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魏均田制:中华诗鉴收录《一剪梅》改革成果

北魏均田制:中华诗鉴收录《一剪梅》改革成果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兴新北魏可讴歌②。耕牛每头授露田三十亩。此举使农业生产得以长足发展。“均田制”是北魏首创,后为唐王朝所效法。其职责是检查户口,监督耕作,征收租调,征发徭役和民役。这在北方其他少数民族政权历史上是独无仅有的。

北魏均田制:中华诗鉴收录《一剪梅》改革成果

两晋由来战乱多南北朝间,多有干戈。兴新北魏可讴歌。政策开明,境内祥和。  诏令均田民利谋。抑制宗亲,宽待家奴。稻粱充裕少风波。独领风骚,国运长河

①①战乱多、有干戈:指两晋至南北朝的二百多年间,由于战乱频繁,人民很少得以安居乐业。仅西晋初朝廷公布占田诏,农业有一个短暂的恢复,但很快为“八王之乱”的战火所毁灭;东晋偏安一隅,难有建树。此后,南北朝唯有南朝刘宋的元嘉年间有近三十年的相对安定,其后的齐、梁、陈只是在开国之初小有作为,但又为干戈相继、王朝更替如流水一样的逐波而逝。就是南齐萧道成“黄金与泥土同价”的“豪言壮语”,然而他执政仅三年,连同他的继嗣有国只不过23年,怎么能有兴复可言。强大的前秦,由于苻坚穷兵黩武,很快走向分崩离析,亦是如此。

②②可讴歌、境内祥和:是说新兴的北魏王朝,由于享国之长,境内得以长期相对安定,值得讴歌的是,北魏孝文帝元宏一系列开明的政治经济改革政策,使魏国达到鼎盛,出现了政通人和的局面。

③诏令均田:即“均田制”:指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接受给事中李世安的建言,朝廷颁布诏令:将土地分为露田、桑田两种:十五岁以上的男子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露田还加倍或两倍授给,以备轮种。桑田为永业田,不须还官,但须在三年内植桑榆、枣等树。露田在身死或年过七十岁以后要还给官府。在不宜种桑的地方给麻田,男子十亩,妇人五亩。耕牛每头授露田三十亩(见《资治通鉴·南朝齐纪二》齐永明三年(485)即北魏太和九年)。此举使农业生产得以长足发展。“均田制”是北魏首创(自冯太右秉政始),后为唐王朝所效法。(www.xing528.com)

④抑制宗亲:宗亲,指宗主。太和九年(485),孝文帝元宏接受内秘书令李冲的建议,于太和十年废除宗主督护制,创立“三长制”,以抑制豪强隐匿户口逃避租调徭役,改由国家直接控制基层政权组织。“三长制”,即五家设一邻长,五邻设一里长,五里设一党长。其职责是检查户口,监督耕作,征收租调,征发徭役和民役。(同上《资治通鉴》齐永明四年(486)即魏太和十年)宽待家奴:指朝廷诏令规定,奴仆和良人授同样数额的土地。

⑤少风波:喻指因农业丰收,物产丰富,农民得以丰衣足食,反抗的风波自然相对减少。

⑥国运长河:指北魏王朝自东晋太元十一年、道武帝拓跋珪登国元年(386)建国至孝武帝元修永熙三年(534)分为东、西魏止,享国长达148年,历东晋、南朝(宋、齐、梁),国运之长,超过两晋(西晋、东晋)南北朝任何一个王朝。这在北方其他少数民族政权历史上是独无仅有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