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吕坤:中华诗鉴中的进步思想家

吕坤:中华诗鉴中的进步思想家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吕坤的先祖在元代以前是洛阳人。黑厮叩头起,遂姓李,其子成因焉。吕坤是明代一位进步思想家,他开启了明清之际救世启蒙思想的先河,提出了一系列救世主张。在伦理观方面,吕坤倡导“定静”的修养说。人们称他功在朝廷,德在国家,言在万世。根据吕坤针对晚明的社会危机,学术空疏,做出一系列的理论贡献。复旦大学教授马涛在所著《吕坤评传》一书中,称吕坤为晚明“救世启蒙思潮”中一位有代表性的重要思想家。

吕坤:中华诗鉴中的进步思想家

周遭污浊节无瑕,处世修为业绩华

当政爱民赢不朽,退休忧国壮生涯

明宣昏愦君王过,暗喻皇朝社稷斜

辩证思维阐哲理,推崇实学拔名家

①吕坤(1536-1618年) 明代学者、进步思想家。初字顺叔,后改叔简,一字心吾或新吾,晚号抱独居士,宁陵(今属河南)人。吕坤的先祖在元代以前是洛阳人。六世祖始迁来河南宁陵,因军功传旨讹书为“李”。吕坤在《吕李姓原碑》中,这样记载:至正末,有名黑厮者(菜农),灌园于新安之水南寨。洪武二年(1369),以报寇功授指挥官。辞。太祖嘉之,赐华银一觔(斤的异体字),面取旨,复其家,俾世世无所与,旨尾云“敕水南寨种菜老李,钦此。”黑厮辩姓,太祖操笔欲改之,笔端墨落“李”字上矣,字不可就,寻掷笔曰:“便姓李不妨”。黑厮叩头起,遂姓李,其子成因焉。(见吕坤《去伪斋文集》卷八,以下简称《文集》)二百年间不曾更正,至吕坤时始奏复吕姓。吕坤自幼聪颖超群,有着非凡的记忆力。六岁从里师学,读《论语》,首篇问六信字同异。入梵宇,客有索对者,曰:“泥土地。”坤应声曰:“铁金刚。”自幼聪颖类如此。(《宁陵县志》)隆庆年间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刑部左、右侍郎等职。其著作主要有《呻吟语》、《去伪斋文集》等。吕坤是明代一位进步思想家,他开启了明清之际救世启蒙思想的先河,提出了一系列救世主张。诸如:“以理抗势”的民本政治主张。针对嘉靖、隆庆、万历(中后期)三朝的腐败政治,形象概括说:“民心如实砲(炮),捻一点而烈焰震天;国势如溃瓜,手一动而流液满地。”(《文集》卷五《答孙月峰》)指斥万历皇帝的贪婪:“夫天下之财止有此数,君欲富则天下必贫,天下贫则君岂独富?故曰:同民之欲者,民共乐之;专民之欲者,民共夺之。天下民穷财尽未有甚于此时矣。陛下织造日增,采取收益日广,敛万民之怨于一宫也,结九重之仇于四海,臣窃痛之。”(《忧危疏》载《文集》卷一)。得出结论说,民心、国运决不可轻,它决定着君主安危,左右着国运的兴衰:“天下之存亡系两字,曰‘天命’。天命之去就系两字,曰‘人心’”(《呻吟语》卷五《治道》)。“足民,王政之大本。百姓足,万政举;百姓不足,万政废。”针对吏治腐败,对官吏只知道奉迎上司,全然不顾民生,他有所描绘:“我喜谀,则人以称颂为贿;我恶谤,则人以弥逢为贿;我有所喜,则人以荐引为贿;我有所恶,则人以排挤为贿;我有所欲行,则人以将顺为贿;我有好尚,则人以趋向为贿。”(《文集》卷三《与相国沈龙江座师》)“均平”与养民的经济改革思想。吕坤指出:“常思天地生许多人物,自足以养之。然而不得其欲者,正缘不均之故耳。”“圣王治天下,不说均,就说平。”“天下所望于圣人,只是个安字。圣人所以安天下,只是个平字。平则安,不平则不安矣。”(《呻吟语》卷五《治道》)自然的哲学观。吕坤把天地、人和万物的生成看着是一个物质实体按其规律运动发展的过程。说:“阴阳谁为之?曰:自然为之。”(《呻吟语》卷四《天地》)“天地全不主张,任阴阳。阴阳全不摆布,任自然。”(同上)在这里,没有上帝、神或天理之类的主宰,一切物体都按自然规律运行的。在伦理观方面,吕坤倡导“定静”的修养说。他说:“天地间真滋味,惟静能尝得出;天地间真机括,惟静能看得透;天地间真情景,惟静能题得破。”又说:“定静中境界,与六合一般大,里面空空寂寂,无一个事物,才问他索时,般般足,样样有。”(《呻吟语》卷一《存心》)实学实用观。吕坤在《呻吟语》卷五《治道》中说:“天下万事万物,皆要求个实用……”因此,他呕心沥血撰写一部《实政录》。概言之,吕坤在政治上对封建专制弊端和仕宦心态的分析、批判,在经济上提倡“均平”和“养民”的主张;以及他讲求“实用”、“事功”的实学思想,都典型地反映了明代中晚期“救世启蒙思潮”的特点,从而成为一位有代表性的重要思想家。(www.xing528.com)

②周遭污浊节无瑕,处世修为业绩华:指吕坤身处明王朝中晚期朝政腐败,贪官污吏比比皆是的时代,却能取得卓有成效的业绩。他情操高尚,出淤泥而不染,以及他忧国忧民的奉事精神,获得士庶的赞誉。语意引自《去伪斋文集》卷首王印序:吕坤为政清廉,“翱翔仕路三十余年,而家无厚产,囊鲜馀赀,清约俭素,依然如窭(jù,贫寒)人。”

③当政爱民赢不朽,退休忧国壮生涯:指吕坤为官期间,关心百姓疾苦,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乞休后仍忧心国事,为警示当代启示后人,孜孜不倦地从事著书立说二十余年。语意引自《宁陵县志》卷九《人物志》说吕坤离任时,当地几千人为其送行,并为他建生祠、立碑怀念;在刑部右侍郎任上以及退休后以修养为事业,以继往开来为己任。人们称他功在朝廷,德在国家,言在万世。

④明宣昏愦君王过,暗喻皇朝社稷斜:指吕坤对万历皇帝不理朝政而一味地大肆搜刮钱财、大兴土木、织造、加重矿税,造成民穷财尽、老百姓痛苦不堪的局面。上《忧危疏》指责说:“天下民穷财尽未有甚于此时,陛下织造日增,采取收敛日广,敛民怨于一宫,结九重之仇于四海……”寓意暗含着国势日危,大厦将倾。

⑤辩证思维阐哲理,推崇实学拔名家:辩证思维:指吕坤哲学观点的“气”说,对前代人有所宗,但又有所创新,例如在《呻吟语》卷四《天地》中说:“天地万物只是一气聚散,更无别个。”在卷一《谈道》中说:“气无终尽之时,形无不毁之理。”推崇实学:指吕坤针对当时士大夫一味空谈性理而不注重实际,写了《实政录》一书,对“实学实用”进行全面论述,他认为“天下万事万物,皆有个实用”。根据吕坤针对晚明的社会危机,学术空疏,做出一系列的理论贡献。复旦大学教授马涛在所著《吕坤评传》一书中,称吕坤为晚明“救世启蒙思潮”中一位有代表性的重要思想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