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气孔运动机制:糖浓度和钾离子的影响

气孔运动机制:糖浓度和钾离子的影响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糖浓度的增加使保卫细胞水势降低,引起细胞吸水,压力势增加,气孔开放。③糖和淀粉相互转变的速度太慢了,不能解释所观察到的气孔运动的速度。所以气孔运动的经典理论至今仍有支持者,包括Levitt在内。用电子探针微量分析仪测量证明,钾离子在开放或关闭的气孔中流动。这可以充分说明,气孔的开关与钾离子浓度有关。此外,气孔的开闭与脱落酸有关。

气孔运动机制:糖浓度和钾离子的影响

1.淀粉和糖相互转变的学说

这最早是由J.D.Sayre(1923)提出的,随后几年中又为G.W.Scar所详细研究过。他们提出,在光下,保卫细胞进行光合作用,使细胞中CO2量减少,引起pH增高,促进了催化淀粉水解成糖的酶的活性,因而使保卫细胞中糖浓度增加。糖浓度的增加使保卫细胞水势降低,引起细胞吸水,压力势增加,气孔开放。在暗中所进行的过程恰与此相反。

实验也证明,叶片浮在pH值高或低的溶液中,可以分别引起气孔张开或关闭。另外,很早以前就发现保卫细胞中淀粉变化的情况和叶肉细胞不同。保卫细胞叶绿体中夜间淀粉沉积,而一到白天就迅速消失;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则是白天积累淀粉,而夜间消失。

以上为气孔运动的经典学说。反对这一学说的人则认为:①在光合作用中,CO2的消耗不致使pH变化到足以影响淀粉磷酸化酶的方向。②有些植物保卫细胞中虽没有淀粉的合成,仍然对光发生反应。③糖和淀粉相互转变的速度太慢了,不能解释所观察到的气孔运动的速度。

Levitt(1967)对以上学说进行了修正。他认为光合作用除去CO2的结果,不是直接影响pH值,而是主要影响有机酸的平衡。当保卫细胞中CO2浓度低时,有机酸脱叛,pH增高,淀粉水解,糖量增加,渗透势减小,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张开。反之,在暗中保卫细胞积累CO2,有机酸形成被促进,产生低pH值,糖变成淀粉,渗透势上升,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关闭。他还指出,某些高聚物,例如淀粉或菊糖,转变为可溶性的组分(葡萄糖或果糖)速度是相当快的(一个酶分子每秒钟可以使多达1000分子发生转变)。并且,这种转变从力能学上来看也是可能的。

所以气孔运动的经典理论至今仍有支持者,包括Levitt在内。他们认为这种机制至少对于某些植物来说还是站得住脚的。

2.气孔运动的无机离子泵学说

该学说认为,保卫细胞的渗透势是由钾离子浓度调节的。光合作用产生的ATP,供给保卫细胞钾氢离子交换泵做功,使钾离子进入保卫细胞。于是,保卫细胞水势下降,气孔就张开。1967年,日本的M.Fujino观察到,在照光时,漂浮于KCl溶液表面的鸭跖草保卫细胞钾离子浓度显著增加,气孔也就开放;转入黑暗或在光下改用Na、Li时,气孔就关闭。撕一片鸭跖草表皮浮于KCl溶液中,加入ATP就能使气孔在光下加速开放,说明钾离子泵被ATP开动。用电子探针微量分析仪测量证明,钾离子在开放或关闭的气孔中流动。这可以充分说明,气孔的开关与钾离子浓度有关。(www.xing528.com)

3.苹果酸生成学说

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认为,苹果酸代谢影响着气孔的开闭。在光下,保卫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由淀粉转化的葡萄糖通过糖酵解作用,转化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同时,保卫细胞的CO2浓度减少,pH上升,剩下的CO2大部分转变成碳酸氢盐(HCO3-)。在PEP羧化酶作用下,HCO3-与PEP结合,形成草酰乙酸,再还原为苹果酸。苹果酸会产生H+,ATP使H-K交换泵开动,质子进入副卫细胞或表皮细胞,而K进入保卫细胞。于是,保卫细胞水势下降,气孔就张开。

此外,气孔的开闭与脱落酸(ABA)有关。当将极低浓度的ABA施于叶片时,气孔就关闭。后来发现,当叶片缺水时,叶组织中ABA浓度升高,随后气孔关闭。

资料:影响蒸腾作用强弱的环境因素:①光:光促进气孔的开启,蒸腾增加;②水分状况:足够的水分有利于气孔开放,过多的水分反而使气孔关闭;③温度:气孔开度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温度过高、失水增大也可使气孔关闭;④风:微风有利于蒸腾,强风蒸腾降低;⑤CO2浓度:CO2浓度低促使气孔张开,蒸腾增强。

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①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使当地的空气保持湿润,使气温降低,让当地的雨水充沛,形成良性循环。②蒸腾作用是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的一个主要动力,特别是高大的植物,假如没有蒸腾作用,由蒸腾拉力引起的吸水过程便不能产生,植株较高部分也无法获得水分。由于矿质盐类(无机盐)要溶于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和在体内运转,既然蒸腾作用是对水分吸收和流动的动力,那么,矿物质也随水分的吸收和流动而被吸入和分布到植物体各部分中去。所以,蒸腾作用对这两类物质在植物体内运输都是有帮助的。③蒸腾作用能够降低叶片的温度。太阳光照射到叶片上时,大部分能量转变为热能,如果叶子没有降温的本领,叶温过高,叶片会被灼伤。

无风的夜晚,在竹子的竹壁上钻孔,有水流出;而晴朗的白天,在竹壁上钻孔却没有水流出。无论晴朗的白天还是无风的夜晚,将竹子斜剖开(如图),都发现竹子内的空心部分没有水。竹壁中有丰富的导管,竹子的根系非常发达且有很强的吸水能力。为什么无风的夜晚在竹壁上钻孔会有水流出,而晴朗的白天不会出现这种现象?请根据以上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做出解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