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址变换机构及其作用-《操作系统原理》摘要

地址变换机构及其作用-《操作系统原理》摘要

时间:2023-10-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6-7具有快表的基本分页存储管理地址变换机构基于成本考虑,快表不可能做得很大,通常只存放16~512个页表项,这对中、小型程序来说,已有可能把全部页表项放入快表中,但对于大型程序,只能将其一部分页表项放入快表中。由于程序指令执行和数据访问都有局限性,因此,快表的命中率还是比较高,统计结果显示可达90%以上,降低了因地址变换而造成的程序执行速度下降。

地址变换机构及其作用-《操作系统原理》摘要

段页式存储管理方式,从宏观上来说仍然采用的是分段存储管理方式,只是在局部上再细化为分页存储管理方式,因此,段页式存储管理方式同分段存储管理方式地址转换一样,需要在硬件上增加段表寄存器。进程从就绪态转换为执行态时,需要将进程的段表基址加载到段表寄存器中。地址转换时,首先将段号与段表长度比较,判断是否越界;其次,将段号与段表基址相加,获得段的页表在内存中存放的基址;再次,将页号与页表基址相加,获得页框号;最后,利用页框号和页内偏移构成要访问逻辑地址对应的内存单元地址。地址变换过程如图6-18所示。

图6-18 段页式存储管理地址变换机构(www.xing528.com)

段页式存储管理方式访问一条指令或数据需要经过三次内存访问,第一次是访问内存中的段表,第二次是访问内存中的页表,第三次是访问相应内存单元。显然,这使内存访问次数提高了两倍,降低了指令执行速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在系统中增加高速缓冲寄存器,缓存部分段表项和页表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