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服装色彩学第6版:流行色在服装中的应用

服装色彩学第6版:流行色在服装中的应用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见,流行色加快、缩短了服装的消费周期,其附加的经济价值是显而易见的。流行色的研究、预测工作,应该对生产、消费起指导作用,紧密地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挂钩,这是毫无疑义的。流行色的着装对象均属前两种类型,他们人数虽较少,但在整个社会中却起着先导、活跃的作用。所以,在考虑、设计服装色彩时,既要注意生产全部采用流行色面料的时装,也要注意生产流行色与常用色组合面料的服装,还要兼顾常用色服装的生产。

服装色彩学第6版:流行色在服装中的应用

服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消费量较大的商品。由于季节的转换及服装款式的流行变化,人人都在不断更新自己的衣着,因而对于流行色彩最为敏感。在国际市场上,同样规格、质地的服装,具有流行色彩的比过时色彩的价格可相差数倍甚至几十倍。过时的“落令”服装,成堆放在马路边上削价处理,问津者也寥寥无几。可见,流行色加快、缩短了服装的消费周期,其附加的经济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流行色的研究、预测工作,应该对生产、消费起指导作用,紧密地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挂钩,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在整个引导、使用过程中,如何根据不同年龄的穿着对象、不同地区及不同的服装档次来加以区别对待,却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一)不同消费类型及层次的区别

据统计,即使在经济发达的国家,流行色穿着比例也不会超过整个总消费量的20%~30%。他们大部分是青年人,也有一定数量的中年人和少量的老年人。研究工作者通常把服装穿着消费者分成勇敢型、时髦型、保守型、怪诞型。流行色的着装对象均属前两种类型,他们人数虽较少,但在整个社会中却起着先导、活跃的作用。但是,大部分人日常穿着的服装色彩还是常用色、基本色居多。因此,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及应用也不容忽视。其实,流行色与常用色并没有截然的界线,有些流行色,如黑、白、咖啡等色,就是常用色上升而成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常用色也有一个缓慢的演变过程,只是相对不易被觉察而已。所以,在考虑、设计服装色彩时,既要注意生产全部采用流行色面料的时装,也要注意生产流行色与常用色组合面料的服装,还要兼顾常用色服装的生产。唯有如此,才能“百色中百客”,使各种层次的消费者各得其所,以扩大销售面,求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不同地区的区别

国际流行色对世界各国的服装市场有着明显的指导作用,其影响是宏观性的。对于某个国家及地区而言,相对会有许多变化,流行时间的先后、长短也有差别,而现代交通通信、贸易的发展,又会反过来冲击国际色彩潮流的趋向。例如,国际上在1982年前后曾流行红色系列,由于与我国传统的喜庆观念相合,因而也在全国各地广为流行;但1985年后,受国际影响而流行的黄色系,流行面相对就较狭窄,原因可能是黄色作为迷信、封建的象征及色牢度不佳的印象仍然余留在人们的意识之中的关系。

(三)不同档次服装的区别

按照不同消费层次与要求,一般把面料及服装分成高、较高、中、低四个档次。高档的全毛及部分真丝服装都作礼服,穿着周期较长,销售面较窄,销量也较少。相反,低档的纯棉服装,销售面虽广,但大路货居多,这些服装对流行色的反应不太敏感,较多选用常用色。较高档和中档的混纺呢绒、涤棉及部分丝绸、纯棉服装,大多属时装类,是流行色应用的主要产品,因此,应将它们作为重点调研、生产的对象。(www.xing528.com)

同时,帽子、袜子、鞋、腰带、头巾、手提包等作为服装的配件,生产时均应做适当的色彩配合。

(四)流行色与服装新款式、新花样的关系

服装除了色彩以外,款式当然是吸引消费者的最重要因素。如以往推出的滑雪衫、卡曲衫、击剑衫、结带衫、柔姿衫等各种新款服装与流行色彩相结合后,相得益彰,更增添了新颖、时髦的魅力,更能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很难想象,在老式的中山装、人民装、列宁装上配上流行色后,会产生新颖美观的效果。

花色面料中花与色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例如曾经风行全国的“黑牡丹”针织面料,地色与主花色采用了国际流行的红色、黑色、配以小面积灰、咖啡色及白色,色调艳而不俗、深而不闷。而花形选用了似花非花、半写意半抽象的形态,由于两者结合得十分得体,颇有时代感,因而受到广大妇女的青睐。稍后流行的红地上印制骑士、牛仔图案的人造棉、富春纺面料的宽松衫、也因款式、色彩、图案与流行美的有机结合而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我们同样无法想象老花形配以流行色后,能被追求时髦的消费者所接受。

(五)流行色与面料的关系

美学家曾指出:“如果在探索和创造美的时候,我们忽略了事物的材料,而仅仅注意它们的形式,我们就坐失了提高效果的良机。”流行色彩作为一种普及的审美现象,存在于人们的服饰文化领域之中,而它从视觉向精神、情感转化时必须以各种面料为载体,这种与媒介物质肌理特点的配合,直接影响到附着色彩的审美效果。丝绒的凝重、高贵、深沉,乔其纱的轻盈、流畅、柔和,棉布的质朴、自然、随和,都会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因此,只有当流行色彩与面料肌理配合成最佳伴侣时,才会增强总体视觉吸引力,产生出相得益彰的最大流行效应。

如果当初针织厂的技术人员没有开发薄型针织涤纶面料,没有印染厂的高级工程师开发的印染新技术、新工艺,使面料具有丝绒般乌黑的光泽,也许中国第一次流行色大潮的声势就不会如此浩大了。如果没有国外新工艺在丝绸行业中的引进,没有砂洗织物似桃绒般哑光与朦胧肌理的美妙配合,或许葡萄酒红色的流行也不会有如此众多的消费者认同和加入。另外,在两次流行色高潮之间,还出现过不少较小的流行热潮。如棉绸粗糙肌理与朦胧色彩的配合,沙发布粗织纹与空间混合色彩的配合,新工艺仿毛大格子织物的蓬松感与玫瑰红、橘黄、果绿等前进、扩张体育色的配合,都促使它们相互之间增加了服饰美感与流行价值,制成时装后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