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客流时间分布及超高峰期特征

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客流时间分布及超高峰期特征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车站超高峰期客流分布特征为了避免因超高峰期内特别集中的客流而使乘客不能顺畅地进出车站,甚至影响列车的正常运行秩序,在确定车站设备容量或能力时有必要适当考虑车站客流在高峰小时内分布的不均衡性。车站超高峰期的客流强度可用超高峰系数来反映,它是单位时间内的超高峰期平均客流量与高峰小时平均客流量的比值。超高峰系数一般可取1.1~1.4,对终点站、换乘站和客流较大的中间站通常取高限值,而其余车站则可取低限值。

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客流时间分布及超高峰期特征

1.客流时间分布特征

(1)一日内小时客流分布特征

城市轨道交通一日内小时客流随人们的生活节奏和出行特点而变化,通常是夜间少,早晨渐增,上班和上学时达到高峰,午间稍减,傍晚因下班和放学又是高峰,此后逐渐减少,因此,轨道交通一日内客流通常是双峰型。这种规律在国内外的轨道交通线路上几乎都是一样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轨道交通线路分时客流不均衡程度的系数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α1——单向分时客流不均衡系数;

P max——单向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量(人);

P 1——单向分时最大断面客流量(人);

H——全日营业小时数(个)。

分时客运不均衡系数值α1大于1或趋向1表明分时客流分布比较均衡,α1越大表明分时客流越不均衡。当α1≥2时,表明分时客流的不均衡程度比较大。位于市区范围内地铁轻轨线路的值通常为2左右,而通往远郊市域轨道交通的值通常大于3。

在一日内小时客流不均衡情况下,为实现运营组织的经济合理性,可考虑采用小编组、高密度列车开行方案。

(2)一周内小时客流分布特征

由于人们的工作与休息是以周为循环周期进行的,这种活动规律性必然要反映到一周内全日客流的变化上来,在以通勤、通学客流为主的轨道交通线路上,双休日的客流会有所减少,而在连接商业网点、旅游景点的轨道交通线路上,双休日的客流又往往会有所增加。与工作日的早、晚高峰出现时间比较,双休日的早高峰出现时间往往会推迟,而晚高峰出现又往往提前。另外,星期一与节假日后的早高峰小时客流和星期五与节假日前的晚高峰小时客流,都会比其他工作日的早、晚高峰小时客流量要大。

根据全日客流在一周内分布的不均衡和有规律变化,轨道交通在一周内实行不同的全日行车计划和列车运行图,以适应不同的客流需求和提高运营经济性。

(3)季节性或短期性客流变化

在一年内,客流还存在季节性的变化,如南方的梅雨季节,市民出行率降低,轨道交通的客流会随之减少;但在旅游的旺季,城市中流动人口的增加会使轨道交通线路的客流增加。对季节性的客流变化,可采用实施不同列车运行图的措施来缓和运输能力紧张的情况。短期性客流激增通常发生在举办重大活动或遇到天气骤热变化的时候。当客流在短期内增加幅度较大时,运营部门应针对某些作业组织环节、某些设备的运用方案采取应急调整措施,以适应客运需求。

根据相关调查发现,季节性的轨道客流规律与节日特点密切相关,7~9月与学生假期有关,10~12月与十一长假、元旦节日活动有关。

(4)车站高峰小时客流分布特征(www.xing528.com)

车站高峰小时客流是确定车站设备容量或能力的基本依据。分析车站高峰小时客流,首先应确定进、出站高峰小时的时间,其次才是分析客流量的大小。此外,还应分析客流的发展趋势,随着轨道交通新线投入运营,既有轨道交通线路延伸,高峰小时进、出站客流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而车站吸引区内住宅、商业和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发展也会使高峰小时进、出站客流发生较大的变化。研究表明,轨道交通车站高峰小时客流具有以下特征。

①车站客流的进、出站高峰小时出现时间与断面客流的高峰小时出现时间通常不相同。

②各个车站客流的进、出高峰小时出现时间通常不相同。

③同一车站客流的进、出高峰小时出现时间通常不相同。

④同一车站工作日客流与双休日客流的进、出站高峰小时出现时间通常不相同。

⑤工作日高峰小时进、出站客流通常大于双休日高峰小时进、出站客流。

(5)车站超高峰期客流分布特征

为了避免因超高峰期内特别集中的客流而使乘客不能顺畅地进出车站,甚至影响列车的正常运行秩序,在确定车站设备容量或能力时有必要适当考虑车站客流在高峰小时内分布的不均衡性。

车站超高峰期的客流强度可用超高峰系数来反映,它是单位时间内的超高峰期平均客流量与高峰小时平均客流量的比值。超高峰系数一般可取1.1~1.4,对终点站、换乘站和客流较大的中间站通常取高限值,而其余车站则可取低限值。

2.客流时间分布类型

纵观不同运能城市轨道交通的不同类型车站,可归纳为以下五种车站客流时间分布类型。

(1)单向峰型。轨道交通线路所处的交通走廊具有明显的潮汐特征或车站周边地区用地功能性质单一时,车站客流分布集中,有早晚错开的一个上车高峰和一个下车高峰。

(2)双向峰型。车站位于综合功能用地区位时,客流分布与其他交通方式的客流分布一致,有两个配对的早晚上、下车高峰。

(3)全峰型。轨道交通线路位于用地已经高度开发的交通走廊或车站位于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高度集中的CBD(中央商务区)时,客流分布无明显的低谷,双向上下客流全天都很大。

(4)突峰型。车站位于体育场、影剧院等大型公用设施附近,演出节目或比赛结束时,有一个持续时间较短的突变的上车高峰。一段时间后,其他部分车站可能有一个突变的下车高峰。

(5)无峰型。当轨道交通本身的运能比较低或车站位于用地还没有完全开发的地区时,客流无明显的上下车高峰,双向上、下车客流全天都比较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