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云南山地工程规范:岩土工程勘察、测试方法

云南山地工程规范:岩土工程勘察、测试方法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不易采取原状土样的碎石土,风化层或节理、裂隙发育的岩石地基,应进行原位测试。

云南山地工程规范:岩土工程勘察、测试方法

4.9.1 本节适用于地形坡度大于15°的山区斜坡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深挖高填场地的勘察应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高填方地基技术规范》GB 51254和本规范第4.7节和6.3节规定执行。

4.9.2 山地工程岩土工程勘察范围应包括工程建设场地及对建设工程有影响的周边区域。

4.9.3 山地工程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查明场地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性等工程地质特性;

2 查明场地周边有无采空区、滑坡泥石流、崩塌、洪水淹没、冲刷、活动性冲沟等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

3 大面积填土沟谷应查明填土的成分、厚度、堆填时间、密实度和稳定性等工程性质;

4 搜集当地历年气象水文资料,查明场地地表水的汇水面积和流向,查明地下水的埋藏与迳流条件,评价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以及环境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5 对场地周围邻近建筑物进行调查;

6 分析挖方、填方及弃土等对山坡及沟谷稳定性的影响及孕灾地质条件;

7 对地基基础设计和不良地质作用防治提出建议。

4.9.4 山地工程岩土工程勘察应在工程地质测绘的基础上进行勘探、岩土试验、原位测试等工作,勘探宜采用钻探、井探、槽探等方法,必要时辅以物探工作。

4.9.5 山地工程可行性研究勘察宜以搜集资料和工程地质测绘为主,当场地及周围资料不足或地层变化大时,宜进行不小于1∶1000测绘工作,必要时辅以适量勘探工作,初步评价场地稳定性,并提出适宜性结论。

4.9.6 山地工程初步勘察的勘探点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勘探线应垂直于地貌单元、地质构造和地层界线布置;针对场地稳定性评价布设的勘探线不应少于3条,线间距不宜大于50m,且应垂直地形等高线;

2 每个地貌单元、基岩起伏变化较大部位及断层破碎带通过地段,均应布设勘探点;(www.xing528.com)

3 地貌单元交接部位和地层变化较大的地段,勘探点数应加密;

4 勘探点的间距按地基复杂程度宜取30m~80m;

5 勘探点的深度应根据拟建建筑物性质和荷载特点来确定,应进入可供选择的持力层深度不小于5m,并满足场地稳定性评价的要求。

4.9.7 山地工程详细勘察的勘探点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建筑物勘探点宜沿建筑物周边或主要基础轴列线布置;勘察点位置应布置在建筑物周边或角点处,对排列比较密集的建筑群可按网格布置;

2 建筑工程边坡的勘探线应垂直于边坡走向布设,勘探线间距不宜大于30m,并尽量利用建筑物勘探点;

3 勘探点间距按地基复杂程度宜取10m~25m。当遇到下列情况时宜取小值,必要时加密控制:

1)地层变化或持力层起伏较大;

2)场地内存在暗塘或软弱岩土层;

3)断裂破碎带及节理裂隙密集发育带;

4 对岩质地基进入稳定岩层不宜小于5m;边坡地段勘探点深度应满足稳定性评价及治理工程设计的要求;

5 岩石地基出露条件好、构造简单、岩体稳定时可减少勘探工作量。

4.9.8 潜在滑动带宜连续取样。对不易采取原状土样的碎石土,风化层或节理、裂隙发育的岩石地基,应进行原位测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