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立体造型中的必需元素:空间、色彩和肌理

立体造型中的必需元素:空间、色彩和肌理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立体造型是对三维立体形态的研究,其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空间概念,所以立体造型过程中要考虑到更多元素,除了以上介绍的点、线、面、块体等基本元素外还有以下几种必需的元素,即:空间、色彩和肌理。不同的物体,由于其构成的材料以及构成各物质之间的排列顺序和疏密的不同,所形成的肌理给人的视知觉也不同。

立体造型中的必需元素:空间、色彩和肌理

立体造型是对三维立体形态的研究,其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空间概念,所以立体造型过程中要考虑到更多元素,除了以上介绍的点、线、面、块体等基本元素外还有以下几种必需的元素,即:空间、色彩和肌理

空间,是指实体形态与实体形态之间或被实体形态所包围的间隙,是具体事物的组成部分、运动的表现形式,是人们从具体事物中分解和抽象出来的认识对象。空间与实体形态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二者给人的感觉却完全不同,开放的空间给人空旷、轻灵、神秘、通透的感觉,流动的空间则还会给人以时间感(图1-29)。

色彩,立体造型中的色彩与绘画、平面设计中的色彩不同,二维色彩是平面的,而在三维空间中,实体的表面色彩会受到空间、光影作用、环境因素、材料本身质地和加工工艺等多方面的影响(图1-30)。比如,物体对色光的吸收、反射或透射能力会受到物体表面肌理的影响,表面光滑、平整的物体对色光的反射强,相反,表面粗糙、凹凸的物体,容易产生漫反射现象,其反射力就会变低。如同我们在应用3DMax软件进行Vray材质编辑时,经常会调节漫反射来控制物体的色彩感觉。

图1-29 消散的火车/Yong Ju Lee

这件作品利用了立体造型中虚实空间的对比,表现火车即将消失的状态,车厢的前半部分是实体,后半部分是几何镂空,层次丰富,具有通透性和时空感,整件作品是银白色,有时光逝去的历史感,另外虚空间的营造有“借景”的效果,透过火车看到周边的景物,就如同火车消失过程中的异度空间,让人产生错视,引发思考。

图1-30 系列雕塑/Emily Floyd

Emily经常创造一些形象化雕塑,其中创造了非常有名的:鸟与虫。她的作品经常引用儿童玩具的形状及色彩,比如圆形、三角形、方形等简单的几何形状,这些雕塑颜色明亮,色彩丰富,不同颜色组合成强烈的对比,充满活力。简单而独特的造型,使得她的作品有着童趣的魔力,让人为之振奋。

立体造型中的色彩要符合审美心理效果;要使得色彩与材料、环境、技术相协调;要考虑色彩的明暗、光影与变化。我们在设计活动中应充分考虑各种色彩的艺术表现力,合理地运用色彩创造丰富多彩的立体效果。(www.xing528.com)

肌理,是指物体的肌肤纹理。不同的物体,由于其构成的材料以及构成各物质之间的排列顺序和疏密的不同,所形成的肌理给人的视知觉也不同。立体造型中肌理感指的是材料表面的纹理和构造给人的感觉,由于造型方式和表面加工方式的不同,会呈现出不同的肌理效果。肌理可以是材料的本来肌理,也可以是人工处理后的肌理,在立体造型中,肌理对于强化形态质感,增强形态的体积感、空间感具有重要的作用(图1-31)。

其实,即使是同一种形态,采用不同的材料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和感受。如:同是面材,金属板使人感觉冰冷、坚硬;玻璃板使人觉得透明、易脆;木板让人感到温暖、舒适;塑料板让人感到柔韧、时髦(图1-32)。表面光洁而细腻的肌理让人觉得华丽、薄脆;表面平滑而无光的肌理给人以含蓄、安宁的感觉;表面粗糙而有光的肌理让人感觉既沉重又生动;表面粗糙而无光的肌理让人感觉朴实、厚重。

图1-31 装置作品/Jean-Francois Boclé

该作品是一件用大量蓝色塑料袋制作而成的装置作品,是为了纪念那些在跨大西洋奴隶贸易中遭遇不幸的人们而作。它重复而庞大的体量令人震撼。其材料是随处可见的超市购物袋,其内部被充满空气,呈现各种造型,形成独特的肌理效果。整件作品是蓝色的,象征海洋,也代表着忧郁,塑料袋轻盈的质感被这大体量的蓝色加重了。艺术家用它们来象征那时人的生命像是一个没有任何价值的商品。

图1-32 La Mise en Abyme闭锁曲线装置艺术/Romain Crélier

这一系列闭锁曲线装置艺术,第一眼看好像是一块黑漆漆的压克力板,其实里面装填了机油,形成一弯浅池。视觉上,就像一个巨大的深水坑,闪亮的漆表面能反射着周围的一切。作品形状是曲线围合起来的,自然富有韵律,机油的材料让作品呈现出漆黑的色调,这种特殊材质有着镜面般的光滑肌理,通过折射反映更有深度感,同时丰富了室内层次。

因此,在立体造型的过程中,需要充分重视肌理的作用。了解不同材质肌理的形态特征,从视觉、触觉和心理感觉等多方面加以感受,并根据实际造型需要设计肌理图形,丰富造型形态的表情,使造型更加具有感染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