限的同情引出了女高音主旋律和女低音和声的第一段独白。接着,第二段歌词由男高音声部承担,女高音以完全重复的形式予以呼应,与第一段形成色彩对比。第三段歌词别开生面,作曲家运用复调手法,在女高音声部唱出主旋律的同时,男高音声部以对答的复调旋律相呼应,如泣如诉,令人断肠。之后,原先的引子扩充为四个声部,以和声手法进入对第三段歌词的重复,激情澎湃,蕴含了一种博大的同情。在浓烈的气氛里,传出女高音和男高音微弱的单独对唱和合唱队对这句旋律的不断重复,直至在极弱的音量中结束。

全曲一气呵成,黎先生以他高超的作曲手法把原来只有19小节的分节歌变成了一首长达118小节的天籁交响,音乐从深层次上挖掘并表现了原民歌在人类学意义上的内涵。在朱仲禄先生先在小范围把这首民歌变成“公共财产”的基础上,黎先生进一步彻底去掉了它的“片面性和局限性”,让它发生了“由俗变雅”的质变,进入世界“文学”之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