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揭示量子科技奇迹!新华社记者的探秘成果打破迷局!

揭示量子科技奇迹!新华社记者的探秘成果打破迷局!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到目前为止,这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实验研究成果。”潘建伟还有更为长远的目标,希望在地月之间建立30万公里的量子纠缠,并研究引力与时空的结构。除了量子纠缠分发实验外,“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的其他重要科学实验任务,包括高速星地量子密钥分发、地星量子隐形传态等,也在顺利进行中,预计会有更多的科学成果陆续发布。

揭示量子科技奇迹!新华社记者的探秘成果打破迷局!

据介绍,“墨子号”开展的量子纠缠分发实验在关闭局域性漏洞和测量选择漏洞的条件下,获得的实验结果以4倍标准偏差违背了贝尔不等式,即在千公里的空间尺度上实现了严格满足“爱因斯坦定域性条件”的量子力学非定域性检验,再次支持了玻尔的观点。

科学》杂志审稿人称赞该成果是“兼具潜在实际现实应用和基础科学研究重要性的重大技术突破”,“绝对毫无疑问将在学术界和广大的社会公众中产生非常巨大影响”。

“到目前为止,这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实验研究成果。”已从事量子物理研究20多年,并获得过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潘建伟说:“我们首次能在太空尺度对微观物理学定律检验,而且为将来开展量子引力检验,探索物理学中的很多基本规律奠定了必要的技术基础,打开了一扇大门。这些技术将来还能应用于建设量子网络。”

接下来,中国科学家还计划利用量子卫星,在中国和奥地利的地面站之间实现量子秘钥分发,在北京与维也纳之间实现量子加密通话,此外,加拿大等国家也提出与中国合作开展相关实验。

王建宇说:“目前‘墨子号’还只能晚上工作,我们希望未来发展技术,可以实现24小时都工作。现在卫星每天真正过境工作时间只有200至300秒,我们希望未来能发射中高轨卫星,使量子卫星走向实用。”(www.xing528.com)

潘建伟还有更为长远的目标,希望在地月之间建立30万公里的量子纠缠,并研究引力与时空的结构。

“下一步,我们希望能在地月拉格朗日点上放一个光源,向人造飞船月球分发量子纠缠。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对30万公里或者更远距离的纠缠分发,来观测其性质的变化,对相关的理论作出解释。”

除了量子纠缠分发实验外,“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的其他重要科学实验任务,包括高速星地量子密钥分发、地星量子隐形传态等,也在顺利进行中,预计会有更多的科学成果陆续发布。(新华社记者喻菲、徐海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