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溶解和溶蚀作用的影响

溶解和溶蚀作用的影响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选择性溶蚀作用是造成储层非均质性的重要原因。表4-3溶蚀成岩相划分标准图4-7华庆地区延长组长63和长81的溶蚀成岩相分布

溶解和溶蚀作用的影响

溶蚀作用是指碎屑组分在成岩过程中,由于成岩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溶蚀、溶解,以达到新的物理化学平衡的一种作用。据岩石薄片、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观察。研究区溶蚀、溶解作用非常普遍。其主要溶蚀、溶解物为长石、岩屑等不稳定碎屑颗粒,其次是碳酸盐胶结物和浊沸石胶结物。其形成机制如下:

4.2.3.1 长石类矿物溶蚀

被溶蚀的组分:长石类骨架颗粒、含长石的火山岩屑。

长石类颗粒发生溶解的条件包括酸性流体的存在、流体流动通畅,被溶解物质搬运出溶解区,其中K+离子随流体流走,SiO2形成石英次生加大或自生石英晶体。选择性溶解固体的产物为自生高岭石沉淀。

4.2.3.2 碳酸盐胶结物溶蚀

在相同的碳酸总量的前提下,酸性溶液溶解方解石,而碱性溶液沉淀方解石。如图4-6所示,随pH的降低,方解石的溶解度呈现指数增加的现象。在pH≤6的强酸性的溶液中方解石的溶解反应为:

CaCO3(Cc)+2H+=Ca2++H2O+CO2(aq)

酸性流体来源:①流体中CO2分压增高;②有机质热演化产生的水溶性有机酸。

(www.xing528.com)

图4-6 方解石的溶解度(假定碳酸总量ΣCO2=0.01M)

溶蚀作用是地下深部碎屑岩次生孔隙发育最重要的因素,碎屑岩中各种碎屑组份、胶结物及杂基等在特定的成岩环境下都有可能发生溶解作用而形成次生孔隙。选择性溶蚀作用是造成储层非均质性的重要原因。

研究区内溶蚀作用在储层中普遍存在,主要表现为长石、含长石火山岩屑及早期碳酸盐胶结物发生选择性溶蚀(附图Ⅳ-1~附图Ⅳ-6),形成各种次生溶孔,从而改善了储层物性。根据油气的侵入与否,可以把溶蚀作用分为两期。第一期为主要溶蚀期,酸性流体主要为有机质热演化过程中大量生产的有机酸性流体,其酸性较强,规模较大,溶蚀强度较大,显著地改善了储层的物性空间。第一期溶蚀产生的次生孔隙中一般充注了油气。第二期溶蚀作用,酸性流体主要为CO2,其酸性较弱,溶蚀规模有限,部分没有烃类充注。

总之,溶蚀作用的储层效应主要为产生大量次生孔隙,保护原生孔隙和扩大孔喉半径。溶蚀成岩相划分标准见表4-3,以此划分出溶蚀成岩相的平面图。从图4-7可知,长63溶蚀最强的区域在湖盆中部的华池一带,长81在工区的西北部一带。

表4-3 溶蚀成岩相划分标准

图4-7 华庆地区延长组长63和长81的溶蚀成岩相分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