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的革新:《中华诗鉴》成果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的革新:《中华诗鉴》成果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兴之主,革陈规陋习,志坚情切②。效法华夏文明,语言儒教,旧貌换春色⑤。纳谏求贤怀挚意,赢得士人诚服⑥。①拓跋宏亦即元宏,北魏孝文帝。《魏书》称高祖。即位时年仅5岁,太皇太后冯氏当国。拓跋宏亲政后,励精图治,大力进行多方面的改革,使北魏王朝达到辉煌时期.②②中兴之主、大手笔上下五句:指孝文帝为实行改革,召集群臣说(译文):“你们希望朕远追商、周呢?还是希望朕不如汉晋呢?”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的革新:《中华诗鉴》成果

中兴之主,革陈规陋习,志坚情切。大手笔谋承汉制,礼德尊崇前越。开创均田,农桑兴旺,丰裕民安乐。奉行王道,迁都谋划长策。  效法华夏文明,语言儒教,旧貌换春色。纳谏求贤怀挚意,赢得士人诚服。任勉勤劳,率先垂范,造就辉煌业。发扬光大,堪称一代雄杰

①拓跋宏(467-499年,471-499年在位) 亦即元宏,北魏孝文帝。《魏书》称高祖。即位时年仅5岁,太皇太后冯氏当国。太和十四年(490)冯太后病逝,他亲政。冯太后(死后谥文明太皇太后)临朝时,曾改革吏制,实行三长制和均田制。拓跋宏亲政后,励精图治,大力进行多方面的改革,使北魏王朝达到辉煌时期.

②②中兴之主、大手笔上下五句:指孝文帝为实行改革,召集群臣说(译文):“你们希望朕远追商、周呢?还是希望朕不如汉晋呢?”“应当变异风俗呢?还是因循守旧呢?”“是希望功业在我一身为止呢?还是希望朕传到子子孙孙呢?”(见《魏书卷二一《献文六王列传·咸阳王禧传》)因他改革态度坚决,群臣莫敢有违,于是一改前朝旧制,实行汉族制度,用“文德”治国,行礼教。可谓超越前朝中兴之主的大手笔。

③开创均田:见下篇“均田制”。

④奉行王道二句:指孝文帝为使他的改革与中原文化相融洽,实行以汉文化的“王道”治国。在均田制颁行后,全国经济大发展时期,他乘势而上,将地处偏僻落后、建于平城(今山西大同市北)长达95年的国都,于太和十七年(493)九月迁往地理优越的洛阳(详见《资治通鉴·一三八卷》),成为他改革事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www.xing528.com)

⑤效法华夏文明三句:指孝文帝在实行儒教的基础上,仿效汉族政权、汉人风俗进行的一系列改革,诸如推行汉族官制、俸禄,汉人姓氏、语言、服饰等,使拓跋氏、鲜卑族摆脱古老之俗、落后之风而逐步走向文明。姓氏、官制“官品百司皆如中国”。“班镜九流,清一朝规”。太和二十年(496)孝文帝下诏将拓跋氏改为“元氏”,他的名字叫元宏。将拓跋部原来118个多音复姓,大都作了改订(见《资治通鉴·一四〇卷》)。另外对语言服饰亦一律改依汉俗。更可贵的是,他把鲜卑语称为“北语”,把汉语称为“中华正音”。孝文帝是北魏汉语、汉文化水平最高的一位帝王,他“雅好读书,手不释卷”(见《魏书·高祖纪》)。亦是中华民族大融合的杰出代表。

⑥纳谏求贤二句:指孝文帝从善如流、求贤情真意切,从而获得士庶的钦崇。语意引自《魏书》卷七《高祖纪下》,他对群臣说(译文):“国家一向有一件事可以叹息的:臣下没有人肯公开议论政治得失;做人君的担心不能接纳谏言……朕举用一人,假如有不妥的,你们要直接说出他的缺失……推举有才能的人有赏赐,明知不妥却不肯发言指出的将受处罚。”(译文见《资治通鉴·一四〇卷》)因此在他周围聚集了一大批文臣武将,特别是汉族儒臣为其政权竭诚服务。

⑦⑦造就辉煌业前后五句:是说这位年轻有为具有开创精神的孝文帝拓跋宏,由于他身体力行,锐意改革、体恤百姓。《北史·魏高祖本纪》:听览政事,从善如流,哀矜百姓……常必躬亲,不以寒暑为倦。又废除前代弊端,听言纳谏,选贤任能,使北魏王朝达到鼎盛辉煌时期,孝文帝则成为北魏王朝一位最有作为的帝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